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课程
课堂教学
中的
有效
提问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无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大折扣。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抓好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开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开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这既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教育研究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列为2023年征稿选题的30个要点之一〕,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向纵深开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
1.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提问研究的特殊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倡导“以教促学〞。在课堂教学的以往研究中,大都把课堂提问看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响信息〞的有效手段,因而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学权威。
与其相对应,新课程倡导“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教师的施教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助产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仅授以“鱼〞,更要授以“渔〞——“捕鱼〞的本领。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学习的核心目标在于“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开展〞,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想着如何把知识塞进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新的情境下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
因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进课堂,如何通过变革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课堂教学的根本环节,改善课堂文化和课堂环境,使得学生既获得人类已有的知识,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健康、和谐与可持续的开展,实现自己交往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进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开展的关键环节。
1. 有效课堂提问的含义及其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的开展效果明显。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开展。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开展就成为鉴别教学有没有成效的核心指标,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也就说,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辅助作用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而展开。这与以往灌输和强制式的“提问〞〔实际上是“发问〞、“命令〞〕有质的区别。
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正在从以往只关注理论思辨层面的思考,逐步走向关注可测性〔量化〕和可操作性。
1.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区〞,“最近开展区〞和“未知区〞。其关系是:区最近开展区未知区。
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那么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那么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经验丰富教师的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些教师常常善于寻找学生的“区〞与“最近开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数学思想、价值观念、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的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稳固和开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开展区〞化归为“区〞。
刻画有效提问的问题难度,我们可以借鉴教育测量学刻画试题“难度〞的方法,即可以用N=1-刻画问题的难度,其中,W表示班级学生总人数,P表示这个班级答复特定问题正确的人数。显然,N在0~1之间取值。当N的值为0或接近0时,说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答复,问题太容易;当N为1或接近1时,说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正确答复,问题太难。比拟适宜的N值应在0.3~0.8之间,这样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做出正确答复。
2.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显而易见,“填鸭式〞教学是缺乏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说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答复以下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对于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问题,我们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防止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3.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三: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缺乏等原因,通常无法答复或者仓促答复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答复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我们认为,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答复,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受益学生的普遍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同学,而不是“一对一〞式的问答。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受益。这是中国大班额教学的必然,更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4.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三:恰当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地,封闭性问题是将答复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而开放型问题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封闭性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置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有关调查说明,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正确比例是7:3;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最正确比例以6:4为宜。
5.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四:恰当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
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做出判断。这也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抓手〞之一。
所谓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是指课堂提问后学生沉默的次数与提问的总次数之间的比率,其中,沉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问题信息以后,学生由于信息接收不畅、信息理解出现困难、偏差或者根据现有信息无法做出判断等而出现长时间的“无语状态〞。这不同于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答复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率,或前文所说的“提问的问题难度〞。
特别指出的是,“无语状态〞不同于启发式的“愤悱〞状态,这里特指所提问题未能到达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并用适当语言予以表达的目的。一般地,课堂提问的沉默率不宜超过20%。这取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风格。相比之下,高年级的课堂有些问题的提出只是引发学生深思而不是直接答复,就不宜判为沉默;沉思型〔内向型〕的课堂教学风格相比活泼型〔外向型〕,其课堂提问的沉默率要高一些。其实,沉默率只是一种模糊的刻画方法〔而不是数学上的精确度量〕。
为此,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沉默不语,教师可以考虑转换自己提问的角度,从另一个方向来发问;或者转换问题的种类、改变问题的开放程度、改变问题的层次〔如将综合性的问题降低为应用性的问题、理解性的问题甚至事实性的问题〕;或者用更清晰、简练、明确的语言重新表述自己的问题,进而提高提问的效度。
当前,适当减少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成功做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
1.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
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因而,对课堂提问的评价,不仅体现在对教师的提问本身的评价,而且更要关注教师提问所导致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意等方面的开展实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状况。
通常情况下,评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师的提问技能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两个纬度进行 。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响与生成状态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参与程度包括学生是否全员参与问题的思考、学生是否参与问题的提出、是否把问与答的角色集中于一身。交往环境包括课堂上是否有多变、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反响,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是否剧烈。思维状态包括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情绪反响包括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与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生成状态包括学生是否都各自尽其所能,学生是否对后继的问题思考更有信心。对教师提问技能的使用水平的评价,可以从问题的质量、反控能力、能力培养、关注学生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加以进行。
当然,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不能是终结性的,而应该采用开展式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更进一步说,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
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把问题看作是一种潜在的奖励方式。亦即,对于学生来讲,通过答复以下问题,能够有时机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示自己习得的知识、获得的能力,进而博得一种认同,获得成功的体验。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最后,评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应该注重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动态地生成新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使用在备课中业已预设好的现成问题。当然,这对教师随机应变的本领、教学机智的要求更高!
1.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常用方法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破题法、寻究法、评价法与发散法。
1.破题法
亦即,根据题目的问题取向,直接设问。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述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