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假
穿越
洋务
学堂
假设穿越到“洋务学堂〞
向治霖
“如果回到古代,以现代人的知识和能力,会取得怎样的成就?〞这个问题在知乎上,有着上万条答复,它是一个经典的理科生脑洞。
為什么不是文科生?大概他们清楚,自己的优势并不很大。
现代人掌握的科学技术,对古人是神话般的存在,仅仅是高中理科生掌握的知识,就可以天天刷新古人的三观。这是绝对的“降维打击〞。
并且,理科生的穿越,还有更高一层的价值。它是基于一个事实:中国古代没有理科工科,而因为这个缺乏,中国在近代付出了极大代价。
那就是说,如果一个理科生穿越,有心培育科学的萌芽,就有可能改写历史,一洗中国在近代的屈辱……这样的“天选之子〞,谁不愿意做呢?
脑洞归脑洞,让我们回到现实。事实上,类似的“天选之子〞不是没有,但他们的故事证明,改变历史没那么容易。
历史的玩笑
历史上,这一批“天选之子〞,出现在1867年福州马尾的船政学堂。那时的他们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先等一等,为什么要“穿越〞到屈辱的近代史?难道不能是更早以前吗?
我们处理一下时间问题。假设一个理科生回到古代,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意识到,古代之落后,现代之兴旺,其中落差有多大。没有了现代的“兴旺〞,那么他在古代,其实做不了什么。
现代生活的维持,是靠分工进行的。例如说,穿越者带了一台回去,在电量耗尽后,它只是一块废铜烂铁。所以,我们不必想象在古代如何量产芯片,只需关注一个根底的问题:发电。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电,但有多少人会发电呢?
假设穿越者真的会,他将组建一台简易发电机,但是,金属线圈从哪里来?冶炼金属他会么?还有零件的生产与组装,原油的开采与提纯……
“独木不成林〞,穿越者很容易意识到,要从最根底的做起,对身边的人培养科学意识。
到这一步,就不算是脑洞了,历史上有资料可供参考。
把“赛先生〞〔科学〕介绍给中国,最为人熟知的早期人物是利玛窦。他是今意大利的一名传教士,早在1607年,也就是明朝万历时期,他翻译欧几里得的数学经典几何原本,把它带到了中国知识界。
几何原本虽然是古罗马时期的著作,但在西方近代科学兴起时,它是重要的一个源泉。
还需注意的是,在中文版出现的1607年,西方科学也才刚刚起步。布鲁诺在七年前被施以火刑,尚且为自己的赫尔墨斯魔法理论辩护。伽利略刚刚从荷兰商人处了解到,两个镜片叠在一起,可以做出望远镜。此时,“日心说〞还没确立呢。
或许对穿越者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然而现实是,几何原本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只有徐光启等少数人略感兴趣。
于是,一个与西方同步开展科学的时机,就这么错过了。
两百多年后,历史又开了一次玩笑。
明朝变成清朝,海关依然禁运,然而西方的科学技术,已不可同日而语。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来了,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今天的我们知道,“失去的两百年〞意味着什么。
但从客观来看,此时要是及时追赶,劣势还不太明显。
日本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860年后,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一举成为东亚的列强。
“技〞之上下
回到当时,想知道中西的差距究竟多大,就要了解那时的西方科技知识结构。中国并不是没有远见者。
海国图志在中国遭遇冷清,但在1851年,日本海关得到这本书后,它在日本热销大卖,成为了日本朝野的一套启蒙读物。
鸦片战争过后27年,福州马尾的船政学堂终于开学,中国的理科生,从那时起才有了一张书桌,尽管它还没那么“安静〞。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许不曾听过,一套叫海国图志的科普读物。
1842年,因为鸦片战争的失利,清代知识分子魏源奋笔疾书,写下了50卷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当时的西方科技研究成果。“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这套书提出的思想。
历史在这开了玩笑,海国图志在中国遭遇冷清,但在1851年,日本海关得到这本书后,它在日本热销大卖,成为了日本朝野的一套启蒙读物。
回到穿越的视角,穿越者不能不考虑,“几次错失良机〞其中的原因。
如果说,明朝那次时机的错失,是因为几何原本太过抽象,不符合中国人的实用精神。那么海国图志的遭遇,那么是因为清廷的“固步自封〞与知识界的僵化,囿于对天朝上国的坚持,拒绝接纳新的事物。
这就意味着,一个穿越的理科生,直到洋务运动的1867年,才真正有空间可以施展拳脚。当然,本文排除了可以自创天地的“爽文模式〞。
科技这一面,从明朝算起,失去了两百年。鸦片战争后,接着失去了54年〔以甲午战争为限,与日本的胜败比照〕,从中可以看到,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思想和政治是主要的,“技〞之上下反而是次要的。
而且,技术的差距没有想象中大,追赶也是可能的,日本就是明证。
以经典老剧神医喜来乐做个例子,剧中有中医西医比试的情节,但很违和的一点是,剧中的洋人医生,看个头痛脑热肚子疼,动辄就要开刀破肚。
而在历史上,现代医学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萌芽,作为过渡期,此时的西医仍以“体液理论〞为准,动不动实行“放血疗法〞。要做外科手术的话,顶尖的医生手术刀下,病人的死亡率有45%。面对神医喜来乐,洋人医生没那么大信心才对。
那么,在科技处在“小儿科〞的时代,穿越回去的那位理科生,可以“降维打击〞了吗?
答案因人而异。但对大多数理科生来说,它依然是否认的。
格致园
1867年,中国终于有了理科的一席之地。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子,也是中国的“第一批理科生〞。如果穿越到这,穿越者能成为学霸吗?
不,没那么简单。
船政学堂有前、后学堂,需要分开来说。据史料,前学堂是“造船和造机专业〞,分内课、外课和中文课。其中,以内课为主,开设的有:
算术、几何、解析几何、物理、三角、微积分、机械制图、力学、机械学、船体设计与建造、法语等。
为什么有法语?此处按下不表。学堂最初是四年制,1897年后,学制改为六年,课程表也更加清晰。如下:
第1-2学年,设数学、几何、物理等;
第3-4学年,设数学、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几何画法、重学〔力学〕、物理、化学等;
第5-6学年,设高等代数、几何、微积分、物理和设计、制造专业课。
再看后学堂“驾驶专业〞,主要是内课不同。后学堂内课主要设:
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天文、地理、航海数学、英语、地文航海等。
看过了课程表,穿越者大概可以自问,自己能不能做个学霸?如果有挂过“高数〞的人,此刻也应该有数了。
还需注意的是,这些课程要授予的,是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
不同于北洋水师学堂,福建船政学堂不设门槛,凡天资聪颖的,寒门学子一概引入。从这个角度上,它是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的“新式教育〞学校。
央视曾拍过纪录片船政学堂,在视频网站bilibili亦有上线,尽管播放量不多,但在讲到学堂的课程时,弹幕一下子“炸〞开了。有的观众表示疑惑:“那个时候还没有微积分吧?〞他在弹幕打了多个问号,以表难解。
怎会没有微积分?这是莱布尼茨早在17世纪创造的。其实,不只是微积分,拉格朗日定理、伽罗华的群论,凡在今天的大学“高数〞上的,80%的内容就在那时已经有了。
此处有个“漏洞〞需要弥补,前文说到,中西的技术差距没有想象中大,比方日本的成功追赶。但在这里,却又说西方理科知识的丰厚程度,当时的中国难以望其项背。这不是矛盾吗?
从分类上解释,这是“技〞与“知〞的两回事。
用今天的话说,“技〞是技术应用,师夷长技是学习技术,比方坚船利炮,学完了还要“中体西用〞的〔洋务派观点〕。“知〞是科学理论,就像几何原本那样抽象,不能直接看到实用价值。
常见的误解是,对于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我们对“技〞的一面估计太高,又对“知〞的一面了解太少。
不同于北洋水师学堂,福建船政学堂不设门槛,凡天资聪颖的,寒门学子一概引入。
大梦一场
今人尚如此,何况古人哉。只不过,在列强的獠牙逐渐亮出时,“天朝上国〞的梦,不醒也得醒了。
船政学堂,就是清廷清醒时的产物。
设立学堂的方案,由左宗棠第一个提出。同治帝批下奏折,表示认可:“中国自强之道,全在振奋精神,破除耳目近习,讲求利用实际。左宗棠要办之事……实乃当今应办实务〞。
奏折中,清廷祝福左宗棠,务必全盘掌握洋人的造船和驾驶技术。
此后的左宗棠,为此事鞍前马后。但在1866年,他被紧急任命,去往西部平定战事。他留下文字给官员,大概意思是说,此次入侵的狄夷,只是一时之忧,而船政学堂,才是长远之计。
接手左宗棠的人,是清朝名臣沈葆桢。在今天的船政学堂,格致园的门前,有一棵大榕树盘根错节。它由沈葆桢在1866年种下,如今开枝散叶,盖过了头顶。
萬事开头难,破天荒的理科教育,从哪里找老师?这一次,清廷呈现了罕见的开放姿态。入侵中国的列强中,以英法联军为先手,于是,清廷请了英法军官做老师。
“查制造各厂,法为最盛,而水师操练,英为最精〞,沈葆桢如此写道。
于是在1867年,清廷斥巨资请了38位外教〔洋教习〕。
工资有多高?当时的洋监督有两人,日意格、德克碑,他们的月薪是白银1000两,而沈葆桢作为船政大臣“一把手〞,月薪只是600两。
如果比照洋教习与中国老师,差距更明显。洋教习月薪200两,续聘或兼职再加50两。而中国老师,分成了多个层次,月薪在10~36两不等。
这群十三四岁的少年,没有寒暑假,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船政学堂规定,只在端午、中秋放假3天,春季放假10天,其它的节日一概不过,全年350天不间断学习。
那时学堂里的少年们,就像那时的中国,全身心投入在一个字:追!
是时候掸去历史的尘埃了,中国的“第一批理科生〞,他们是谁?
最为人熟悉的,严复,思想家,译介天演论法意;刘步蟾、邓世昌,军事家,先后在甲午战争殉职;陈季同、罗丰禄,清末外交家;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1907年,船政学堂停办,中国陷入了列强的战火,此后还有半世纪的“乱世〞。即便想追平科技的差异,要穿越的话,这时也不是好时机了。
只不过,如果想追,又何必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