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生态
语言学
视域
网络
流行语
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从语言的多样性、动态性和语言生存环境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探讨网络流行语出现和传播的原因。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和文化的多样性,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看待网络流行语的动态性。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网络流行语;多样性
【作者简介】陈娟(1980.2.1- ),江西宜春人,江西省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运用生态理论来分析语言现象,通过语言现象,探讨语言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语言的影响的学科。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段时间内互联网上广为流行的流行语。本文探讨的语料是网络流行语,运用生态语言学的观点,如语言多样性思想、动态性思想,语言生存环境方面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探究,目的是为了说明网络流行语的多样性,网络语言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关系,以及网络环境对网络语言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和生态语言学
网络流行语是网名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和交际的时候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行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
生态语言学中的生态指的是生物的生存状态,指的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的状态,以及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生态〞这一概念是学者豪根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他将语言生态定义为“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语言学始于隐喻,豪根把这种关系比作特定动植物物种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后来便产生了生态语言学这一术语。生态语言学超出了简单的隐喻意义,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语言生态观,它把语言放在一个整体的开放的生态系统中来研究,以开展动态的眼光讨论语言在改善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二、网络流行语的多样性
1.类型的多样性。语言的多样性对维护语言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一种变体。网络流行语以其类型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的类型是多样的,可以分为谐音类、旧词翻新类、反映社会新闻事实类、反映心理价值观类以及格式类。
利用汉字同音或相似音的条件,用同音或相似音的字来代替本来的字,这就是谐音。在古代的诗词里就经常用谐音这一修辞格来到达诙谐含蓄的艺术效果。
旧词翻新类中的旧词主要指两种,一种是现在依旧存在的,相对现在的网络新语是“旧〞的。如网络流行語“灌水〞的本意是指向容器里注水,在网络上“灌水〞的意思已经完全变了,它在网络上的意思是指发表了一些空洞无意义、无内涵的言论。“潜水〞在网络上也不再是指潜水这一体育运动了,而是指常常只在论坛上围观,从来不发表言论的行为。“打酱油〞也不再是人们提着瓶子去打散装的酱油了,而是指人对某件事情态度冷漠漠不关心。反映社会新闻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增多,比方“范跑跑〞、“猪坚强〞、“打酱油〞、“俯卧撑〞等,这些反响社会新闻的网络流行语多来源于社会的新闻事件,多引用事件过程中事件当事人说过的话,或是对整件事情的形象概括。后来这些反响社会新闻的网络流行语受到了网民的认可,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人们往往是因为对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关注从而进一步了解到整个事情的真相。社会的变化会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价值观和心态的变化会表达在网络流行语中,如“神马都是浮云〞、“羡慕嫉妒恨〞、“伤不起〞、“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经济适用男〞等网络流行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反映了这个社会大局部的人心灵空虚,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开展,整个世界已经成了一个地球村,有些人宁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和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意和人面对面地聊天。现代人经常会感受到寂寞。每一年网络上都会出现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些网络流行语一般都有一定的格式,这些网络流行语具有开放性、能产性、易于模仿的特点,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
2.文化的多样性。语言生态指的是语言的生存状态,一种语言的消亡标志着一种文化的衰落。网络流行语的多样性势必带来文化的多样性。互联网的普及为草根文化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网络流行语是草根文化在网络上的集中表达。网络流行语表达了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存,有些网络流行语是中英文夹杂的,比方“hold住〞等,这些都表达了网民对外国文化的接受态度。
三、网络流行语的动态性
语言具有动态性,语言和生物一样,要维护生命就要不断的运动。语言也是如此,语言具有动态性,不断地在变化开展。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开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下面将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动态性。
1.纵向看网络流行语。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和开展,语言也是社会的一局部,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也是变化开展的。语言就像生物一样,具有产生、开展甚至消亡的过程。网络语言是语言中最为活泼的,网络语言本身就是语言在网络这种环境中变化的结果。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动态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变化、开展甚至消失都有一个过程。这个变化开展的过程可长可短,有的网络流行语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态语言环境的改变,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消失。而有些网络流行语,语言生动形象,而且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因此能够继续保存下来,没有被淘汰。网络流行语的开展变化符合语言的生态观,语言也像生物一样,适者生存。网络流行语会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开展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些没有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网络流行语,是自然选着,语言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新的网络流行语在不断地出现,而且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有的网络流行语犹如昙花一现。有的网络流行语语言生动形象,能够满足人们的言语交际的需求和要求,因此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保存下来。网络流行语是动态的,不断地在进行自身的清理净化,保持语言生态的平衡。
2.横向看网络流行语。从纵向的视角探究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一直处于产生、开展、流行、消亡再到产生的过程。从横向的视角来探究网络流行语,它也是不断变化开展的,只是从横向的视角来看,这种变化开展相对而言比较缓慢。网络流行语是在传统汉语的根底上,广泛吸收了方言词汇、香港和台湾的词汇以及英语、日语和韩语等语言而开展起来的。网络流行语和各种不同的语言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形成丰富多彩的语言,符合语言生态的开展规律。
生态学注重的是生物和其他物种之间的互相交换和协调开展。这样才能形成整个生物圈的循环往复,才能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语言系统也是如此,语言不是孤立的,它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流行语要和其它语言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言语交流的互动中使得语言处于鲜活的状态。网络流行语在这方面表现的很明显,网络流行语和方言之间、外来语、港台语之间进行着频繁的互动交流和相互渗透。
(1)方言与网络流行语的互动。方言有地域的、集团的、家庭的甚至是个人的,方言与简单划一、有很多标准和官方词汇的标准语,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生动形象。比方南方人说的“八卦〞,由此而产生了“八卦新闻〞、“八婆〞等我们很熟悉的词语。方言活泼于网络之中,为网络流行语增色不少,比方“有木有〞
(有没有)、“肿么办〞(怎么办)来自河南山东一带的方言。“雷〞来自于浙江东北部的方言,比用晕倒、无语等词语更加地富有表现力。网络流行语还曾经出现过“给力〞一词,它来自于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还有勤快、加油的意思。
(2)外来语与网络流行语的互动。语言和生态系统一样,很少能够自给自足,它不但需要本民族方言的给予,还需要吸收别的民族优秀的语言成分,在互动交往中完善丰富自己的语言系统。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虚拟空间,所以很多新事物、新观念都是先从网络上流传开来的,那些使用频率大、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或者汉语语言系统中比较缺失的,且满足当代人交际需要的流行语那么经过优胜劣汰被选择成为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在普通话根底上,广泛吸收了他族语言信息,而语言与文化休戚相关,水乳交融,故不少网络流行语从不同程度上表达了外来文化的融入。随着经济开展和环保的全球化趋势,许多西方的文化理念也涌入了国内网络流行文化中。如“低碳生活〞這一网络流行语,源于英语low-carbon life,意指尽量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降低生活中温室气体排放。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活理念的改变,“低碳生活〞一词很快通过互联网传入我国,成为广阔网民热议的网络流行语,而且这种环保主义的生活理念很快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促进了我国绿色生活理念的建立。当然还有很多网络流行语也表达了外来文化的融入,如现行流行的“裸捐〞一词就是来源于比尔·盖茨宣布退休时会将其名下个人的全部资产捐向社会。网络流行语“垃圾睡眠〞一词,源自英国睡眠委员会的一个术语(Junk Sleep),意指因 、、电视等电子设备使用而导致的低质睡眠状态。国外Groupon团购网站引入中国后而掀起的“团购〞热和“团购〞一词的网络流行,充分表达了国外购物文化带来的影响。
四、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
人们的交流主要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交流,语言的生态环境处于平衡的状态。网络的普及打破了原有的语言生态平衡。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在网络空间的交流,传统的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比方表情、手势等无法参与到虚拟的网络交流中来。网民虽然可以用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通过键盘输入要表达的内容仍然是根本手段。很多网民喜欢用文字、字母、数字、符号等进行“借音〞、“近形〞或“转义〞的表达,例如在网络流行语中“斑竹〞表示“版主〞,“稀饭〞表示“喜欢〞,“CU〞表示(see you),“526〞表示“我饿了〞等。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上被网民接受并迅速传播开来。
网络语言迎合了社会和科技开展的需要,它是语言的一种变体,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促进了语言生态系统的开展。
五、结语
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和谐平衡、生机有序的生态系统,网络流行语也是一样,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生态多样性,它不仅极大地丰富汉语表达,提高了汉语的表现力,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还构成了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文化生态。但同时,一些求新、求异、求变、恶搞或游戏的心态被放大,导致了某些对生态系统平衡的消极影响,因而我们须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应该重视网络流行语的成长,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抑制其不利性。总而言之,本研究借鉴生态多样性原理,从生态视野给网络流行语一个全新诠释,以生态多样性思维来看待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将利于网络流行语资源保护与健康进化,利于语言生态系统的平衡开展与绿色语言生态的营造,同时也利于网络流行语最终以其广泛的渗透力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价值观念、文化气氛产生导向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开展,促进人类生态文明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小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外来词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
[2]张力月,肖丹.“火星文〞的生态语言学解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