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基层党建工作的困惑基层电视台纪录片创作的困惑与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371466

大小:20.23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层 党建 工作 困惑 电视台 纪录片 创作 思考
基层党建工作的困惑基层电视台纪录片创作的困惑与思考 。纪录片,顾名思义,它是以真实记录生活为根底的,区别于电影等艺术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质就是真实。其画面、故事、人物、语言,经过时间的沉积,就愈发能显现出它的史料性和真实魅力。我台作为一个县市级的基层电视台,虽然没有设立专题部,但是近年来随着采编设备的不断开展和更新,前后期采编设备从模拟过渡到数字,我们新闻部几个年轻人开始尝试创作一些纪录片,初步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下面是本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基层电视台;困惑;思考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3-020238-02 每一部纪录片,无不是创作者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与思考的结果。同时纪录片又是纪实的艺术,它不是呆板、机械的原生态纪录,而是“创造性的利用现实〞。本人认为,纪录片如果仅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不提供新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的纪录片应该表达出反思和质疑的批判精神。但纪录片不是社科论文,它的语言符号建立在日常生活表象的根底之上。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应该自觉地运用视听语言表达自己对事件的态度或倾向。 近年来,纪录片创作者在不断对“纪实主义〞反思的根底上,也动用越来越多的艺术手段――视觉的,听觉的;文学的,哲学的;音乐的,美术的和种种技术手段――字幕、叠画、翻转、快切等,来实现他们对素材的重新塑造,以提高纪录片在真实根底上的艺术欣赏性。 在拍摄和创作过程中,我们有着很深的体会。一部上下集的电视纪录片,比起十来集的电视剧更加感人至深。原因就是纪录片是真实的记录,而电视剧那么是虚构的艺术。人们在欣赏这两类片子的时候,审美期待是不一样的。只要质量上乘,都能取得动人心魄的效果。 在尝试创作纪录片的路途上,我们也走过了六、七年的时间了,每年都有新作品诞生,这其间有辉煌也有低迷,有成功也有失误。如今,我们的创作理念、队伍规模、技术设备、经验积累,已非昔日可比。 一、非编的应用为纪录片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非编的应用不愧是电视制作手段的一场革命。以前我们用betacampvw2600对编pvw2800,多代复制图像质量不好。图像从素材到初编带已经损耗一次,如果再叠加一、二次字幕、配上解说、音响,图像损耗就更大了,更谈不上做些花哨的特技。最后得到的成品带是第三或第四次复制的图像,图像质量差。而使用非编系统,就不存在图像质量差这个问题,成品带始终是第二代复制品,图像几乎无损耗。制作各种特技也非常容易,电视的几种元素图像、音响、字幕更加能够互相融合或分解或独立作品,充分地表达出编导的意图。 二、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应注重纪实性和艺术化 电视是直观的视觉艺术,视角问题就尤其显得重要。在电视画面的拍摄上,要讲究角度,选准机位。纪录片的画面要求,与电视新闻画面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即前者的艺术性更强一些。纪录片的特点,一个是纪实性,一个是艺术性。首先是纪实性,否那么就是电视剧了。同时,还要有艺术性,要用艺术的手法展现。如果你前期拍摄十分差,即使你后期编辑的水平再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是现在基层电视台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台里的记者大多是“半路出家〞,不懂电视画面语言,电视理论知识差,无法用电视理论认识到别人的“美〞和自己的“差〞。反正就知道中央台、省台拍的作品就是好,问他好在哪里。分析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压根儿就没有“蒙太奇思维〞。同样表现一个物体,镜头从物体中拉出来和用后退式句子来表现这个物体的空间位置,前者着重表现,后者强调思维而且更易构图。但可惜的是,仍然有许多人弄不明白,更弄不明白什么时候该要用摇镜头,怎么摇,每个镜头的起幅和落幅怎么弄,不懂得如何构图拍好一组镜头。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观众感到基层电视台的节目不好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解说词的写作应注重“美学修养〞 古话说。“艺术无定法,但须有大体〞。解说词的写作不同其他文体,它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须和画面紧密配合,连接、补充、延伸画面的内容,哪里该给画面说的,哪里该给播音员读的,哪里该无声胜有声,这些都要着实注意。 但是一拿我们基层电视台记者写的纪录片稿件一看,不是写成报告,就是解说词不能和画面很好地搭配。把写的纪录片稿件拿到大会上读一读,“色、香、味俱全〞、“很全面〞,不用看画面,谁都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编辑的时候将画面一一对应插入或在中间穿插一些采访就完成了。画面、解说词两层皮。还有一种是做纪录片贪大求全,没有重点,没有注意点面结合,作品没有深度。观众看了好似十分全面系统,但什么都没有留下印象。做人物纪录片就像记流水账,早上起床洗脸刷牙一直拍到下午干活收工,然后说作品十分“纪实〞。 所以,记者们在平常工作中,要注意去发现自己的缺乏,甘心好学。只要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艺术修养、文字修养,多看电视,多将自己的作品比较中央台、省台作品,不断总结经验,就一定能够制作出高水平的杰作。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我国的许多县级电视台的作品获奖,就是真实的写照。县市一级基层电视台是最小的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基层电视台的记者和基层的广阔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期待着县市一级的电视台做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群众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 四、基层电视台创作纪录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播送影视业正在深化改革当中,既给我们带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有的电视台把纪录片的专栏撤掉了,主要理由是收视率不像电视剧那么高,征集不到理想数量的广告;或者是不肯出钱拍纪录片,让创作人员自筹资金,使创作人员处于两难境地。 我觉得,纪录片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纪录片创作人员应该重视自己的创作成果,当前特别需要抗住急躁的风气,精心筹划、潜心创作、埋头苦干,出手的作品即使不是传世之作,也要经得住2023年、8年的时间考验。 首先,题材要选准。选材是做好片子的根底和前提。中国有一句古话:“麻袋片做龙袍,不是那块材料〞。你选材选不准,大的根底和前提就没有了。选材实际上是战略判断力的表达,这是创作好片子的第一关。能否选好材。关键要有慧眼。像我们创作的纪录片灯,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选材选得好。 其次,主题要挖深。纪录片也好,专题片也好,新闻也好,文章也好,选择提炼一个好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主题是一个片子的灵魂所在,也是节目质量的核心所在。同样一个问题,挖掘出来的主题不同,写出的文章、做出的片子质量也就不同。 选择提炼主题,首先一定要强调指导性,必须弘扬主旋律。第二要有针对性,即针对现实问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有现实意义。第三要有典型性,典型性就是有它的个性,个性鲜明,主题才会突出。 第三,视角要独特。就是要独具慧眼,独具匠心,善于平庸之中见奇伟,于无声处听惊雷。即使是同一件事情,比方大家都看救火,不同的记者就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深度。写出的文章,拍出的片子,也就大不一样。前些年报载外国一那么趣味故事:某皮鞋商想开发南非市场,派出两个推销员。几天后,他同时收到了两封电报。推销员甲说:“这儿的人都赤脚,完全没有希望,我即返回。〞而推销员乙的电文是:“没人穿皮鞋,大有希望,预备停留一段时间。〞这两个推销员观察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截然对立。甲是正常观察、常规思维:赤脚一不需要穿鞋一皮鞋没有市场;乙那么是逆向观察、反常思维:赤脚一可煽动穿鞋一开发皮鞋市场。可见,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写出的文章、拍出的片子,其分量和价值也就不同。电视是直观的视觉艺术,视角问题就尤其显得重要。 最后,手法要创新。表现手法、表现技巧要创新,要跟上形势的开展。现代传媒的开展很快,各家电视台都争相上星,再加上网络媒体的崛起和挑战,也逼着我们的创作手段必须不断创新。在手法创新上大家都倾注了不少心血,也探索出一些招数。但从总体上看,还不适应形势开展的要求。我们所从事的电视传媒,处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前沿,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法,也必须与这种先进性要求相适应。老是画面加解说加同期声采访,就感到新意不够。创新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要从电视纪录片所要反映的内容本身的需要,去寻找最正确的表现手法。当然,手法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总体创意、结构布局、纪实手段、画面拍摄、资料运用、音乐配置,以及记者、主持人的临场发挥等,都要不拘一格。总之,纪录片的创作,要在探索中前进,以创新求开展。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