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病学总论ppt.ppt
下载文档

ID:135201

大小:10.78MB

页数:165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2-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染病 总论 ppt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朱海东 副教授 传染病学总论 Introduction of Lemology 本章目录本章目录 第一节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条件及影响因素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条件及影响因素 第五节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 第四节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 前言前言 传染病的特点 高发:指发病率高,如肝炎高发:指发病率高,如肝炎 广泛:军事、工程、旅游等的关系广泛:军事、工程、旅游等的关系 紧密:指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紧密:指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 难缠:要求高、遭歧视、过程痛苦难缠:要求高、遭歧视、过程痛苦 (一)传染病相关概念:(一)传染病相关概念: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communicable infectious diseases,communicable diseasesdiseases):):是由病原生物(包括微生物:病毒、是由病原生物(包括微生物: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原虫、蠕虫)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体和寄生虫:原虫、蠕虫)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传染性染性的疾病。的疾病。由由病原生物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其中,其中传染性比较强传染性比较强的可以引起传播的称为的可以引起传播的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学传染病学(lemology)(lemology):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原因及规律,诊断与治疗,促使康复,发展与转归的原因及规律,诊断与治疗,促使康复,控制传播的临床科学。代表科室:感染疾病科控制传播的临床科学。代表科室:感染疾病科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epidemiology):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的原因和规律,以及预防措施和对生、发展、传播的原因和规律,以及预防措施和对策的科学,不属于临床。代表科室:感染办策的科学,不属于临床。代表科室:感染办 古老的传染病如: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的控制古老的传染病如: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的控制或消亡。或消亡。新的传染病不断的出现如:新的传染病不断的出现如:Severe Acut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SARS非典)、禽流感等。非典)、禽流感等。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如:结核病、性病。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如:结核病、性病。新老传染病的演变新老传染病的演变(二)人类对传染病的认识过程(二)人类对传染病的认识过程 首次鼠疫大流行导致东罗马帝国衰落首次鼠疫大流行导致东罗马帝国衰落 大范围、危害巨大的传染病称“大流行”大范围、危害巨大的传染病称“大流行”中国称“瘟中国称“瘟疫”疫”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 时间时间 地点地点 瘟疫瘟疫 影响影响 429 BC 雅典 天花 近1/2人口死亡 165180 罗马 鼠疫?1/4人口死亡 211266 罗马 鼠疫?罗马帝国衰落 6世纪 拜占庭 鼠疫 人口减少1/4 1213世纪 欧洲 麻风 流行于欧洲各国 14世纪 欧洲 鼠疫 死亡2000万人,人口减少约1/4 15世纪末 欧洲 梅毒 法意战争中法国军队因梅毒败北 15世纪末 美洲 天花、鼠疫、流感 90以上土著印加死亡 1718世纪 欧洲 天花 1.5亿人死亡 1920世纪中 亚、欧、美洲 霍乱 病死率达5070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亚、欧、美洲60多个国家 鼠疫 1000万人以上死亡 1918年 亚、欧、美和非洲 流感 2500万人死亡 鼠疫流行时的惨景 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传染病 传染病传染病 流行情况流行情况 结核病 19世纪的白色瘟疫 疟疾 中国甲骨文记载:(鬼怪)伤寒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广泛流行 流脑 世界上30多个国家流行,我国高发 白喉 15831618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 菌痢 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已认识此病 炭疽 抗生素出现前病死率为2030 麻疹 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斑疹伤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称为“战争瘟疫”传染性肝炎 中国人有近20感染 发现时间发现时间 病原体病原体 疾病疾病 1977 嗜肺军团菌 军团菌病 1977 汉坦病毒 肾综合症出血热 1981 HIV 艾滋病 1982 大肠杆菌O157 出血性肠炎 1982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1990 西尼罗河病毒 西尼罗河脑炎 1992 O139 非O1型霍乱 1995 庚型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 1996 朊病毒 新变异型克雅病(疯牛病)2003 冠状病毒变体 SARS 2009 H1N1流感病毒 甲流 2015 埃波拉病毒 埃波拉出血热 近30年部分新发传染病 建国前建国初传染病概况建国前建国初传染病概况 鼠疫 1947 1948 东北 死亡 3万人 疟疾 40年代 患者 3000 万 病死率 1%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人1200 万 麻疹 城市 200 万/年 死亡10 万 1952年报告麻疹为104万例 肺结核 城市15岁以下感染率 85%,死亡率 200-300/10万 性病 1000 万以上 1931年 长江水灾 淹死14.5 万 灾后传染病流行 病死300多万 1950、1951年全国分别报告了4.3万和6.1万例天花病人 传染病的一些变化传染病的一些变化 总的总的发病率降低发病率降低 总的总的死亡率降低死亡率降低 大多数病的致死强度(病死率)减弱大多数病的致死强度(病死率)减弱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构成改变不同传播途径疾病构成改变 大规模流行减少大规模流行减少 可归功于预防接种、居住环境、饮用水、食品卫生、营养状况、可归功于预防接种、居住环境、饮用水、食品卫生、营养状况、卫生习惯、医疗条件、生产方式等的改变卫生习惯、医疗条件、生产方式等的改变 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 1.一些新发传染病已经存在、或者流行 O139霍乱、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军团病、莱姆病、猪链球菌感染、空肠弯曲菌腹泻、单核细胞李司特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禽流感(H5N1)、多种病毒性脑炎、肾型出血热、新型肝炎、肠道病毒71型感染、隐孢子虫病、广州管贺线虫病、巴贝西虫病等 2.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新发传染病 3.一些国外罕见的传染病出现扩散趋势,有传入我国的危险 埃博拉出血热、尼巴病毒脑炎、拉萨热、人类克雅氏病、西尼罗河脑炎、汉坦病毒肺症、人猴痘、裂谷热、委内瑞拉脑炎、埃立克体感染、侵袭性链球菌感染、非典型肠炎沙门氏菌腹泻、猫抓病、异尖线虫病等 美联社报道美联社报道 2000年全球各地区疾病负年全球各地区疾病负担担%75 50 25 非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s 伤害伤害 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妇女及围产期死亡,妇女及围产期死亡,营养不良营养不良 非洲非洲 东地中海东地中海 欧洲欧洲 美洲美洲 东南亚东南亚 西太西太 疾病流行规律疾病流行规律 流行病迁移理论(Epidemiologic Transition Theory)中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史分为4个时期:(1)瘟疫和饥荒;(2)传染病大流行的减弱;(3)退行性疾病和人为引起的疾病;(4)衰老、慢性疾病、新发传染病(如HIV/AIDS)、古老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如结核)。这4个时期可以顺序出现(如在发达国家),也可以表现出很大的重叠(如在发展中国家)。另有学者将人类疾病谱的迁移归纳为: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社会文化疾病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三)(三)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与任务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与任务 1 1 防控传染病,保障人民健康。防控传染病,保障人民健康。2 2 保护医护人员安全,保证医疗任务的完保护医护人员安全,保证医疗任务的完成。成。3 3 更加透彻地理解生物圈中人与自然万物更加透彻地理解生物圈中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的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一、感染的概念 病原体侵入机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病原体侵入机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叫做感位生长繁殖,并引起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叫做感染。其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染。其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传染病在人群中不断传播与连续发生的过程,也就传染病在人群中不断传播与连续发生的过程,也就是病原体不断转移更换宿主的过程,叫流行过程。是病原体不断转移更换宿主的过程,叫流行过程。二、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二、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1.1.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2.2.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 3.3.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 4.4.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5.5.清除病原体清除病原体 (一)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二)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根据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潜伏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恢复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急性携带者 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 慢性携带者 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 携带者的共同的特点是: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三)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潜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个传染病中都存在,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疟疾)、结核杆菌(结核)(四)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 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有些传染病(如菌痢)感染后免疫不巩固,容 易再感染发病 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五)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体液的溶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也可以被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免疫(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ty或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ty)所清除。感染过程中的五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的五种表现 一般来讲 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后者一旦出现易于识别 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covert infection)显性感染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overt infection)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carrier state)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latent infection)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病原体 病原体被清除 感染建立 隐性感染 (无症状)亚临床感染(有症状,但轻微,难发现)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不是传染源 重要传染源 痊愈 携带者 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