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层
农技
推广
人员素质
自我
提升
思考
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自我提升的思考
自20xx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XX县区工程〞以来,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就成了该体系最前沿的载体,他们扎根基层,勤奋工作,为全县的农技推广工作作出了应有的奉献。但随着现代农业的迅猛开展,我县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在日趋弱化,人员缺乏,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单一,职能错位,焦虑、失落的心理等问题突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自我提升已经成为我县农技推广建设体系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人基于作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者,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的同时,认真剖析了我县现代农业开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要求,以期为我县农技推广的队伍建设和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我县开展现代农业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根本要求
(一)我县开展现代农业中生产模式的转变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一般要求。我县开展现代农业,旨在促进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布局和农产品的流通,从而实现产值最大化。因而,农业生产模式应由“产品数量化〞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常规生产的普通产品向“特优、特早、特晚〞“三特〞农产品转变,这就要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由单一的产中效劳向产前和产后全程效劳转变;由单纯的技术指导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转变;由单向个体农民效劳向农户、村组干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等各类农业生产主体效劳转变。因此,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切实理解现代农业农技推广的目的、意义和重要内容,必须掌握开展现代农业的先进方法和效劳理念,必须具备有诚信、热情、合作、奉献、担当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
(二)我县开展现代农业中生产主体的历史和现状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我县开展现代农业,主体是农民,用另一句话来说,农民就是基层农技推广的根本对象,因此,其历史和现状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方面,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这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瓶颈〞之一。我县农村地处遥远,自然条件艰苦,农业生产率低,相当一局部农民都为文盲或半文盲,对外交往存在习俗、文化、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平时安于现状,保守和“等、靠、要〞等思想严重,市场观念淡薄,经营粗放,广种簿收,重产淡销等,从本人的调研中,发现有少数农民将政府部门免费发放的水果化肥用于水稻或其它,有的甚至丢弃不用;有的还将政府免费提供的种子给吃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有文化的农民纷纷离乡进城打工,而在农村的农民年龄偏大、体能偏弱,文化偏低,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增多,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的能力较差。因此,我县农业生产主体的历史和现状要求我们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在开展现代农业时,必须结合我县实际,必须结合方方面面的情况给予充分考虑和认真甄别,必须注意沟通方式,必须讲究推广的形式、方式、时机和内容。
二、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现状
(一)人员缺乏,后继乏人。从我县目前的状况看,基层农技推广阔队伍的整体素质处在青接不黄和传帮带缺乏的状况,功能明显弱化。(1)是农技推广人员在乡镇工作条件艰苦,社会低下,待遇偏低,队伍人心松散,许多人稍有时机便跳槽、改行。(2)是农技推广队伍本身编制少,人员严重缺乏,在增加县内其他内设机构时,往往从农技部门压缩编制,连人带编被调走。(3)是农技推广机构行政归属在屡次改革中屡屡变化,农技推广人员觉得前途无望,在每次改革中都有人被外调。(4)是因编制和经费等原因,多年来无力接收和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等高学历人才,例如,我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目前编制只有3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形成了推广队伍人才的断层。
(二)专业结构不合理。我县农技推广人员专业不合理主要涉及非专业人员多,复合专业人员少两个方面。(1)是机构改革时,基层农技部门被作为政策性安置就业人员的主要机构之一,被随意安排一些没有农技专长的复退军人、乡村干部等,导致农技推广队伍中非专业人员比例过高。(2)是农技推广人员中,单纯的技术专业人员多,而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沟通交际、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高科技复合人才、开发型人才严重匮乏,很难满足农技推广中多元化的需求。
(三)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知识更新慢。主要原因为:(1)农技推广部门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偏少,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很难实施。(2)农技推广人员人员长期扎根基层,外出学习培训的时机少,信息闭塞,视野狭隘,知识结构单一而陈旧,技术技能提高缓慢。(3)农技推广人员长期从事一个工作岗位,容易造成心理疲劳,业务知识面窄,思路不开阔,思想僵化,知识老化,综合业务素质低,从而拉大了与现代农业开展需要的差距。
(四)职能错位。由于我县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行政隶属实行县乡双重管理,容易造成农技推广人员与政府人员的职能错位,他们除履行农技推广效劳职能外,还经常被抽调从事非本职务工作,有的甚至还要挂村、挂职,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用于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过少,效劳功能严重弱化。
三、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自我提升的主要对策
(一)优化人员结构,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首先,要严格农技推广人员的准入制度。不能随意把非专业的技术人员安排到农技推广队伍中,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其次,在重新科学核定人员编制的根底上,要严格按照县乡(镇)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少于80%的原那么,对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流,对那此年龄老化、能力低下的不合格、不称职的农技推广人员,在近年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调岗休养或提前退休,让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时机在农业推广第一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合理引进人才,在编制充许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落实好优惠政策。一方面,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弥补基层高学历专业人才的缺乏,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另一方面,除了农学、水产畜牧、果树等农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外,要更多地吸纳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更好地解决专业不合理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县级以上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弥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学历低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缺陷,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奉献。
(二)开展岗前和职后培训,促进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如何,是基层农技推广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与其他行业一样,农技推广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素质标准。(1)是必须建立起农技推广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做到持证上岗。(2)是在资格认证制度的根底上,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人员的录用和聘用制度,做到蓬进必考。(3)是对已录用的准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素质,使其具备承担农技推广任务的能力。(4)是开展职后培训,根据农业生产和新技术推广的需要,由县级以上行政部门或农技推广机构组织每年定期对全体农技推广人员进行短期脱产轮训,做到活学活用,帮助农技推广人员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效劳本领。(5)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年度绩效考评制度,把绩效考评成绩作为农技推广人员聘用、职称竞升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确保农技推广取得成效。
(三)开展继续教育和再教育,促进农技推广人员思想及及效劳能力素质的提升。良好的素质是农技推广人员成功、有效、创造性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继续教育和再教育是保证和提高在职农技推广人员的有效途径。(1)要提高思想,铸就敬业精神,转变推广观念。要让农技推广人员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农〞为荣和效劳“三农〞的理念,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央、区、市、县党委、政府关于农技推广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发扬老同志勤奋专研、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铸就自已吃苦耐劳、务实创新、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要转变推广观念,崇尚人性化推广,以农民为中心,客观标准自已的推广行为。(2)选派技术骨干到高校进修。充分利用农业高校的师资、设备优势,选派一些技术骨干到高校进修,进行农业技术知识“补缺〞教育,稳固已学理论,重点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更新观念和知识。(3)组织到国内外考察学习,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一些事业心强、专业拨尖、有培养前途的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考察学习,进行对口学术交流,以此有效地开阔眼界和视野,拓宽知识面,拓展创新思路,取长补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4)在职自我充实。自我充实即自学,是继续教育和再教育最有弹性和效果的学习方式。农技推广是一项综合性、开拓性很强的工作,农技推广人员必须面对现实,自我充实,主动接受本单位岗位技术、知识学习的考核制度的监督,结合自身岗位需要客观评估自身的知识、技能缺陷,以确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培养和开发自学能力,挤出时间通过书本、电视、函授、网络远程教育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持之以恒地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总的来说,当前,我县农技推广工作已步入新的历史开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农,建设现代农业的全新过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作为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重要载体,是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力量,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支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必须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