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谈教学中对历史人物认识的几个问题.docx
下载文档

ID:1348529

大小:20.74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教学 历史人物 认识 几个问题
浅谈教学中对历史人物认识的几个问题 孔欣凤 唐太宗李世民是创业兼守成之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地位突出,其在位的贞观时期,作为少有的治世为后人称道。这是我们对唐太宗最普遍的认识,也是对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的一方面的认识。通过影视剧、小说、游戏等途径,学生们也了解到的唐太宗是一位善于纳谏、知人善任、贤明爱民的旷世明君; 课本也以他开创的贞观之治为教学重点。那真实的唐太宗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他呢? 一、评价历史人物必须首先明确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和意图,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唐太宗的名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便是强调了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我们评判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仅仅孤立的停留在表达评价他一生的功过是非上,为评价而评价,而是要着重于开掘他或她的现实意义,对后世、对后人有哪些借鉴指导作用,从中可以吸取哪些优良的品质特征,剔除腐朽错误的思想流毒,是今人更好的看待我们的社会,看待他人与自己的关系,看待事业的成败得失,从而升华为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如同一位历史工作者说的:“努力使读者通过了解一个人物,进而了解一个时代。〞(1)这才是我们开展对历史人物科学评价的初衷和出发点,也是我们的最终的落脚点。 二、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根底上,决不能主观臆断 评价历史人物要以史料为依据,但要对史料进行分析。史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研究历史必须依靠的,有了史料的支撑,才能言之有据,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不能脱离史料凭空想象。但因为史料渗透着时人的主观看法,在阅读史料时我们必须加以分析。还有唐代官方史学兴旺,起居注、实录等都成为后来编写史书的依据和来源,而唐太宗本人是看过实录的。贞观十三年,唐太宗问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褚遂良:“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刘洎曰:“使遂良不记,天下之人亦记之矣。〞6太宗观起居注未得逞,但紧接着的贞观十四年,太宗又对房玄龄说:“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假设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于是,在李世民一再要求下,“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7太宗终于如愿,而所谓“实录〞就在他这样的关注中修成。因而,看待历史人物,要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区分,尽量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三、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人物本身置于其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不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苛求于古人 不苛求古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一条重要原那么,也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我们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评判当时的古人,不能从今人的喜恶出发,去不负责任的指责古人的缺失和错误,甚至拿今人和古人做牵强附会的类比,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做法首先,应该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时代来考察,客观看待人物的时代局限性,要分析他们对历史开展、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唐太宗所处的时代为中古时期,唐太宗在登上帝位以后,励精图治、开创了被后人视为典范和楷模的贞观之治。当时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开展、文化繁荣、人民负担相对较轻,这在当时都是有进步意义的,值得我们肯定。但是,当时的社会自有一套不同于现在的制度,如皇位继承制度。中国古代皇位继承有制度可循,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i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虽有局限,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宁。而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李渊的次子登上皇位,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手段得来的。唐太宗后来的励精图治,或许也与此有关,取得显赫的文治武功以使人们淡忘他“杀兄逼父〞的不荣耀历史。这在我们全面认识李世民时也须注意。除了不苛求于古人之外,也应该努力防止溢美之词。无论是苛求也好,抑或是溢美也罢,都是不真实的,都不能还所要评价的历史人物以本来的面目。 四、评价历史人物还应注意结合其他评价标准,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又不乏生动。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当然也不能套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比方隋炀帝与唐太宗对于纳谏的态度,对人物认识要全面,不能只看到一时一事一面而轻下结论。第一,不限一时,就是要分阶段来看。唐太宗初年,孜孜于治道,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善于任用贤臣; 认识到人民的作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与魏征讨论明君暗君,以为“兼听那么明,偏信那么暗〞,善于纳谏。终于开创了“贞观之治〞。然而,贞观后期,太宗面对他取得的成就不免飘飘然,处事也大不如前。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近岁颇好奢纵,就上太宗“十渐不克终疏〞ii,指出贞观前后太宗在纳谏、任人、君臣关系、俭奢等问题上的不同; 第二,不拘一事,就是要对唐太宗所做的所有事情综合考虑,不止看到他在用人上的知人善任,还有看到其他,如唐太宗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等; 第三,不止一面,就是看待一件事情也要从多方面分析。唐太宗最有名的就是善于纳谏,然而即使在纳谏这一件事上,我们也不能仅仅看到太宗的从谏如流。史载:“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 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iii认识历史人物,不拘于一时一事,不仅仅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才能对此历史人物有客观全面的认识。 最后,认识历史人物时,忌评价简单、用词不当,也要防止折中化。比方大家看待唐太宗,假设说他是个“好人〞,就不恰当。假设说唐太宗有功有过,功有几点,过有几点,那么有折中的嫌疑; 应该在认识其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的根底上,综合考虑唐太宗一生所为,应当根据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开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到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对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有利还是有害,对他给予整体恰当的。 ①(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一〇五褚遂良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4025页。 ②(唐)吴兢撰 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391页。 ③(汉)公羊寿传,(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浦卫忠整理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隐公元年,(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页。 ④以上见(唐)吴兢撰 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⑤(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1956年,609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