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饱受争议的美国平权法案.docx
下载文档

ID:1346141

大小:21.22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饱受 争议 美国 平权 法案
天道酬勤 饱受争议的美国平权法案 孙皓辰 2023年9月17日,美国“学生公平录取组织〞诉哈佛大学案于联邦上诉法庭进行口头辩论,再次将哈佛大学受平权法案影响的招生政策推至风口浪尖。六年之前,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于2023年被代表少数族裔合法权益的团体起诉,理由是哈佛大学采取了有种族意识而非种族中立的招生政策。2023年10月,美国联邦区法院最终做出了有利于哈佛大学的判决,但这并非该案件的终点。时至今日,该案件仍然在联邦上诉法庭被审议,有关法律学者预测这一案件很有可能将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最终裁决。伴随着这一案件,美国教育领域历来饱受争议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剧烈讨论。 陷入争议的哈佛大学招生政策 在本案中,原告〔即“学生公平录取组织〞〕声称哈佛大学在招生中采取了软性的种族配额制度,即每年都大致录取相同数量的同一族裔学生,这一政策使得亚裔学生的录取率显著偏低。原告称哈佛大学每年录取的亚裔学生数量大致相同,而亚裔学生的申请人数和亚裔人口在美国的数量却在显著上升。 根据原告统计的数据,亚裔学生在各项客观测试中的得分往往都是最高的,但在例如性格评价等主观测试中往往得到非常低的分数,在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中,亚裔学生这一方面的得分是所有族裔学生中最低的。据原告提供的证人证词显示,如果某一特定亚裔申请者〔参考高中成绩,大学申请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经历以及家庭背景〕有25%的概率被录取,那么同样背景的白人申请者的录取概率将是36%,黑人或者拉美裔的申请者的录取概率将会是77%—95%。 一场由数百名亚裔人士参与的集会上,人们打出了“以多样性名义进行歧视是错误的〞等标语〔图/网络〕 哈佛大学表示,尽管其采用了有种族意识的招生政策,即倾向于招收某些少数族裔的学生,但这一政策是合法的。在过去十年间,哈佛大学声称其录取的亚裔学生的数量在总数中的占比从17%增长到了21%,而美国的亚裔人口那么仍然维持在6%左右。 不仅双方各执一词,哈佛大学的在校学生、校友以及校外群体也在这场诉讼中纷纷站队、对簿公堂。为何哈佛大学要采取有种族意识的招生政策?哈佛大学想要通过这一政策实现什么目的?这需要从美国的平权法案说起。 平权法案的前世今生 早在美國内战后的重建时期,平权法案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当时这一政策的主张是为了帮助刚从奴隶制度中解放的少数族裔们真正获得独立,由政府主动提供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源并教导他们必备的谋生技能。然而,由于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相应的政策从未得到推广。直到接近一个世纪后,伴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浪潮,关于保障各社会群体的政策再次引发广泛讨论。通过对联邦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条款的不断解读,各个历史上饱受歧视的社会群体的相应权利也逐渐受到保护。 平权法案的核心主张,在于正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针对少数族裔和女性的歧视问题。在20世纪40年代,有关反歧视政策的讨论第一次出现在美国的民权运动之中,并最终表达在20世纪40年代一系列禁止歧视的联邦行政命令中。 今日,美国的平权法案是指由一系列法律、政策、行政行为组成的“旨在结束且纠正某些具体歧视行为〞的一系列由政府通过、政府批准或私人自愿执行的工程。这些工程专注于提供公平的教育及就业时机,通过给予特别考量的方式,给予那些在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更多的照顾。 平权法案的目标,首先在于纠正那些过去发生或现在仍然存在的歧视以及对有关群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相对贫乏的教育资源和相对较高的就业门槛。其次,平权法案旨在确保各公共组织,例如大学、医院及警察系统等能广泛接纳各少数群体,从而更好地代表它们所效劳的广阔群体。 在美国历史上,设置族裔配额曾经是平权法案最典型的执行方式,例如大学会在招生政策中设定具体接纳多少少数族裔新生。然而在2003年的格拉茨诉博林格案 〔Gratz v. Bollinger〕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定这一执行方式违宪并要求平权法案只能将种族列为次要考量因素,而不能直接由学生的种族决定录取结果。此后,平权法案政策倾向于不设置某一具体配额,而是通过设置目标范围在某一学术机构或社会组织内筛选并选拔潜在的少数族裔或女性群体对象。举例来说,美国很多知名学府目前都采纳了在一定名额范围内优先考虑少数族裔学生的招生方案,但具体会招收多少名少数族裔学生并不确定。 何为公平:平权法案的争议现状 对于第一次听到平权法案概念的人而言,这一政策无疑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那么为什么在很多州和联邦政府层面这一政策有时并不受欢送,而在社会上又持续不断地引发广泛争议呢?对于这一政策的争议其实主要有两点,即政策表达的价值倾向和导致的实际结果。 什么是公平?这是一个困扰所有人的问题。从平权法案而言,争议双方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派,即起点公平和终点公平。 对于平权法案的支持者而言,因为起点的不公平,我们只能在终点进行纠正,从而确保结果的公平。具体而言,由于历史上饱受歧视,少数族裔往往因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父母受教育程度缺乏、生活环境较差,因而很难在大学入学考试中获得较好的分数,社会经历往往也不如白人同学丰富。因此,如果大学的招生政策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时机,他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甚至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很多时候都意识不到努力的价值。因此,法案的支持者认为这种帮助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平权法案的反对者而言,或许能保证公平的只有起点。尽管每个人都成认歧视造成的不利影响确实存在,但对如何纠正可能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想法。究竟该给少数族裔提供多少帮助,这永远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时,用额外的帮助来解决过去的歧视,用新的歧视来解决旧的歧视,这究竟能否到达公平同样是一个问题。尽管歧视存在,但是对于平权法案的反对者而言,这一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公平地保护所有人的利益。 不仅这一政策的价值倾向广受争议,它所产生的效果同样被广泛讨论,其究竟是在帮助更多人取得成功,还是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同样是一个很难答复的问题。对于平权法案的支持者而言,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以大学为代表的公共组织而言,这一政策都将带来少数族裔学生获得更多深造时机及大学实现多样化教育环境的双赢结果。对于反对者而言,这一政策的结果完全不同。如果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并没有时机进入这一学府,那么这份教育时机给他带来多少好处呢?以哈佛大学为例,假设以白人学生的入学成绩为基准,黑人学生所需的分数明显较低,而亚裔学生所需的分数那么明显较高。确实,被帮助的学生确实值得帮助,但因此而失去入学时机的另一个学生又做错了什么呢? 综上所述,平权法案所表达的价值倾向和产生的实际效果都难以直观地总结,因而这一政策总是陷于争议之中。如果构建一个更公平的社会是所有人都渴望实现的目标,那么平权法案无疑是一次有积极意义的尝试。但如何更普遍、更有效地解决各类不公平的社会问题,那么需要更多人为此投入更多的努力。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