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基础.docx
下载文档

ID:1340749

大小:22.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设 和谐社会 方法论 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根底 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变革需要哲学提供新的思维工具,而哲学也需要在吸纳时代思潮中获得创新和开展。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新的实践要求哲学作出新阐释、新突破,从理论形态上真正实现由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换,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根底。 和谐哲学的核心是系统辩证法,着眼点是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开展,落脚点是人的解放和幸福,因而和谐哲学是一种系统哲学、建设哲学、人本哲学。 从矛盾辩证法到系统辩证法:和谐哲学的理论基石 传统矛盾观是斗争哲学的根基。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分为二是事物的根本特征,“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成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和谐产生于对立,“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斗争是普遍的法那么,“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战争也是普遍的,“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赫拉克利特关于对立面统一的思想到达了那个时代对事物运动变化规律认识的最顶峰,因而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矛盾学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深化,而赫拉克利特的这些根本观点在这个开展过程中一再被强调和发挥。 系统辩证法是对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开展,它在近代以来在克服形而上学的哲学变革过程中,在概括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总结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的过程中形成和开展。系统辩证法并不否认矛盾的存在及其推动事物运动开展的重要作用,但它把矛盾置于系统的普遍联系之中,强调整体大于局部,系统整体的质决定局部的质。任何事物都是多种多样关系的总和,任何事物都互为中介相互联结,把“一分为二〞的矛盾观作为普遍方法论观察判断万物之间多维的、全面的、活生生的联系,势必把无限丰富无限生机的世界割裂化、简单化、凝固化。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是一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等矛盾要素互动互生的复杂系统,把社会历史看作是一个由不同动机的人们所创造的合力交互作用过程,表达了系统辩证法的整体性、动态性、过程性原那么。系统辩证法对传统矛盾辩证法的超越,就在于它强调矛盾与整个社会机体的结构的不可分割性,强调矛盾与该结构的存在条件和制约因素的不可分割性。传统矛盾论中所谓对立面的统一只是在把整体复原分割为局部的前提下,作为“简化模型〞才有意义。可以说,传统矛盾论本质上是形而上学的一种形式,它在不相容的两极对立中思维,尽管在依具体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领域中可能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它每一次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在方法上和实践上会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 以系统辩证法为核心的和谐哲学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人类化解现代社会困境、建设和谐世界做出奉献。 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看,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对西方现代化困局的破解和超越。但是,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尤其是我国目前开展正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开展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矛盾突出;伴随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而出现的利益矛盾和利益纠纷普遍化;人民内部矛盾出现新的特点,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从社会主义这个本质属性出发,充分认识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历史要求、时代意义和社会根底,摒弃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以系统辩证法为核心重构社会改革开展的哲学根底,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东方大智慧,统筹好经济社会开展中的各种复杂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社会可持续开展;妥善处理新时期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探索各种化解利益冲突和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和谐机制;走出一条经济兴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现代化新路子。 从人类社会开展角度来看,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开展,以西方兴旺国家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在有力促进生产力开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社会问题和危机:尤其是它造成了经济开展与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锋利问题,使得人类社会可持续开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它还造成了整个社会伦理道德沦丧、人际关系物化、人性异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锋利化;此外,它还导致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冲突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既与西方社会制度的性质有内在的联系,也与西方的主—客、心—物、自我—他人两分的思维模式有内在的联系,是受传统矛盾辩证法思维局限的结果。以系统辩证法为核心的和谐哲学将有力化解现代工业文明的困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缓解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通过“和而不同〞、“平等〞、诚信、互利等价值观化解世界各种冲突和危机、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消解不断升级的国际冲突等世界性难题,从而引领人类文明走向和谐世界新境界。 从革命思维到建设思维:和谐哲学的时代视角 从矛盾辩证法必然引伸出不断革命的哲学逻辑。在矛盾辩证法看来,矛盾双方的统一、同一是相对的、暂时的、易逝的,而斗争是绝对的、普遍的、常态的,为了到达对立面的转化,对保守方面的否认而到达质的飞跃是不可防止的,因而,新旧所有制的交替是不可防止的,阶级对抗和革命暴力是不可防止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对立是不可防止的。系统辩证法那么认为,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物质世界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整体,强调对立双方的共生共存,侧重于对世界的整体性、动态性把握。如果说矛盾辩证法是革命性的哲学,那么系统辩证法那么是建设性的哲学。 不可否认,在阶级斗争或敌我矛盾占据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我们以革命思维为指导取得了社会主义政权,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但是,在取得社会主义政权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面对建设和开展的和平环境,如果还继续依据这种理论思维治党治国显然就有其局限性了。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努力探索和答复,但由于受革命思维的制约,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弯路。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建国三十年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实践进行全面反思,突破了革命思维的桎梏,以建设思维为指导,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道路;使我们党从原来主要领导无产阶级斗争,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长期执政,带着人民搞建设谋开展的党。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根据时代特点,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开展目标,这是党在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思考和创新,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开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就需要以系统辩证法的建设思维为指导,团结和发动一切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的力量和因素,形成最广泛的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的国际国内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既要看到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矛盾各方的差异性、竞争性,又要看到社会各种矛盾的非对抗性及矛盾各方的依存性,促使各种矛盾在和谐社会的系统整体中得到合目的的转化和解决;既要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又要代表全民族不同阶层的利益,促使不同利益群体在公平正义的制度框架内到达利益协调和平衡;既要立足本国利益,提升民族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要以大国心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进多极化趋势,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为了实现这个伟大历史使命,要吸纳和激活一切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的文化资源和精神价值,形成最广泛的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的共同理想和思想共识。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成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多种价值、多种思想共存的现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与各种思想对话、比较中发挥引领作用;既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弘扬民族精神,又要与时俱进吸纳过去被贬斥为资本主义文化而实际上是表达人类现代化大趋势的先进理念。温家宝总理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是整个世界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总之,从革命思维转向建设思维,就是要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任务和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深刻地变革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从依靠人民的政治激情到依靠常态的社会治理,从依靠行政权威到依靠法律的权威,从依靠经验决策到依靠科学理性决策,从重所有制的变革转为重制度、技术、文化创新,从重改造控制自然到重保护珍惜自然,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革命不易,建设更不易;革命可贵,建设更可贵。要把我国建成一个和谐开展的现代化强国,就要从思维方式上从重“破〞到重“立〞,从重“一〞到重“多〞,以建设性思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社会潜能充分发挥,让一切思想成果为我所用,创造一个既有统一意识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充满活力而又安定有序的改革、开展和稳定有机统一的社会生态环境。 从斗争哲学到人本哲学:和谐哲学的价值向度 斗争哲学之所以是“左〞的错误的思想根源,在于它片面地强调“开展是对立面的斗争〞,由此机械地把自然矛盾运动与人类社会运动混为一谈,把社会对立面的斗争作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固定模式和唯一动力,习惯于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寻找对立面,习惯于用斗争乃至对抗的方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于是,斗争成为目的,运动成为一切,而人成为革命运动和经济开展的手段和工具。在革命和开展的名义下,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享受被漠视,从而使社会进步与人的开展相对立,使人的政治利益与人的经济、文化利益相对立,使每个人的开展与一切人的开展相对立。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运动是合客观规律性和合主体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指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到达自己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与主宰自然界的自发力量不一样,社会历史运动是有目的有意志有激情的人的自觉行动,社会矛盾运动是有价值导向的主体性的开展过程,一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都是为了打破压迫人、奴役人、剥削人的制度和关系,都是以增进人的幸福快乐和谐为宗旨。因此,面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和谐哲学,不仅要求从革命思维向建设思维的转变,而且要求从斗争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人本哲学坚持人的价值是最高价值的理念,坚持人的价值实现的历史性和过程性。全部人类进步史无非是一部人在解放和开展生产力进程中到达自我解放的历史,是一部从人性复归到人的自由全面开展,从阶级的解放到全人类的解放,从经济解放到政治、文化解放的历史。社会主义所以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高举每个人的自由开展的旗帜,在于克服阶级的利益分立而到达一切人的公平和谐。把人作为开展主体和开展目的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尊重全体公民的决策权、管理权、知情权、监督权,不仅尊重多数人的意志,也倾听少数人的意见,保证人民群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当家作主的神圣的民主权利;必须在经济公平的根底上实现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全面开展人的能力,激发人的创造活力,高扬人的自由个性;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的原那么,让开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防止社会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更多地关心困难群体,保证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