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J 660-2013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技术规定.pdf
下载文档

ID:1355665

大小:1.61MB

页数:2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HJ 660-2013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技术规定 660 2013 环境监测 信息 传输 技术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6602013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技术规定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ransferring 2013-09-18 发布 2013-12-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HJ 6602013 i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公 告 2013 年 第 56 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信息传输交换工作,现批准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技术规定等两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一、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技术规定(HJ 6602013);二、环境噪声监测点位编码规则(HJ 6612013)。以上标准自 2013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特此公告。环境保护部 2013 年 9 月 18 日 HJ 6602013 ii HJ 6602013 iii 目 次 前 言.iv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2 5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模式.2 6 环境监测信息数据类型与数据传输频度.3 7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流程.4 8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的数据文件格式.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环境监测信息 Schema 描述.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污染物代码及单位.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环境监测信息传输 XML 文件示例.15 HJ 6602013 iv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范和指导环境监测信息传输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监测信息的传输模式、传输流程,传输的数据格式和代码定义。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C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3 年 9 月 18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13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HJ 6602013 1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监测信息的传输模式、传输流程,传输的数据格式和代码定义。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各级环境监测站、各级自动监测站和有关单位之间环境监测信息的传输活动。标准不限制扩展本标准规定之外的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的相关内容,但扩展的内容不得与本标准的规定相冲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2312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6705 环境污染类别代码 GB/T 1670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HJ 524 大气污染物名称代码 HJ 525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 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T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 352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自动监测站 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 指环境监测中连续在线自动监测各环境要素或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监测终端及其附属设施。如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站等。3.2 环境监测信息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formation 指环境监测过程中,对环境监测对象(如各环境要素、污染源等)实施监测(包括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所产生的观测和测量数据。HJ 6602013 2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VPN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s)5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模式 5.1 国家四级环境监测站网络结构及信息传输模式 5.1.1 国家四级环境监测站网络结构 国家四级环境监测站网络结构从底层逐级向上分别是:区(县)环境监测站、地(市)环境监测站、省(市)环境监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5.1.2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模式 环境监测信息由下一级站逐级向上一级站传输,最终到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如图 1 所示。总站 省(市)站 地(市)站 区(县)站 环境监测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 环境监测信息 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 Internet 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 Internet 环境监测信息 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 Internet 图 1 国家四级环境监测站网络结构及信息传输模式 HJ 6602013 3 5.2 自动监测网络结构及信息传输模式 5.2.1 自动监测网络结构 自动监测网络结构从底层逐级向上分别是:区(县)环境监测站、地(市)环境监测站、省(市)环境监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5.2.2 自动监测信息传输模式 a)逐级传输:自动监测数据由下一级站逐级向上一级站传输,最终到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b)跨级传输:自动监测数据可以由区(县)环境监测站直接向省(市)环境监测站或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传输,也可以由地(市)环境监测站直接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传输,如图 2 所示。总站 省(市)站 地(市)站 区(县)站 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 Internet 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 Internet 自动监测数据 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 Internet 自动监测数据 自动监测数据 自动监测数据 自动监测数据 自动监测数据 自动监测数据 自动监测数据 自动监测数据 自动监测数据 自动监测数据 图 2 自动监测网络结构及信息传输模式 6 环境监测信息数据类型与数据传输频度 6.1 环境监测信息数据类型 环境监测信息数据类型根据环境监测业务区分,常规环境监测业务主要有 11 种,其对应的环境监测信息数据类型及代码如表 1 所示。HJ 6602013 4 表 1 环境监测信息数据类型及代码 业务类型 数据类型 代码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 AQ 降水 降水监测数据 AR 地表水 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 WQ 饮用水 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 WD 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 WG 近海海域 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数据 WS 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SQ 噪声 噪声监测数据 NQ 废气 气污染源监测数据 AW 废水 水污染源监测数据 WW 生物 生物监测数据 SW 如超出以上 11 种环境监测信息数据类型,可自行编码扩展,代码为两个大写的英文字母。6.2 环境监测信息数据传输频度 通过定义数据产生的起始时间和数据结束时间两个属性来确定数据的类型为实测值、小时平均值、日平均值、季平均值、年平均值或者相关标准要求统计频度值,具体根据监测站实际数据采集情况。数据必须满足 XML 数据定义的要求,否则视为无效数据。当某监测点同一时间数据重复存在时,以第一条为准,避免数据被修改。7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流程 7.1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运行环境要求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通道以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作为主要传输通道,在没有条件使用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的情况下组建基于 Internet 的 VPN 数据传输网络通道。7.1.1 数据发送方 数据发送方可接入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通过专网来进行传输;或者安装有线或无线路由上网设备,提供 VPN 加密网关所需的上网链路,安装 VPN 数据加密网关,以组成基于 Internet 的 VPN 数据传输网络。7.1.2 数据接收方 a数据接收方须与数据发送方一致,或者接入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通过专网来进行传输;或者安装有线或无线路由上网设备,提供 VPN 加密网关所需的上网链路,安装 VPN 数据加密网关,以组成基于 Internet 的 VPN 数据传输网络。b部署 FTP 数据接收和数据库软硬件环境。c在数据接收方开通 FTP 服务的基础上建立共享目录,共享目录结构描述如下:1)一级目录为 FTPROOT;2)在一级目录下建立二级目录,二级目录用于接收上传的各环境监测业务类型的 XML 文件,二级目录以 6.1 中表 1 所列业务类型对应的代码命名。3)每个目录都分别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并设置对应读写权限。7.2 环境监测信息数据传输方式 下级监测站或者自动监测站定时向上级监测站或者托管站发送监测数据。监测数据需按照 XML 文HJ 6602013 5 件格式生成,XML 文件格式要求见 8,传输的具体流程如下:a数据接收方每日零时在“FTPROOT对应业务类型文件夹”目录下建立当日日期的目录,目录名称采用年月日“YYYYMMDD”格式表示(如 20090101 表示 2009 年 1 月 1 日)。b数据发送方将需上传的数据生成规定格式的 XML 文件发送至以上目录。c数据接收方扫描“FTPROOT对应业务类型文件夹”目录下的当日日期目录,将其下的数据XML 文件解析并导入数据库。7.3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数据文件命名规定 传输数据文件命名由数据类型代码、数据产生时间、行政区号、顺序号四个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以下划线“_”连接,各组成部分及说明如表 2 所示。表 2 传输文件名称组成结构及说明 文件名组成 说明 数据类型 2 个字符,描述该数据文件数据类型,数据文件数据类型参见表 1 数据产生时间 14 个字符,采用年月日时分秒“YYYYMMDDhhmmss”的格式表示,其中时间采用 24 小时制(如 20090101123015 表示 2009 年 1 月 1 日 12 点 30 分 15 秒)行政区号 6 个字符,数据采集点所属的行政区划代码 顺序号 4 个字符,为该行政区所属的数据采集点的不重复编码,以 0001 起始 8 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的数据文件格式 8.1 数据文件格式及组成 传输数据文件采用 XML 标准格式,由声明和包体两部分组成。8.2 声明部分 声明数据交换数据文件符合 XML1.0 规范,文件编码执行 GB 2312 的规定。使用 XML 语言表述如下:8.3 包体部分 8.3.1 包体部分组成 包体部分由报文头和具体的传输数据组成,传输数据由多条数据记录组成,数据记录包含多个数据项。其组成如图 3 所示。传输数据 报文头 数据记录 1 数据记录 n 数据项 1 数据项 n 图 3 传输数据包体部分组成图 HJ 6602013 6 包体部分应执行以下要求:a)包体部分的所有内容放置在标记.之间。b)报文头放置在标记.之间,其所包含的内容见 8.3.1。c)所有的传输数据放置在标记.之间。d)每一条数据记录放置在标记之间。8.3.2 报文头 报文头(Head,亦称头元素)是报文的公共部分,它包含发送方 id、接收方 id、文件生成时间和记录数四个属性。表 3 报头文的属性列表 属性 含义 标识 发送方 id 数据发送方的节点编号,由六位行政区号和四位该行政区内监测点的顺序号组成(不重复编号)fsfid 接收方 id 数据接收方的节点编号,由六位行政区号表示 jsfid 文件生成时间 为本文件产生的时间,采用“YYYYMMDDhhmmss”格式表示,其中时间采用 24 小时制 wjscsj 记录数 显示上传的记录数量 jls 报文头在标记.之间,其文件格式如下所示:8.3.3 传输数据内容 所有的传输数据放置在标记.之间,它包含业务类型、数据产生起始时间和数据结束时间三个属性。表 4 数据内容的属性列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