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城乡
治理
创新
调查
汇报
城乡与县域治理创新调查汇报
统筹城乡开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时代开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地处中部欠兴旺地区,在城乡统筹开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开展,总体进入了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崛起的新阶段,“重要战略支点〞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新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过万亿元,实现了经济开展的大跨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实现了生活水平大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城乡开展差距很大。,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2.85:1。总的来看,农业根底仍然脆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开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只有推动城乡统筹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跳出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式,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融合、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人力互促,才能最终形成城乡之间一体化开展新格局,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达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即将来临的“十二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对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开展转型将产生全局性和深刻性影响作用,这一时期也是城乡结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作为中部省份和后发地区,将成为国家下一步推动城镇化开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这对于城乡统筹开展带来新机遇。
一、统筹城乡的经验
,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开展新形势的根底上,提出在开展统筹城乡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工作。目的是通过在先行先试,探索一条适合中部地区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路子,在全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试点工作一年来,市城乡一体化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2%,增幅在全省各市州中居第一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6%,居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居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571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83元。根底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总结市的试点经验,从县域治理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⒈统筹城乡开展规划,实现全域规划新格局。全市按照“1311〞四位一体的城乡空间格局(1个主XX县区、3个XX县区、2023个特色镇、20236个中心村),构建现代化、网络型的市、区、镇、村建设体系,构筑起城乡互动开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开展形态。
⒉统筹城乡基层单元,构建一体化治理新体系。市把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突破口,将全市320个村归并为20236个中心村(这个比例根本上是3:1),探索出“迁村腾地建新村〞、“工程拆迁建新村〞、“依托集镇建新村〞、“城中村改造建新村〞、“产业培育建新村〞、“规划引导建新村〞、“环境整治建新村〞等6种新村建设模式。目前开工建设的就有16个新村。这些新村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建设,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根底设施、统一公共效劳,每个新村设立了“1+8〞效劳中心(1个文化广场,8个工作室: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业开展公司、警务及民事调解工作室、卫生效劳站、便民效劳站、培训中心、农家超市),较好地解决了节约用地、建房本钱、资金来源、规划执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模式〞顺应了城镇化的开展趋势,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社会资源本钱。
⒊统筹城乡产业开展,形成城乡互促开展新布局。市按照城乡产业开展一体化布局要求,推动XX县区企业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产业相互融合,三次产业互动开展的新格局。在工业开展上,充分挖掘优势,打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冶金能源、建材、模具材料、纺织服装等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农业开展上,着力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开展水产、畜牧、蔬菜、林果等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在推动现代效劳业开展上,文化旅游、信息效劳、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效劳业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特色鲜明的城乡产业布局互融互补的路子。
⒋统筹城乡根底设施建设,改进公共效劳均等化新面貌。市把城乡根底设施建设和城乡公共事业均衡化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将农村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增强城乡根底设施建设的集约度,实现城乡根底设施共建共享,根本上实现了路网、电网、供排水网、播送电视 互联网和供气网等“五网〞建设城乡一体化。率先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网合一〞,实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建立了城乡畅通、信息互联的就业效劳网络;不断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推进城乡要素流动。
为了配合城乡统筹开展,市还通过抓盘活土地、抓招商引资、抓工程投资、抓民营资本投入,破解资金筹措的难题;整合工程,出台鼓励政策,破解迁村腾地的难题;大力推进一乡一业、区域开展,破解支柱产业培植的难题;运用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商家投资,破解工程招商的难题;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破解集中集约集群开展的难题;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城乡公交联运、城乡供水体制、城乡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解体制机制方面的难题,初步建立起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开展的长效机制。
市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之所以能够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与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与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分不开,同时与市情的特殊性也是分不开的。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级市,它没有下辖的县(市),管辖的范围较窄,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县。很显然,经验对县域治理的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是,统筹城乡开展,不能不注重发挥县(市)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二、统筹城乡开展关键在县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而要在城乡统筹开展中做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两篇大文章,关键在县。
首先,县是联结城乡的重要“接点〞。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县一级政府是主要操作手,一切好的路线方针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最终都必须依靠县级政府来贯彻、落实。而且,只有在县一级才有可能协调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项工作。
其次,县城XX县区域中心镇将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重要增长点。一方面是我国大中城市已经有了很大开展,甚至有些大城市的开展到达了“饱和〞状态或者渐趋扩展的临界点,不宜再增加人口了;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近些年又急剧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许多外出打工农民赚钱后更愿意到县城和中心镇建房购房、安家落户。除了新农村建设以外,以县城和中心镇的开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县域经济的另一新的重要支点。以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稳步开展,城镇化率达45.2%。但总的来看,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从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省人口分布格局将是:三分之一在大中城市、三分之一在小城镇、三分之一在农村。因此,促进人口向县城、重点镇聚集,是下一步城镇化开展的重点。对一个20230万左右人口的中等县市,如果把县城人口开展到30万人左右;建设3-5个中心镇,每个到达8-2023万人;建设一批能集聚-3000人的中心村,将大大完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为此,在统筹城乡开展中,要尽早做好县城XX县区域中心镇的功能分区规划,提升城镇产业、资源和人口的聚集功能。同时,要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镇化开展和新农村建设好比是县域经济开展的“两翼〞,只有两者比翼齐飞,才能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城乡一体化开展道路。
既然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县,那么,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那么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让县级政府“责权利相统一〞,成为一级有权有能的基层政府。除了要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以外,还要加快县级行政体制改革,在省县之间合理划分事权,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权能,逐步废除市管县体制,最终形成中央、省(市、自治区)、县(市)三级的行政管理体系。
二是进一步优化县级权力结构,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使县一级政府成为效能型政府。目前的县级权力结构仍然存在党政分工重叠、部门机构架床叠屋和人浮于事等问题,遇事那么相互推诿,遇矛盾那么绕着走,严重限制着县级政府的权力运作效能。与此同时,又由于部门林立、机构分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各种公共资源因为得不到合理配置,而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三是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把县级政府建成能及时回应广阔群众需求的效劳型政府。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让民众的意见和需求能够及时被县级政府所吸纳,并及时转换为为民所需的公共效劳工程;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让民众也能有效地参与到当地政府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来,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使民众在包括权威资源在内的关键性公共资源的分配或配置上真正享有知情权、话语权,让公共资源效劳于公众利益、增进公民福利。
县,不仅是我国城乡统筹开展的重要“接点〞,而且是国家与乡村社会的重要沟通“中介〞,只有抓好县这个关键,才能最终破解中国式“三农〞难题。
三、适应城乡一体化开展需要,大力推进县域治理创新
在统筹城乡开展中,除了要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开展、统筹城乡公共效劳等物质层面的一体化建设和开展以外,笔者认为,更为重要是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县域治理体制。不在统筹城乡体制上进行根本性创新,很难真正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从经验看,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一)以社区自治为根底,在构建社会治理单元中创新。
统筹城乡开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开展,必须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理单元。这个新的根本社会单元,应该是“社区〞。我国城镇已经建立了以社区为根本单位的治理体系。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效劳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效劳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全符合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只有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治理单元,才能真正破除既有的城乡行政和社会治理的二元结构。
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前述多种模式建成了近城、近镇、近交通或流通枢纽的众多农户新的聚集区,即农村新社区。这类社区实践上已经与城镇联为一体。是农民变市民的主要载体。以农村新社区为根底,以方便居民民主自治为目的,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效劳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效劳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恒大新社区就是依托产业开展起来的新社区,周边四个行政村各有一局部农村住户迁到新社区,主要靠民营企业的奉献,为居民提供了有效的公益性效劳,对周边农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农户自愿参加新社区,为探索农民自费变市民之路积累了珍贵经验。
农村新社区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特别是村落社区范围的界定、自治机构的设立、民主选举和运行机制的建立,都必须根据农民群众的意愿。主要依靠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为驱动力,不能搞行政推动和强迫命令,更不能搞一刀切、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农民群众的参与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