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读经典 润心灵范文.docx
下载文档

ID:1364618

大小:23.93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读经 心灵 范文
天道酬勤 读经典 润心灵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36-0037-02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根底的启蒙阶段,其对于学生未来的开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空白的言语世界犹如麦田,驱除“杂草〞最正确的方法便是种满“庄稼〞。南怀瑾老师有一句读书的格言———“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学习国学经典,是将纯洁的、智慧的语言输入孩子的心田,成为其思想的工具,影响其一生。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低年级国学经典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年级;国学经典;启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大局部反映于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文言文等是它的主要形式。在小学时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刚刚入学,理解能力有限,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的渗透: 一、利用课余时间背诵 〔一〕调查问卷 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就对他们进行了古诗文诵读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有65%以上的学生曾经背过古诗,其中25%以上的学生不仅背过古诗还接触过三字经。 〔二〕布置任务 在一年级上期学完拼音之后,开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朗读、背诵三字经。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会背,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家长是买一张大纸,贴在家里的墙上,一有时间就让孩子朗读、背诵;有的家长利用下载软件,让孩子边听边背。大局部那么是买书来背。 〔三〕检查反响 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后,就让会背的学生主动找教师背诵。每个会背的学生不仅会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赞美,还会得到30枚小印章,他们可以拿这些印章到“百宝箱〞里兑换自己心仪的小礼物。此外家长会即时收到教师的校信通短信,既表扬孩子,又表扬家长,让孩子和家长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四〕乘胜追击 刚刚背完三字经的学生都兴高采烈并且自信满满。笔者曾经在校信通发过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孩子们,看到你们灿烂的笑脸,相信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跟老师一样幸福和满足!此刻的灿烂,足以证明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或许,你曾经觉得三字经好难;或许,你曾经觉得背诵真痛苦……可是,因为有了这些收获的甜蜜,你会发现这就是学习的魅力所在——可以获得那么强烈的成就感!〞 所以,笔者就趁热打铁,鼓励他们继续背诵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和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还是采用逐个检查的方式,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促进。 〔五〕进行口试 在二年级下学期,用口试的方式把背诵经典诗文引入期末语文评价中,每个学生都现抽题签,一对一进行测试,这种考核形式更加立体、全面、客观,更能表达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利用日常教学渗透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汉字中可以窥探出中华民族的开展历史。但是有一位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如是说:“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到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语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们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语教学,却很少加以解释。〞 有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初夏的一天,林西莉沿着北京的北海骑自行车。路上经过一个胡同人家,门前有个小花圃,种着月季和青蒜,蔓生植物爬向屋顶,墙上有鸟笼,树上有蝉鸣,一家人正坐在小板凳上吃晚饭。林西莉跳下自行车,和他们聊起来:“谁修了这个花圃?〞男主人自豪地笑了,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是我。〞 林西莉认认真真地记下了这一笔:“在相同的情形下,瑞典人可能会拍拍胸脯,但中国人是指着自己的鼻子。这种手势由来已久,因为汉字的‘自’最初的意思就是‘鼻’,画的就是一个鼻子的正面图。〞 这样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如果和学生们一起去探寻汉字的故事,寻找汉字的源头,理解它开展变化的历程,会不会更有趣、更高效呢 ?例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 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置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我们通过多媒体演绎它演变的整个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 到金文、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楷书。从形体的变化,再到文字意义的认知,给学生一个详细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这不就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领悟国学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吗? 〔二〕在诗词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 中华诗词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历经岁月洗涤,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精华,唐诗三百首更是童蒙读物,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事实上,中华诗词和国学都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既包含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了人文科学方面的内容,我们在诗词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应该讲解诗词蕴含的深意。比方,汉乐府的长歌行中有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告诉学生要从小开始努力,不要等到年老之后才懊悔;如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低年级的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量是很少的。以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是七首。第4课古诗两首:咏柳和小池;第17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和夜书所见。然后百花园中有绝句〔迟日江山丽〕、雨晴和所见。一整册加起来才七首。如果一个学期几个月的时间,才让学生背诵这七首古诗,这个量实在太少了!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篇课文主题都是写春天的,单元导读是这样的: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闻一闻美丽的鲜花,摸一摸小树的绿叶,瞧一瞧可爱的笋芽儿,读一读春天的诗……所以在学习第一课春天在哪里时,笔者随文让学生们背诵唐代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假设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学习完第二课笋芽儿,笔者让学生背诵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学完第三课有趣的作业,让学生背诵的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学完第四课古诗两首,笔者要求学生把出现在本册课本百花园三里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提前背诵,同时背诵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也就是說,这第一单元学完,除了课内要求的三首古诗,我们班的学生又多背了4首古诗,并且这些古诗的内容都和春天有关,和这一单元的主题有关。这一单元学完之后的一周里,每天的作业单里都有的一项为哪一项“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写春天的诗〞,接着上一节课——春天赛诗会,第一环节是让学生们自由展示,背出自己喜欢的诗。第二环节是说说“我的发现〞。有的学生说春天的诗写花鸟的多,有的学生说发现有好多写春天的诗里都有“东风〞……不一而足,但收获的都是惊喜。 〔三〕在经典故事中渗透国学经典 1.成语故事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尽可能地多为学生讲一些经典故事,在故事中渗透国学经典。尤其是成语教学,成语是文化宝库的一颗明珠,它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学习成语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文化知识素養。在教学中,笔者会给学生进行大量的成语的补充,除了根据课文内容随文渗透,还让学生专门买了一套成语接龙,让学生来背。 我们教材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等。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借助教材,作为传播国学经典的材料;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利用课外材料,为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讲解。比方,二年级下册第五课是程门立雪。学完这篇课文,笔者告诉学生,含人物名字的这类成语有很多,如毛遂自荐、塞翁失马、夜郎自大、伯乐相马、周郎顾曲、愚公移山等。在课堂上,笔者先给学生们讲了毛遂自荐的故事,又播放了夜郎自大的动画片,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们课下去搜集这类成语故事,并且带到班里和同学分享。 2.名人故事 除了成语故事的延伸拓展,一些经典的名人故事中也可以渗透国学。例如曹冲称象,曹冲虽然英年早逝,但敏于观察,十分聪明,心地仁爱,获得的历史评价是非常高的。 三国志:“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假设成人之智。〞 魏书:“冲每见当刑者,辄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及勤劳之吏,以过误触罪,常为太祖陈述,宜宽宥之。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故特见宠异。〞 所以曹冲的故事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例如他的智救库吏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学生们既能了解历史,又能学习他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品格。 3.神话故事 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曾解读我国关于信仰问题的论调,解读得很有意思。这位哈佛教授说,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个民族特征,却让他们屹立至今。“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找到神话里表现的文化核心,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中国人的祖先用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实际上,勇于抗争,不怕输,不服输,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的信仰! 笔者统计了一下,语文S版教材一、二年级统共收录了三篇上古神话故事,分别是一年级下册的炎帝的传说和尧帝凿井、二年级上册的开天辟地。我在教学的时候,就是把教材作为案例,从一个点发散出去,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神话故事,然后在班里开“阅读分享会〞。 〔四〕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渗透国学经典 好的习惯包括举止文明、尊重他人、老实守信、认真听课、标准写字读书、感恩、勤俭节约、惜时守时等,这些都可以在国学经典中找到。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做到“三到〞,如弟子规中说道:“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肯用心思索,用眼睛专注书中的文字,用口清楚地念出字或动手搜集资料,并且养成身体力行的习惯,这样读书、做事就能成功了。教师应通过类似的国学经典,让学生们懂得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易绮文.国学经典教育在低年级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J].课外语文,2023〔22〕:171. [2]温希平. 初中低年级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3. [3]魏晓芳.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小学低年级开展经典诵读实验回忆[J].学周刊,2023〔22〕:14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