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J 839-2017 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横断面调查.pdf
下载文档

ID:1355803

大小:1.78MB

页数:1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HJ 839-2017 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横断面调查 839 2017 环境 健康 现场 调查 技术规范 横断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8392017 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横断面调查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field investigation for environment and health Cross-sectional study 2017-06-09 发布 2017-06-09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HJ 8392017 i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公 告 2017 年 第 25 号 为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规范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工作,现批准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横断面调查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横断面调查(HJ 8392017)。以上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 2017 年 6 月 9 日 HJ 8392017 iii 目 次 前 言.iv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调查基本原则.2 5 工作内容与程序.3 6 预调查.3 7 正式调查.6 8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9 9 报告编制.10 HJ 8392017 iv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规范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环境与健康横断面调查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调查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 2017 年 6 月 9 日批准。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HJHJ 8392017 1 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横断面调查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横断面调查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调查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特定时点或时期,针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活动导致环境污染开展的环境暴露和人群健康的调查。本标准不适用于核与电磁辐射、噪声、光、微生物、移动源、职业暴露等环境污染以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5750.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GB/T 16126 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 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7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8 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WS/T 426.2 膳食调查方法 第 2 部分:称重法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 200673 号)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卫医政发200977 号)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卫生计生委 2016 年第 11 号令)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横断面调查 cross-sectional study 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对污染源、环境暴露水平和相应暴露人群的健康影响同时进行的调查。HJHJ 8392017 2 3.2 暴露 exposure 指一种及一种以上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子与人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3.3 体内负荷 body burden 指某种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3.4 环境本底值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指没有受到正在调查相关的“源”或其他本地“源”污染的情况下,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生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影响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浓度。3.5 暴露途径 exposure pathway 指污染物从源到与暴露受体接触的途径,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来源,环境归趋和传输,暴露地点,暴露方式(如消化道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等)以及暴露人群等五部分内容。3.6 膳食调查 dietary survey 指对个人、家庭或人群一定时间内各种食物摄入量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调查。3.7 敏感目标 sensitive targets 指污染源周围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重要公共场所等。3.8 抽样调查 sampling survey 指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观察单元组成样本进行调查,然后用样本的资料推断全部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4 调查基本原则 4.1 空间匹配性 根据污染源影响范围内人群活动特点和生活方式,确保污染源调查、环境暴露调查与健康调查范围相互匹配。4.2 时间关联性 根据污染物人体代谢及健康效应特点,合理设置环境暴露调查和健康调查时间及调查频次。4.3 人群一致性 在确定的环境调查范围内,针对同一目标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体内负荷调查、体格检查。4.4 指标匹配性 指标的选择应注意环境调查、暴露调查和健康调查之间的对应关系,重点关注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生物学合理性。HJHJ 8392017 3 4.5 样本代表性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方式规范环境与健康调查的过程,保证环境样品点位布设和调查人群样本具有代表性,样本量满足统计学要求。4.6 对照区的可比性 对照区不存在与调查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源,或环境中污染物含量水平不高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或当地环境本底值);对照区和污染区具有类似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人群生活方式;对照区居住人群相对稳定,有足够的调查人群样本。5 工作内容与程序 5.1 工作内容 5.1.1 污染源调查 了解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历史和当前的污染物种类、排放量及影响范围等。5.1.2 暴露调查 掌握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尘等)及膳食中污染物浓度,调查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确定人群主要暴露途径,估算人群暴露水平。5.1.3 人群健康调查 了解污染物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包括:污染物在人体体内负荷变化,人体生理功能或生化代谢变化、机体功能失调、发病及死亡等。5.2 工作程序 分为预调查和正式调查两个阶段(见图 1)。预调查目的是确定环境污染影响范围、污染物种类,初步确定暴露方式、影响人群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混杂因素,明确对照区,验证调查技术路线和方法的可行性。预调查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以及污染源和环境暴露初步现场调查。预调查结果表明存在明确环境污染和暴露人群,则制定正式调查实施方案并开展调查,正式调查包括环境暴露调查和人群健康调查。6 预调查 6.1 制定预调查方案 6.1.1 资料收集 a)自然条件资料: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文和气象资料等。b)社会资料:人口构成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资料,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与标准等。HJHJ 8392017 4 图 1 工作程序 c)环境资料:污染源资料、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审计报告等。污染源资料主要包括污染源的历史、工艺流程和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种类、环保设施及污染物处理处置情况,以及竣工验收、监督性监测、企业自行监测数据等资料。d)健康资料:通过收集居民健康档案、疾病登记、卫生统计年鉴以及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调查报告等,获得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膳食组成和生活方式等信息。HJHJ 8392017 5 6.1.2 现场踏勘 根据污染源影响范围、可能影响人群以及对照区的选择原则,确定现场踏勘范围,对照区在地理位置上尽可能地靠近污染区。在综合考虑污染源位置、污染物种类、污染历史、污染程度和范围、居民收入、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考察、走访等形式,对环境现状异常情况进行辨识,初步判断区域的污染特征,确定污染区和对照区。内容包括:a)污染现状和历史:调查区污染源的类型与数量,可能造成水、土壤、大气污染的物质使用、生产和贮存状况,了解“废气、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排放情况以及事故性排放情况。b)地质、水文和地形以及气象:通过对当地地质、水文和地形以及气象分析,获得环境污染物的迁移情况。c)敏感目标:重点关注居民区、学校、医院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目标的分布。d)暴露人群:了解环境暴露人群的数量、人口构成、膳食组成和生活习惯等。6.1.3 人员访谈 采取面谈、电话交流或书面调查等方式,对现状或历史状况的知情人(包括政府、企业、专家、公众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考证已有资料,完善相关信息。6.1.4 编制预调查实施方案 预调查实施方案包括预调查目的、调查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6 个月)、调查范围、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运输、实验室分析、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等。6.2 现场预调查 6.2.1 污染源调查 6.2.1.1 废气 固定源废气调查的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采样时间和频次、样品保存和运输及质量控制按 HJ/T 397 执行;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的采样点布设方法按 HJ/T 55 执行。在正常工况条件下,采集 12 次有代表性的样品。6.2.1.2 废水 废水调查的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采样时间和频次、保存和运输及质量控制按 HJ/T 91 执行,在正常工况条件下,采集 12 次有代表性的样品。6.2.1.3 工业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调查的采样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及质量控制按 HJ/T 20 执行,采集 12 次有代表性的样品。6.2.2 环境暴露调查 在确定的预调查范围内,采集环境空气、环境水体、土壤、室内空气、饮用水以及当地主要农产品。对照区与污染区的样本量应保持一致。a)环境空气:点位的布设应重点考虑人群聚集区、主导风向下风向和调查区边界,采样时间与污染源调查同步。环境空气调查点位原则上不少于 6 个,获得不少于 7 d 的有效数据。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及质量控制按 HJ/T 194、HJ 664 执行。b)环境水体:地表水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保存及质量控制按 HJ/T 91 的相关规定执行;地下水的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及质量控制按 HJ/T 164 执行,地下水监控点原则上不少于 5 个。c)土壤:土壤调查点位按照网格法进行布设,单个网格不大于 1000 m1000 m,在每个网格内可采用对角线法、梅花法、蛇形法或棋盘法等方法中的任一种采样方式采集混合样。采集表层土(020 cm),如需了解土壤的污染历史或土壤背景值,可采集深层土或剖面土。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及质量控制按 HJ/T 166 执行。土壤样品采集时间尽量选择在农作物收获季节。d)室内空气:依据被调查家庭的房屋类型(平房、楼房等)以及通风方式,选择居民活动频繁的HJHJ 8392017 6 房间,采集家庭要与环境空气点位相匹配,采样时间与环境空气监测保持同步。采集室内空气的家庭原则上不少于 6 户,室内空气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质量控制按 HJ/T 167 执行。e)饮用水:与室内空气采集同步,在室内空气被调查家庭采集其饮用水。农村分散式供水的采集应根据供水方式确定;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城镇集中式供水采集末梢水。样品采集、保存、运输以及质量控制按 GB/T 5750.2 执行。f)农产品:根据当地膳食结构及食用频率确定调查主要农产品种类,每种农产品不少于 6 个样品。以土壤采样网格为采样单元,采集对应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农产品与土壤样品同步采集;以家庭为单元,采样家庭与室内空气采样家庭保持一致,采集家庭食用(市场购买和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