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院校
互联网
隐性
政教
方式
高职院校互联网+隐性思政教育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迅猛进展,当前高校生所面对的外部成长环境和自身的内在精神诉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极大地转变了高校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在“双高规划〞对高职人才培育提出新的要求的背景下,一切以有利于同学进展为中心,高职院校结合互联网和隐性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运用互联网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双高〞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1]。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的“双高规划〞提出打造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培训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效劳平台,高素养技能技术人才不仅仅是技能技术水平高,首要的是思想政治素养过硬。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规划〔2020-2023年〕中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在“双高〞院校建设中,首先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探究改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互联网+隐性教育〞无疑为高职思政教育供给了一种可行的思路。高职院校结合互联网和隐性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一切以有利于同学进展为中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双高规划〞的人才培育质量。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和特点
1.1隐性教育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美国有名教育家科尔伯格认为隐性教育具有突出的德育功能,对于高职同学这样的受教育者来讲,隐性教育其主要提倡一种通过对某件事物的参与,提倡同学能通过参与实现对某一理念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以实现教育引导,最终实现受教育者行为标准意识的养成[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延长和利用,主要是借助一些活动及外来的条件对同学的思想及行为进行一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更侧重对同学的情、意、信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教育工作者尽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渗透、附载于其他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自主地选择、推断,接受教育信息,并内化为内在的品德[2]。
1.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2.1教育目的隐匿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匿性,思政教育工作者以间接、示意、非强迫性的方式将承载特定教育意图的信息传递给同学,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信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传播相关的教育信息,可以有效地削减同学的抵触心情,消退受教育者的排斥心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进入教育者所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不知不觉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信息,这对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及思政教育最终目的的达成具有乐观意义。1.2.2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渗透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内容拓展到校内环境及同同学活的各个领域,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涉及同同学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的环境和气氛以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此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可以在同同学活及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开展,适用性较为广泛。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使同学完全处于一种自愿、自主地选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自发状态,使同学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3]。1.2.3教育过程的愉悦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同同学活及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开展,适用性较为广泛且形式多样,如通过网络、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可以将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同学感爱好的内容,消退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引起的同学逆反心理,使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让其在良好的气氛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并到达提高同学记忆的效果,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性。1.2.4教学途径的开放性、灵敏性相比拟显性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间、地点、教学条件的限制,是一种非封闭式的,无课堂、跨时空的学习过程。教学方式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依托于课本但又不依附课本,教学内容可以利用不同的因素转变其教育的内容,也能适应教育者的差异和特点,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有着较强的包涵性,可将课堂引入生活,同学在教学中不断熏陶自己、提高自己,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及灵敏性,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
2互联网对高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32亿,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占比高,达19.9%;教育水平方面,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为主,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21.5%;受过高校专科教育的占10.0%〞。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的快速进展和社会环境的渐渐成熟,对高职同学的学习、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作为开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推动作用,也有负面影响。
2.1乐观影响
互联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和优势。首先互联网具有广泛性和隐匿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内隐于其中。其次,互联网的互动性、丰富性、灵敏性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愉悦性供给了有利条件。第三,互联网的开放性符合隐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特点,突破了时空局限,有效增加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同学可以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在任何时候均可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对于充实同学业余学习时间及提高学问的传播效率具有乐观意义。第四,互联网的公正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自主性制造了条件,形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合力,使得整个教学工作更具有效性及灵敏性,更能实现较好的教学目的[4]。
2.2消极影响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虚拟的大世界,网络对高校生思想、行为产生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比方在网络中不仅具有乐观的信息,同时也具有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一些不健康的玩耍,使同学沉迷其中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简洁导致同学在现实生活中犯罪,而且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那么会对同学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同学思想生疏、道德推断、价值理念错位,社会责任感缺失,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互联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争辩
3.1开拓网上隐性教育资源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方法的相互补充,就需要不断开拓网上隐性教育资源。如通过云课堂、微课、慕课、微电影、微视频等现代载体,利用网络线上校内实践活动,模拟实践、网上调查、网络论坛、学校公众平台等公开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线上实践活动,如计算机技术竞赛、网页设计竞赛、FLASH制作和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这些网络实践活动中所隐含的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会潜移默化地沉淀到同学身上,使同学在活动中不断熏陶自己、提高自己,教育效果更具有长期性,从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4]。
3.2改革线下教育方式
课程思政建设是助力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根本目标是要使高职所开设的课程都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课程思政,就需要改革思政课教学方式等,进一步实现隐性思政教育与思政课显性教育相结合。一是深化推动课程思政,在各门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留意在价值传播中分散学问底蕴,在学问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线下实践活动,如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效劳、课外文体科技、社区及宿舍的文明创立等活动,进一步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
3.3加强网络文化宣扬,提高高职高校生的媒介素养
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并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对高校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使同学端正思想观念,增加责任感,严于律己,增加对网络的免疫力,提高高校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媒介素养主要指选择、使用、分析评价媒介及其信息的力量,其核心在于接受批判性思维对媒介信息进行认知〕。高职院校应加强同学对批判性思维力量的培育,以使同学能够在简洁繁琐的媒介信息中始终保持一个糊涂的生疏,以不受外界媒介信息的干扰,增加同学对不良信息的推断力及抵抗力[5]。
4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迅猛进展,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教育资源,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不断丰富互联网教育资源,优化网络环境,开展网络实践活动,增加同学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有效提上升职院校同学的学习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加教育实际效果,进一步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对塑造同学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乐观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荣伟,杨恒,季卫兵.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观看,2019,8〔35〕:131-133.
[2]杨涛.微时代视域下高校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11〕:56-58.
[3]吴昊.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现路径争辩[D].信阳师范学院,2013.
[4]汪灿德.互联网: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J].商场现代化,2009〔36〕:94-95.
[5]李国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论析[D].吉林高校,2017.
赵登攀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