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互补整合.docx
下载文档

ID:1347657

大小:22.68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高校 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互补 整合
论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互补整合   []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大学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共同根底,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从实践中探 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 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罗元(1958- ),女,广东文昌人,广州大学社科部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0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6-0080-02    党的十七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底。在高校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有机整合。    一、以人为本是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共同根底    首先,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对社会开展本质的正确把握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开展作为经济社会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重视人的开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开展,要求人们必须终身接受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回归人的本质,做一个全面和谐开展的人,这就是科学开展观对大学德育的根本意义。从世界各国德育的共同趋势来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生活〞成为德育的主题,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色彩日趋浓厚。无论从社会开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还是从道德的实践主体本质,或从教育是培养能独立思维、有创新精神、有自主意识和自觉行为的个体来讲,以人为本都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现代德育具有突出的人学特征,核心思想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开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开展。  其次,以人为本也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关于“法治〞,西方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个著名的公式被人们广泛引用,他说,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而什么样的法律才是“良好的法律〞,涉及法律价值取向的问题。“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意义就在于确信法律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地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而免受他人专横意志的摆布,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自主独立性和能动性。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社会的迅速开展必然离不开人的自由开展,人的价值开始被重视,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也成为法律的必然价值取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xxx同志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开展了xxx理论,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开展了xxx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科学开展观。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法律价值的承载者和终极目的。我国制定法律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属都是为了对人的自由幸福生活提供制度根底和法律保证,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取向所制定的法律才能形成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自觉认同。以人为本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为目标,是大学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人本根底。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回忆中国历史,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是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到达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已经看到道德教育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如果不重视道德教育,一味地依靠刑罚的强制手段,靠强力来制服那些违反法律的人,人们就不可能产生“羞耻之心〞,也不知道违反法律是“可耻的〞,不可能在内心中形成一道防御犯罪的堤防,而只是力求逃避法律的惩罚,甚至想方设法去钻法律的空子,一犯再犯,从而陷入邪恶的深渊。纵观儒家学派“德治〞思想,尽管其强调“德治〞往往重于、多于强调“法治〞,而且常常用滥用刑罚的亡国亡君的事例来强调“德治〞的重要性。但在其“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后面仍能看到其德法并举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统治者一方面搞“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另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不仅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其道德观念。目的是“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促进社会开展。总结历史经验,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科学开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问题作综合的、动态的思考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都是大学德育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点,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根底之上的,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标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自我是否意识到,从客观上来说,人在社会里生活就必然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法律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普遍要求,而道德那么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要求。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守法是公民的根本道德标准。也许我们不可能做到使每一个大学生都到达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完美境界,但是至少可以通过法制教育,给每一个大学生的行为确定最后一道防线。可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在于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根本要求。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有所长,但又相辅相成。道德教育强调的是自律,而法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他律;道  德要求人应该为善,法律要求人不得为恶。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自功能上的优势弥补对方的劣势,能使二者  共同发挥最大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途径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德育与法治相结合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突出特点。道德标准主要是靠个人自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但要使道德教育具有约束力,还必须以法制和纪律作为保障。西方各国不仅建立了完备的根本教育法,还有一系列的学校工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来配合,实行依法治校。如2022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全国性教育改革方案,1993年首先作为法案正式生效。又如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公布,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再如,日本1947年3月31日公布实施教育根本法,强调:“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培养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国会还以教育根本法为准那么,之后又公布学校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教职员工许可法社会教育法。1987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根据教育根本法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为学校德育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②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