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JTT
14532023
综合客运枢纽设计规范
JT
1453
2023
综合
客运
枢纽
设计规范
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定35 总体设计56 一体化设计67 分类型枢纽设计168 服务设施189 信息化系统21附录 A(规范性)无障碍设施类别及配建要求24附录 B(规范性)标识类别及设置要求26参考文献28JT/T 1453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71)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虹桥枢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春舫、张丹、桂学文、王晓群、周铁征、张昆、田春林、邵坚达、沈中伟、白子建、王亦知、李鹏林、刘侃、陶然、王峰、郑维清、崔优凯、申婵、于洋、姜俊杰、容浩、赵洋、韩维平、张鹏、杜昱霖、张建、周韬、杨权、聂婷婷、王明文、韩继国、张韵波、徐文、于德新、房萍、冯梦瑶、蔡翠、杜璇、崔叙、刘涛、张玮、方兴、王一粟、栾天浩、王光宇、黄睿、张晓光、柯水平、马红伟、潘建。JT/T 14532023综合客运枢纽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客运枢纽的基本规定、总体设计、一体化设计、分类型枢纽设计、服务设施和信息化系统。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域、公共空间及配套服务设施等的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20 中国盲文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T 51223 公共建筑标识系统技术规范GB 5130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T 5134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 5134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T 514022021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设计标准GB 55019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2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 55036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JT/T 980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JT/T 11122017 综合客运枢纽分类分级JT/T 1117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信息交换技术规范TB 10063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综合客运枢纽 multimod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hub将两种及以上对外运输方式与城市交通的客流转换场所在同一空间(或区域)内集中布设,实现设1JT/T 14532023施设备、运输组织、公共信息等有效衔接的客运基础设施。注:对外运输方式是指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来源:JT/T 10652016,2.13.2对外运输方式总发送量 total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of external transport mode综合客运枢纽内对外运输方式发送的旅客数量之和。来源:JT/T 11122017,3.23.3综合客运枢纽总发送量 total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of multimod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hub综合客运枢纽内对外运输方式总发送量和城市交通方式总发送量之和。注:城市交通方式总发送量是综合客运枢纽内城市交通方式发送的旅客数量之和,城市交通方式包括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社会车辆、步行、自行车等。来源:JT/T 11122017,3.33.4日客流量 daily passenger flow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全日集结和疏散客流量之和(含接送客),不含枢纽过境客流量。来源:GB/T 514022021,2.1.53.5市域(郊)铁路 suburban railway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TB 106242020,2.1.13.6换乘量 transfer volume在一定时期内,综合客运枢纽内换乘的旅客数量。来源:JT/T 10652016,2.113.7高峰小时换乘量 peak hour transfer volume综合客运枢纽内换乘量最大的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换乘的旅客数量。来源:JT/T 10662016,3.13.8换乘距离 transfer distance综合客运枢纽内旅客在一次换乘中的移动长度。来源:JT/T 10652016,2.123.9换乘时间 transfer time综合客运枢纽内旅客在一次换乘中的移动时间。来源:JT/T 10652016,2.133.10立体换乘 stereoscopic transfer综合客运枢纽内旅客在不同平面(楼层)进行的换乘。来源:JT/T 10652016,2.2.2,有修改2JT/T 145320233.11换乘流线 transfer route综合客运枢纽内旅客换乘过程的流动路线。来源:JT/T 10652016,2.33.12换乘大厅 transfer hall供旅客在综合客运枢纽内换乘集散的室内场所。来源:JT/T 10652016,2.63.13换乘通道 transfer corridor供旅客在综合客运枢纽内换乘的通道。来源:JT/T 10652016,2.7,有修改3.14换乘区域 transfer zone供旅客在综合客运枢纽内换乘集散的场所。来源:JT/T 10652016,2.43.15枢纽区域开发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passenger transfer hub在保证枢纽交通功能和运营安全的前期下,以站城融合、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TOD)等理念为指引,在枢纽及毗邻地区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注:开发内容包括城市公共服务、商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3.16主导交通方式 dominant mode of transport在客运枢纽形成过程中,受特定工程建设条件及建设标准限制,辐射影响范围较广、对其他交通方式起主要约束影响作用的某一种交通方式。4 基本规定4.1 综合客运枢纽分类根据主导交通方式不同,综合客运枢纽(以下简称枢纽)应符合 JT/T 11122017 的规定,划分为四种类型,见表 1。表 1 综合客运枢纽划分类型类 型说 明铁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依托铁路客运站,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衔接形成的综合客运枢纽公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依托公路客运站,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衔接形成的综合客运枢纽水运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依托港口客运站,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衔接形成的综合客运枢纽航空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依托机场航站楼,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衔接形成的综合客运枢纽4.2 综合客运枢纽分级根据年度日均枢纽总发送量和年度日均对外运输方式总发送量,枢纽划分为四个级别,见表 2。3JT/T 14532023表 2 综合客运枢纽级别划分单位为万人次级别一级综合客运枢纽二级综合客运枢纽三级综合客运枢纽四级综合客运枢纽发送量年度日均枢纽总发送量(x)年度日均对外运输方式总发送量(y)年度日均枢纽总发送量(x)年度日均对外运输方式总发送量(y)年度日均枢纽总发送量(x)年度日均对外运输方式总发送量(y)年度日均枢纽总发送量(x)年度日均对外运输方式总发送量(y)铁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x10y52x 101y 51x 20.5y 1x 1y 0.5公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x10y52x 101y 51x 20.5y 1x 1y 0.5水运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x4y22x 41y 20.5x 2 0.2y 1x 0.5y 0.2航空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x10y56x 103y 52x 61y 3x 2y 1 注:年度日均总发送量和年度日均对外运输方式总发送量满足条件之一即可认定其等级。来源:JT/T 11122017,有修改4.3 客流预测与分析4.3.1 枢纽客流预测应包括枢纽客流总量预测、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及各种运输方式间换乘客流量预测。4.3.2 枢纽客流预测应与主导交通方式保持一致,可分初期、近期、远期。4.3.3 枢纽客流分析应包括常态客流、特殊客流、客流敏感性及超高峰系数分析等。4.3.4 枢纽主体功能客流预测与枢纽核心区综合开发的客流预测应综合研判。4.4 区域一体化设计圈层划分4.4.1 根据枢纽级别与规模、枢纽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开发建设规模以及用地权属,合理划分枢纽区域开发范围和层级。4.4.2 一级、二级综合客运枢纽,区域开发层级由内向外可划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影响区;三级、四级客运枢纽,区域开发层级由内向外可划分为核心区、影响区。一级、二级综合客运枢纽开发圈层见示意图 1。4.4.3 枢纽区域开发圈层划分界线应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依据枢纽主导交通方式、枢纽等级、所在城市等级、在城市中的区位以及城市上位规划条件等因素确定。区域开发圈层划分界线参考如下:a)圈层中心点一般可取为客运枢纽主要进出站口、换乘集散中心等。b)铁路枢纽的核心区按照中心点到边界 0.5 km 1.0 km(或步行 5 min 10 min)、扩展区按照中心点到边界1.0 km 1.5 km(或步行10 min 15 min)、影响区按照中心点到边界1.5 km 2.0 km(或步行 15 min 20 min)确定;航空枢纽的核心区按照步行 5 min 15 min、扩展区按照车行3 min 5 min、影响区按照车行5 min 10 min 确定;公路枢纽、水运枢纽的核心区按照中心点到边界 0.3 km 0.5 km(或步行 3 min 5 min)、扩展区按照中心点到边界 0.5 km 0.8 km(或步行 5 min 10 min)、影响区按照中心点到边界0.8 km 1.5 km(或步行10 min 15 min)确定。c)对于包括多种对外交通方式的一级、二级综合客运枢纽,各圈层界线取值按照相应交通方式界线取值进行叠加和调整后确定。4JT/T 14532023d)对于枢纽级别较低、开发用地受限的三级、四级综合客运枢纽,可在以上规定的基础上折减60%80%。图 1 一级、二级综合客运枢纽开发圈层示意 注 1:本图以铁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为例,航空主导型、水运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一般仅限于空港陆侧或港口岸侧的开发。注 2:枢纽区域开发圈层与枢纽在城市中的地理区位密切相关。位于城市核心区的枢纽,开发圈层更为明晰。4.4.4 枢纽区域开发圈层划分界线应综合考虑枢纽区域内各种自然及人工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地形和市政条件,经优化调整后确定。5 总体设计5.1 基本要求5.1.1 枢纽总体规划应满足统筹融合、协同发展、功能完善、绿色共享、智慧便捷的战略目标导向。5.1.2 枢纽设计应符合交通顺畅、高效换乘、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经济适用、安全发展的总体要求。5.1.3 枢纽规划布局应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区位条件、空间资源、综合交通体系、枢纽分级分类等条件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枢纽选址符合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