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儒林外史
2023
年论
讽刺
艺术
论儒林外史的挖苦艺术
摘 要: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挖苦文学的典范。儒林外史写作背景虽为明代中叶,然而实际上影射着清政府统治下的18世纪的中国社会,作品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揭露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作者以极其严肃的态度、犀利老辣的笔调、含蓄幽默的言辞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科举制度,勾勒了一幅幅姿态各异、畸形开展的士林群丑图。
关键词: 儒林外史挖苦文学 挖苦艺术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挖苦小说之一,其挖苦艺术可谓独具特色、韵味深长。它是挖苦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对封建社会揭露得深刻透彻,使用的挖苦手法淋漓尽致,它在古代挖苦艺术的根底上,加上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把我国古典挖苦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
儒林外史作者生于安徽全椒县,先代在清明时代亦曾“家门鼎盛〞,他二十岁时考得秀才,中年以后由于家中破落,生活日渐趋于贫困。儒林外史是他生活贫困后期的作品,他把故事时间安排在明代中叶而实际上影射着清政府统治下的18世纪的中国社会,作品思想内容的鲜明深刻与他反对科举轻视功名富贵的根本思想相统一。作者对人伦关系及整个社会风气都做了无情的揭露与挖苦,成功地塑造了封建社会中的典型人物,抨击了封建社会对人们的麻痹和残害,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挖苦手法,以下对其挖苦艺术进行初步探析。
一、通过人物的塑造及传神的细节描写进行挖苦
作者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人物传神的描写,揭示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独特的行动,深刻地反映出各类社会矛盾,构成儒林外史挖苦艺术的一大特色。他笔下的人物都非常生动,但他从不对人物作冗长的描绘,而是直奔戏剧,用戏剧化的手段、方法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三言两语就将人物呈现在人们面前;不仅人物形象凸显了,连人物内心的秘密也被揭开来,人物立即站起来、活起来;不仅站起来,而且作者自己的爱憎之情也深深隐藏在其中,并不直接表露在人物形象里,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显露本色。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都会记得马二先生、王玉辉及范进这三个人物,马二先生头脑迂腐、热衷功名、醉心举业,处处显示出可笑的喜剧性格,又具有同情心、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在游西湖的过程中,他毫无目的地乱跑,眼前的美景他不知领略,他只是发出莫名其妙的感慨:“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他出资埋葬了假仙人洪憨仙;送银两衣物给流落他乡的匡超人,这是他的义举,是可尊、可敬的一面。然而作品又揭示了他可鄙、可笑的一面。他出题叫匡超人做八股文,并嘱咐他:“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为主,小生在世除了此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要匡超人以文临别时还从自己的书架上捡几本八股文塞于匡超人包中。这些真实的细节描写使挖苦对象既可笑,又真实;使挖苦手法既辛辣,又深刻。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对马二先生的书呆子气加以善意嘲讽,把他的迂腐展现得十分清晰。
王玉辉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他鼓励女儿自杀殉夫,对封建礼教的迷信使他失去理智,就连这个顽固不化的人物,在祭祀他女儿的时候却“转觉伤心,辞了不肯来〞。在家看见老妻悲恸,心下不忍,要到外面游玩,但是“一路上看着山色水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到了苏州,“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他又想起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滚出来〞。这段细节描写,成功地刻画了这个封建社会的道学先生,表现吃人的封建礼教,使人们读后更加憎恨封建社会制度。
范进的塑造及细节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作品写道:“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这便是这段故事的主人公范进。作者通过周进的眼睛写范进形象的可怜和悲苦,是很有挖苦意味的。
范进从二十岁参加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三十四年失败的辛酸,大半生受尽了人们的奚落,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他对功名的执拗追求却“始终如一〞。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得以实现。当他看到高中举人的喜报,竟然喜极而“疯〞。
作者通过精心塑造及传神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文人醉心举业的心理状态。屡试屡败给儒生们带来自卑感,虽然如此,但他们仍执迷不悟,受尽了社会奚落和生活的煎熬,这一切无不是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
二、利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挖苦
夸张是为了增强效果采取的放大手法,其本质是形象的强化。作者运用夸张放大的手法,对形象进行强化,揭示出人物的真实面目及本质特征。
小说写严监生之死,就是著名的例子。严监生非常富有,但悭吝成性,他一家四口,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吃,每当小儿要时,只在熟切店里买四个钱哄哄就罢。这个细节属于夸张,但它异常生动、深刻地揭示了严监生受财如命,辛辣地挖苦了这个悭吝的地主,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再如写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巴掌,再也回不过手指来,都是寓挖苦于夸张之中,这些高度的夸张突出了本质。范进对名利潜心追求,把命运押在科举业上,假设痴假设狂的精神状态;胡屠户的势利、迷信、愚蠢都是人物性格的本质。
作者把这些真实本质的东西通过变形、夸张,成倍地夸大,使其原形毕露。这样就意趣横生,挖苦之光四射,给人留下强烈印象,起到深刻批判的作用。
三、运用比照的手法进行挖苦
比照手法是儒林外史挖苦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看法不同态度,使其完全矛盾,造成强烈的比照,从而产生喜剧效果,进行挖苦。作者在描写同一人物时,善于抓住人物的社会地位所发生的变化,以强烈的对照,反映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前后照应,自我暴露。作者揭示出人物前、后言行的矛盾,把事物开展的过程尽量缩短,让相反的两种情况直接相撞,一针见血地刺穿灵魂。
如塑造胡屠户这一形象,是将他前后相反的言谈举止加以比照,在比照中描绘出了一个活脱脱的势利小人的形象。胡屠户对范进态度的变化,真可谓“大、快、自然而又准确〞。他以范进举业上的成败为标准,像科学仪器一样准确,测出范进地位的浮沉变易,从而决定自己的变化和变化的幅度。他对范进的称谓,中举前是“现世宝穷鬼〞,中举后就变成“贤婿老爷〞。对范进参加考试,他以前测之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中举后范进就立即从“癞蛤蟆〞变成“文曲星下凡〞。甚至范进的外貌也因为中举,由尖嘴猴腮,不三不四,突变成方脸大耳,等等,变不胜变。连原来与范进并无交往的张静斋,也立即乘轿来拜见,既送银子,又送房子。
老童生周进在发迹前受尽梅玖的奚落、挖苦,一旦飞黄腾达,梅玖就对周进敬假设神明,连他当年在观音庵教私塾时写的联对,梅玖也要和尚“揭下来裱一裱〞,加以珍藏。吴敬梓穷形尽相地揭露了这些势利小人的嘴脸。这样,作者让人物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处于前后的锋利矛盾之中。作者就用这种近似白描的手法,摒弃了不必要的修饰,让人物处在自我暴露、自我嘲讽的地位,让挖苦对象鲜明地表现出来。由于作者看透了人情世故,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挖苦被压缩在极凝练之中,因此,挖苦就具有锋利性。鲁迅称这种挖苦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现〞。作者这种全让事实说话,全让人物自我表现、自我矛盾的挖苦手法,到达了“一挝一掌血,一鞭一条痕〞的效果。
四、运用清新生动的文学语言及人物言行的矛盾进行挖苦
全书的语言是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同时也非常准确、凝练,并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进行艺术创造。在提到儒林外史的挖苦语言特点时,首先必须注意到书中大量极其生动的对话。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三段对话,语调不同,内容全异,却又出自同一个人的口,符合他的身份和语气,别人是讲不出的。又如从高老先生、鲁编修直至马二先生,他们在讲话中又总是夹杂许多文言古语;陈和甫的语言三句不离“看相算命〞、“扶乩笔篆〞的职业用语,都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者用清新而又生动的文学语言,幽默而又带着冷嘲热讽的笔调,表达思想感情,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使儒林外史在语言运用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儒林外史挖苦艺术特征是多方面的,其中还成功运用了民间谚语和歇后语等,有的用于嘲讽官府:如“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口〞,“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等。有的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说出寓意深刻的道理:“老虎头上扑苍蝇〞,“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等。有时在对话中连续用了一连串的谚语和歇后语,如第十四回差人向马二先生勒索时,一连用了“满天讨价,就地还钱〞,“戴着斗笠亲嘴,差着一帽子〞,“老鼠尾巴上害疖子,出脓也不多〞,“翻开板壁说亮话〞,“秀才人情纸半张〞等,巧妙运用这些民间语言,揭示了差人见钱眼开的贪婪品性,既显得丰富生动,又表达幽默挖苦的特点。
儒林外史在挖苦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绝不局限于这些,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阅读小说,我们感受到了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容,也感受到了作者在正义下批判的影响之大。即作者对那些憎恶的现象、憎恶的人物的批判,是有目的的,他是打心眼里憎恶这些的,而不像一些庸俗的喜剧手法那样津津乐道。作者创造了一种所有人都认可的真实。因为“挖苦的生命是真实〞。
参考文献:
[1]儒林外史.
[2]中国小说史略.
[3]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