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
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开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开展中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如上所述,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们还只是从总体上初步到达小康,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开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开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兴旺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根底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是稳固党的执政地位、表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方案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要想稳固执政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开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优化人民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气氛。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决定一个执政党政绩合法性的根底,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开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关键是它能比后者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生产率。这种更高的社会生产率,必然表现为人民更高
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需要,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达。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贯彻上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开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开展先进生产力、开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开展。而把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开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开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达。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实践证明,能否立足国情而又面向世界,能否解放思想而又实事求是,能否尊重开展而又不因循守旧,制定一个符合人民愿望、表达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产生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万众一心去夺取胜利的关键。回忆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开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着广阔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了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表达了事业开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为此我们应遵循以下根本途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开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开展是根底。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开展生产力。具体而言,就是要走以信息化带动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开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就是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开展;就是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开展;就是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
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就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展;就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开展,以下几个的解决尤为关键。一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的城市化、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市民化;二是不断扩大就业,缓解体制转轨、城市化开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矛盾;三是切实保护产权,发挥产权的长期鼓励作用,为新一轮改革培育驱动力;四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五是培育国际竞争力,使对外贸易和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发动机,等等。
第二,在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而且是其能否实现的重要保证。政治与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说明,离开了政治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难以顺利进行。我们要在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以加强党内民主为切入点,推动社会民主的扩大;要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等各种有效手段,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第三,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制度经济学的说明,文化、道德作为一种持久的力量,对于减少社会交易费用,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局部,而且是顺利推进其实现的强大动力。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要切实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大力开展和科学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育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另外,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展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不可无视。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