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悲剧心理学》读后感.docx
下载文档

ID:1375449

大小:25.01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悲剧心理学 2023 悲剧 心理学 读后感
悲剧心理学读后感 最早接触朱光潜先生的悲剧心理学这本书是在高中,依稀记得初读悲剧心理学时并不轻松,没有细读,看完后也只知道先生在表达“悲剧〞这两个字。这段时间重读先生的悲剧心理学却带给我震撼,让我收获颇多。 还记得初读悲剧心理学时,那时的我刚刚学完哲学,所以偏重于从哲学角度解读这本书,看书时多追究书中运用的辩证法,反而忽略书的内容。此次重读朱光潜先生这本书时便着重于书本身的内容。在悲剧心理学这本书中朱光潜先生分析了黑格尔看似乐观却不乐观的悲剧精神以及叔本华的悲剧精神观,认为“任何伟大的悲剧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是悲观的,因为他表现得最可怕的方面并不总是让善和正义获得全胜,但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蒂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和努力向上的意识。〞①悲剧并不像喜剧那样带给人们嬉笑和欢乐,但是让人刻骨铭心却往往是悲剧,在悲剧了不仅又有怒骂,更多的是感同身受,悲剧总是表现生活中阴暗和丑陋的一面,展示给人们更多是灾难和痛苦。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悲剧的原因之一。 朱先生认为观众喜欢悲剧的另一原因那么是观众的心理,人们往往对悲剧更具有认同感,悲剧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同时也能净化观众的心灵。从人性的弱点来说看着别人的悲剧会给自己带来快感,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看到别人过的比我还差我的幸福指数瞬间就提高了。〞①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另外一方面,悲剧也在鼓励人们在遇到挫折时勇敢的向前。就悲剧来说,我想大局部东方人熟悉的还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我也不例外,对于西方世界的悲剧,我的认知仅仅是局限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无论是李尔王还是哈姆雷特都可以称得上是悲剧的代表作。 在悲剧心理学这本书中,先生还引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来阐述悲剧,对于古希腊神话,先生分析了三大古典悲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俄狄浦斯王,先生认为“俄狄浦斯王犯错并不是有意为之,而完全是因为不知而范,而且这个悲剧是阿波罗预先注定,德尔菲的神谕曾经预言过的〞。可以说这个是先生对于希腊神话的创造性见解,书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对于我这样一个东方人来说,往往不能理解西方的神话世界,特别是西方人的神话世界观,西方神话世系谱对于东方人来说也同样难以驾驭,无论是希腊神话还是罗马神话。两次读这本书,对于里面的神话,我可谓焦头烂额啊,这次读这本书时,我还特意查询资料,希望能够理解西方的神话故事,无奈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东方人,生活在无神论的世界里,确实不是很能够理解西方人的神学世界观。 悲剧心理学这本书,朱光潜先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悲剧的快感、悲剧精神进行论述。两次读这本书,有不同的感受,这大概也和我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同有关,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我任然是偏向于书中的哲学思想和神话传说,对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自己仅仅是知之皮毛。 第二篇:读悲剧心理学有感专题现代文学中的悲剧的净化——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研究现代戏剧美学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悲剧快感的审美本质及其特性问题。他运用西方现代美学的知识与观念,广泛考察了从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欧洲各种关于悲剧快感的理论,批驳了违背艺术和审美规律的诸多错误观点,作了大量去粗取精,剥伪存真的理论辩析工作,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正如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所提到,悲剧的作用是“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朱光潜在“净化〞与情绪的缓和一章中也表示:“悲剧比别的任何文学形式更能表现杰出人物在生命最重要关头的最动人的生活,它也比别的任何文艺形式更能使我们感动,它唤起我们最大量的生命能量,并使之得到充分宣泄〞,不仅如此,“悲剧不仅引起我们的快感,而且把我们提升到生命力的更高水平上。〞 在现当代文学中,有较多的悲剧作品,比方老舍的骆驼祥子月牙儿,曹禺的雷雨,茅盾的子夜,萧红的呼兰河传等,这些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剧形象,读起来令人叹息扼腕,也令人愤愤不平,但更多的是读完后陷入深思。 无论是月牙儿的女主人公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还是年轻善良的祥子在命运的屡次捉弄下终于自甘堕落,行尸走肉般的活着,还是呼兰河边的小团圆媳妇悲惨的生活,那些剧中人物的悲惨结局,使我们不由得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并对这些人物给予深深的同情和哀怜。读完他们的作品,会更多的对社会、对人性进行反思,同时也对自己进行反省。 以雷雨为例,曹禺在雷雨中通过周、鲁两个家庭的纠葛,写出了礼教下的悲剧。30前周朴园和侍萍相爱,但是周家为了另娶别家小姐,将侍萍逐出家门,但是30年以后侍萍的女儿四凤又成了周家的仆人,并且也爱上了周家的少爷周萍,而侍萍也阴差阳错的和周朴园相遇,然而这一切我们只能把它归结于命运,就像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逃脱命运的罗网。朱光潜先生说:“对悲剧说来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对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对抗。〞蘩漪被称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因为在众人屈服于命运之时,蘩漪毅然地企图对抗命运。在周公馆里,周朴园带有封建家长制的色彩,他专制、自私、虚伪,希望所有的人都屈服于他。但是蘩漪是“五四〞的新女性,接受过新思想,追求解放,追求自由,希望得到真正的爱情。但是周朴园要求她唯命是从,为儿子做一个服从的典范,纵然蘩漪拼命地对抗,仍然不能改变这一切。所以当周萍向她示爱时,她奋不顾身地爱上他,当她发现周萍移情别恋,并准备摆脱自己时,蘩漪想尽一切方法来挽留他,甚至对周萍进行胁迫。可是,当这一切都付诸东流的时候,她开始对周萍进行报复,甚至最后破釜沉舟,然而这样的做法最终也导致了自己的消灭。 蘩漪的悲剧在于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被扼杀,她毅然地对抗过,甚至不惜毁掉别人的幸福来追求,但是她最终还是失败了,事情的真相是她所不能承受的,事件的开展是她所不能掌控的,周萍自杀,周冲触电而死,层层的打击压向她,她最终不堪重负倒下了。我们对蘩漪的命运感到悲愤,感到同情,这样的命运经历,使人感到恐惧,但是也引起一种崇高感。读者感受到蘩漪的悲剧中,带有对封建家庭罪恶的控诉,封建家长制压抑人性的控诉,这些引起了读者的悲悯情怀,使读者感受到自身的净化和提升。巴金在蜕变·后记中曾这样描述了他初读曹禺雷雨时的感受。他说:“我想起了"",翻读雷雨原稿时的情形,我感动地一口气读完它,而且为它掉了泪。不错,我落了泪,但是流泪以后我却感到一阵舒畅,同时我还觉得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我身内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时机不自私地献出我的微少精力。〞朱光潜先生说:“任何伟大的悲剧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是悲观的,因为他表现恶的最可怕的方面,而且并不总是让善和正义获得全胜;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蒂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我们对悲剧人物的怜悯、同情,但是他们也带给我们一种向上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情绪缓和的同时,也感受一种发奋的力量。 朱光潜反复指出。“要是看悲剧而没有感觉到为人类的尊严而生的振奋之感,那就是没有把握住悲剧的实质。〞在情节剧烈的冲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剧中的人物的张力,不屈服于命运,毅然地进行对抗,让人体会到一种“生命力感〞。 就像老舍的月牙儿中的女孩,她在母亲被生计所迫走上卖身的道路后,她不愿走母亲所都的路,她想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养活自己。为此,她宁愿离开母亲,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她在学校帮人抄写文字,给学生们织些针线活得点零用钱,她只是想要体面地赚钱养活自己。可是命运将她小小的愿望死得粉碎,为了生存下去,她最终也只能沦为暗娼。就算悲剧中展现的是痛苦失败,甚至说是对命运的无力感,但是我们也会因为剧中人物对生命的坚强,对命运的对抗,而感受到一种激昂的生命力,因此悲剧在形成我们的快感的同时,“把我们提升到生命力的更高水平上〞。在悲剧中我们感受到在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乐观和努力向上,感受到他们在与命运抗争的时候那种信念,感受到他们生命的价值和“人类的尊严〞,甚至说,在阅读悲剧时,在怜悯和恐惧之下会产生一种崇高感,让我们去仰望,去崇拜,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缺乏,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因此我们才会涌起一种振奋的力量,使自己得到情绪的缓和和自身的提升。正如朱光潜先生在文中说“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自己灵魂中崇高庄重的感情。〞悲剧给人所带来的悲剧快感就是一种情绪的缓和,或许是本能欲念的满足,或许是怜悯与恐惧的转化,又或许是分享中的痛感转化而成的快感。它同时也带给我们巨大的力量,在悲剧中我们感受到高尚而庄重的美,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它带给我们一种精神的满足,也是我们的生命得到提升。参考文献: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杨菊.从悲剧心理学看朱光潜对悲剧快感的创新性论述[j].阴山学刊.2023(05)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23王妍.折衷而论从心而语—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23 第三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在尼采的世界观里,真理是无常和残酷的,任谁见了都了无生趣。但是,不同于叔本华停留于悲观主义,尼采以满腔的勇气要超越悲观主义,寻找生的意义。他把眼光放在了所有民族的典范——古希腊文化,攫取了日神与酒神两种艺术形态,并把酒神奉为最高的神祗。在他看来日神和酒神两种冲动都源于世界的真理,但是日神是希腊人用来掩盖残忍现实的美好形象,因为靠着日神的幻影保护,才免于直视血琳琳的真相,才能引诱人有活着的强烈欲望。但酒神却直接映出赤裸裸的事实。在酒神精神里的人,个体化原理崩溃,无生存意志,处于无意识的极大痛苦及无比快乐中。而悲剧的诞生就在日神与酒神的碰撞中。 尼采惊世骇俗的言论在于悲剧的破灭解释。本来日神与酒神精神都直接来源于大自然的感受,无关个人知识和经验,是大自然的回响。但是当科学观历史观追究因果关系和证据的时候,神话就破灭了。酒神赖以生存的乐土也就被毁了。 从酒神精神中产生的泯灭个体存在界限的冲动在庄严静穆的外观中得到调和,这就诞生了悲剧艺术。尼采把苏格拉底视作这种悲剧艺术的侩子手,认为苏格拉底所代表的对绝对真理的不懈寻求使人不再能够理解悲剧蕴含的内在酒神因素,世俗化的立场看待悲剧,从而把悲剧同占卜活动一起视作非理性的迷狂加以摒弃。苏格拉底代表了一种致力于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然而=歌德这些近代思想家却也已证明了这种绝对化的认识本身存在着一条不可客服的界限,它至多能揭示抽象的概念,但对于音乐精神所潜藏的存在的真正内核,即先于事物的普遍性,科学认识无能为力。 苏格拉底式的乐观主义一旦遭遇它的这一界限,就立即转变为一种颓废的悲观主义,只徒然在种种现代的“非审美艺术〞中聊以慰藉。尼采顺着这条线索展开了对现代艺术和审美理论中的道德取向与形象化风格的批判。他认为批评家所持有的道德论调建立在对酒神音乐的彻底丧失理解中,而近代歌剧及牧歌的流行那么反映了把音乐当做是形象的摹本的艺术理解,这种理解使音乐完全脱离了要求融入存在之整体狂欢的酒神根基,从而只能导致一种孱弱退化的艺术形式。 悲剧的诞生不只是在讲艺术,是在讲哲学与人生。当人们打着追求日神的旗子,为的是实现酒神浅薄的欢愉时,我觉得他们深深的误解了尼采。这样的神,根本不是酒神与日神,仅仅是人们心中无处搁置的慾望。我能够感受到尼采的彷徨与无奈。我知道是什麽让尼采走向疯狂,因为这般的真知灼见让自己走入了无法解决的困顿。 第四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 ——读后感 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是悲剧的诞生,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我们都很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