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思想政治
素质
内在
结构
论述
思想政治素质内在结构论述
一、思想政治素质内在结构的内涵
从性质上讲,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属于人的意识形态之一,其本质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创造性反映,其内容必然随着现实社会生活的改变而逐渐改变。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人们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人的意识形态之一的思想政治素质,其内在结构理应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的大脑对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人类现实生活的根底和前提。马克思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因此,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类意识形态无疑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予以反映。但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思想政治素质限于对人与人关系的积极能动反映,无视思想政治素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从而导致学界把思想政治教育仅限于协调人与人关系的范畴之内,无视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思想政治素质应当反映的现实关系之一。他们指出:“这些个人所产生的观念,是关于他们同自然界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自己的肉体组织的观念。〞[2]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引起重视。当今世界,伴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树立一种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沿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开展。〞[3]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无疑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本质结构之一。
第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本质结构,学界已根本达成共识。人与人的关系伴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改变而改变,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变化开展。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素质结构中,人与人的关系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从横向角度看,它主要是指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关系,主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阶级政治观念的影响,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人们一直较为重视阶级政治观念在思想政治素质中的核心地位,无视其他观念的作用。学界强调阶级政治观念的依据就是马克思说过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以及马克思说过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应该说,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阶级政治观念无疑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观念,强调阶级观念无疑是对的。但人类政治除了阶级政治之外,还有其他非阶级政治形态,即使在阶级社会,阶级政治观念也不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唯一观念。可见,人与人关系虽然是思想政治素质内在本质结构,但人们对其认识并不全面。张耀灿教授说:“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加进了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政治教育还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成分,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同志便只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这一面,却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全人类性、共同性、非意识形态性的一面。〞[4]其次,从纵向看,它主要是指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历史性关系。每个历史时代的思想政治素质,既是对自己时代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积极反映,又是对过去思想政治素质的“扬弃〞。换言之,每一时代思想政治素质,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历史上思想政治素质积累作为前提,根据自己时代的特色,形成当代人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1]
第三,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是否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结构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人对外物的认识远比对自己的认识要早得多,也深得多。即使在人类早期,哲学家们最感兴趣的是寻求万物的本原或始基,并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火,等等不一而足,但就是没有人谈到人上来。直到苏格拉底才将哲学的任务确立为“认识你自己〞。应该说人对自己的认识之所以晚且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落后,人更多关注的是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更多的是关注对外物的认识;另一方面人与自身关系密不可分,人自信对自身非常了解,自身难以引起人的关注,因此,对自身的认识缺乏动力。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人逐渐开始关注自身,并成为自身意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因此,人与自身的关系无疑是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局部。我们认为,理解人与自身关系是思想政治素质重要内在结构。首先,人类要正确认识自己。自人类产生以来,一直对自己缺乏深刻的认识。一方面,人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界的一局部。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对自然处于一种恐惧状态,对自然界顶礼膜拜,而对自己那么缺乏认识。另一方面,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逐渐增强,人类又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能为天地立法,人类对自己又充满着“自信〞。无论人类对于自己缺乏自信或者极度自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类对自己缺乏认识,难以为自己定位。因此,人类正确认识自己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前提,也是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首要条件。其次,个体正确认识自己。人对自己的认识,除了人类要对自己准确定位之外,作为人类的个体也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个体能否处理好与自身的关系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上下的反映。因此,个体与自身的关系也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局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开展所必须面对的三大关系,处理好这三大关系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这三大关系必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们原有的反映这三大关系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之产生矛盾,这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矛盾,即一定社会开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5]。正是这一根本矛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开展。而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就成为了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的内在本质关系。
二、思想政治素质内在结构确立的可行性
我们认为,从学科开展的角度来讲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确立为思想政治素质内在结构是可行的,如此一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会成为包打天下的学科,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开展的内在潜力。
第一,学科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且逐渐从别离走向融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任何学科的研究对象都离不开人,都离不开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自然科学主要以研究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要对象,但自然科学仍然离不开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科技伦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社会科学主要以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其研究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生态伦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意识就是很好的例证。可见,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无论从学科角度还是从其本性角度来讲都是离不开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因此,上述三对关系决定了学科之间的划分是暂时的,未来必将会逐渐走向融合。
第二,学科划分虽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但各个学科还是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视角。我们认为,虽然各个学科的研究都离不开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但各个学科对三大关系的研究都各有自己的主次和特殊的视角。我们在此以宗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为例,来阐述学科对三者关系研究的特有视角。英国学者麦克斯X8226;缪勒认为,“所有的感性知觉,无论是什么,一般都认为是有限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在质和量的方面也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概念知识完全建立在感性知觉的根底上,所以也只能涉及有限物。由于有限是我们所谓实证知识的最一般的属性,我认为用无限称呼超越一般意义上感性和理性的东西是个最少引起反感的词〞。[6]鉴于此,我们认为,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之间存在着有限和无限两个领域。所谓有限,就是人类感性和理性能都把握的东西。所谓无限就是超越人类一般意义上感性和理性所能把握的东西。宗教乃是领悟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中人类感性和理性所不能把握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乃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中人类感性和理性所能够把握的东西中实然与应然的把握和理解。概言之,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看作思想政治素质内在结构是可行的,不仅符合学科划分的要求,而且对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视野,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想政治素质内在结构研究的意义
加强和深化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根底理论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理论上讲,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根底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得多,对思想政治素质及其结构研究得少,既使有研究,也较为薄弱和零散,缺乏系统性,亟待加强。因此,加强研究和掌握思想政治素质结构是研究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其他根底理论问题的前提。如果不全面了解、把握思想政治素质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效益、评价体系、规律等根底理论研究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所以,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呼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中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结构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张耀灿教授指出:“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规律’,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体系中也应表达对‘两个规律’的研究成果。〞[7]
第二,从实践上讲,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效益就必需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来进行。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仔细研究发现,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根本上还是停留在对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上,缺乏科学的依据。而出现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思想政治素质结构及其规律的研究。没有对思想政治素质结构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无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效益。因此,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结构,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内在结构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