分享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内蒙古 北京 乌兰察布 分校 2023 学年 历史 下学 教学质量 调研 试题 解析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3年-2023年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20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对本国经济进行调整和改革,但要总结其实质,就得上升到哲学层面。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任何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石。故D项符合题意。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B.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 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中,实行农业集体化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故D项符合题意。A项,余粮收集制扩大出现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此时农民并没有在集体农庄生产,故排除。材料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故B项排除。C项,私人土地仍然存在,故不能说明单一公有制,故C项错误,故排除。 3.一段时间里苏俄曾经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这些政策的实施 A. 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 C. 集中一切力量支持红军在前线作战 D. 形成了计划经济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模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可知,这里是在分析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A项不符合俄国革命和建设史实;C项所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与本题题意不符;D项为斯大林模式,与本题发展商品经济不符。 4.“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2家公司。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 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 B.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 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 D.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答案】B 【解析】 斯大林时期利用外国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相符,B正确;A中严重依赖说法错误;C中全面开放不符合斯大林模式特点;斯大林模式属于计划经济体制。D错误。 5.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 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理论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是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B理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排除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A;罗斯福新政始于1933年,排除C;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D正确。所以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题意和图示对“A线”“B线”作出正确判断,然后利用判断的结果,联系所学知识,逐一排查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 A. 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B. 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纳西水利工程修建,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为解决经济大危机所带来的失业问题而实行以工代赈的一个重要举措,故选B。经济危机时期,农业生产过剩严重,发展农业不是其摆脱经济危机的方式,排除A;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经济危机时期,失业问题比较突出,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环境并不是政府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目的,它们更多的是工程建成后带来的好处,排除CD。 7.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 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 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 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信奉自由主义”的信息可知,撒切尔“改革”不会大力国家干预,只会减少国家干预,A项错误;材料中“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表明,80年代以后(1979—1990年在任)英国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而不是“建立”,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人民资本主义是指发达国家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股票分散化的趋势,但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D。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福利国家” 【详解】 8. 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 ) A. 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 B. 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C. 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 D. 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题意,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是指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是经济改革,没有转向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故B项正确;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非自由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美苏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9.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 罗斯福 B. 赫鲁晓夫 C. 斯大林 D. 戈尔巴乔夫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可知,此次改革部分突破了旧有模式,但是又仅是对于旧有模式的一次局部改革。其历史贡献较为有限。A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并取得极大成功,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B项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其改革的经济措施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施之初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也遇到许多挫折,如开垦荒地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农业的落后程度等。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纠正了一些偏差,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材料中的评价相符合。故B项正确。C项斯大林创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划时代的创举,在建立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故C项错误。D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与材料中“兼有成功与挫折”的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 10.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 斯大林模式 B. 苏联政局的动荡 C. 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由材料“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可知,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所以答案选D;A、B、C也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原因 11.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期间,而图中显示1956年以后工业总产值高于农业总产值,排除A;“三大改造期间”是指1953-1956年期间,而图中显示1953年-1955年期间工业总产值低于农业总产值,排除B;“一五”计划完成时是在1957年,而1956年以后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排除C;1958年大跃进开展,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因此选D。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2.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 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 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 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 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答案】A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题干的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工农业的产值和比例问题,排除C、D两项。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发展较快,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 13.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这一规定有利于(  ) A. 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B. 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