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耕
教育
培育
生态
素养
沃土
农耕教育:培育生态素养的沃土
编者按: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实现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亟待建立生态文明的教育体系。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本刊编辑部推出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题译介,期望为推动国内的生态文明教育尽一点微薄之力。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汪明杰老师作为专题的特约参谋,承担了选题筹划、版权联络、译审等大量的工作,对于汪明杰老师的敬业、认真和辛劳深致谢忱,也感谢在专题组稿、翻译过程中提供各种帮助的学者、友人,感谢诸位中译者的奉献。 本期专题聚焦农耕教育对于培育生态素养的意义。第一篇文章是与农业和可持续专业直接相关的毕业实践考核工程,可以称之为“专业化〞的农业教育(agriculture education)。从这个工程的学习内容看,“农业〞具有丰富的可持续内涵,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种菜,而是涉及到朴门永续设计、水资源管理、土壤管理、食物系统、园艺设计(以及地方植物学)、农业信息管理以及面向中小学生的农耕教育。据美国联邦教育部和农业部的资料,全国有500多所社区学院与大学开设“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以及相关专业(食物、自然资源)的两年/四年制学位课程或培训课程。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有一局部可以从事中小学的“校本〞农耕教育(School-based Agricultural Education,SBAE)的工作。也就是说,可持续农业已成为重要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内容和载体。在本篇案例中,有一组学生的毕业实习任务就是为参观农场的中小学学生制定游学课程。 校本农耕教育是美国公立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自1917年国会通过史密斯-休斯国家职业教育法(The Smith-Hughes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以来就确立了它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尽管农耕教育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它面向全国的中学(而不仅是农村学校),且近年来教学工程显著增加。根据全美农耕教育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ducators,NAAE)的资料,美国每年有100万名中学生(七至十二年级)接受农耕教育,生均教学课时超过10小时(NAAE 2023)。根据2023年美国联邦教育部时任部长阿尼·邓肯(Arne Duncan)在美国未来农夫协会(Future Farmers of America,FFA,該协会拥有60多万名学生会员)年会上的演讲,美国大约有7500多所中学开设农耕教育工程,农耕教员超过1万名,并有90多所大专院校提供农耕教育师资的学位课程(Duncan 2023)。根据NAAE的表述,校本农耕教育主要包括三局部内容:课堂/实验室教学;农耕教员指导下的体验式学习;农业领导力教育(培养未来农夫)。 此外,美国农耕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AAAE)组织专家委员会针对SBAE教师培训、实施课程教学、指导实践教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参考标准(AAAE 2023)。农耕教育全国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Agricultural Education,The Council)是总协调机构,委员会成员包括AAAE、NAAE等相关专业协会的代表;FFA学生代表和校友代表;以及相关的农业协会、大学机构代表等。根据该委员会的阐述,农耕教育的愿景是“人人都重视并理解农业、食物、纤维和自然资源系统在个人安康和全球安康中的重要地位〞;它既是普及教育,也是预备性的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未来能够胜任全球农业、食物、纤维、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职业,并且终身都能在这些方面做出明智的决定〞(The Council 2023)。 第二篇案例是以可持续为导向、结合农耕的大学人文课程;为了作出区别,这类课程可以称为“通识化〞农耕教育。案例中的选修课主要基于城镇里或周边的有机农场开展教学,面向人文、社科、工程、环境科学等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满足学生在文化研究与文化多样性、环境科学、可持续教育等板块的选课要求。作者在强调普及生态农业实践知识的同时,选取了大量跨学科文献资料,帮助学生从文化、伦理、社会、历史等多个角度探讨农耕与农村、食物、环境正义(environmental justice)的议题。作者开篇指出,面对生态危机,可持续教育的关键在于重建“人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当今教育文化阻碍这样的生态化转型,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城市化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别离;二是工业技术思维导致的工具理性;三是认为资源是无限的、任人控制的榨取思维。作者从深入的教师行动观察和详细的学生田野日志中总结出“亲密连结、积极关心、再生〞三元主题模型。这是融合了知识、情感、精神、行动的整体教育思维和新的教育文化,是基于农耕文化所蕴含的“生生不息〞(再生)的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将社会经济过程回嵌到循环再生的生态规律和伦理限度内,从而有望从根本上克服破坏性的线性思维(如不顾环境承载能力的利益最大化或消费主义)。 本专题的两个案例可以说是广义的“基于农场/农园的教育〞的一局部(Farm- or Garden-based Education),表达了上期讨论的“在地化教育〞的多种形式。在美国,数百所高校拥有自己的大学农场/学生农场(college farms/student farms),中小学的校园农园/教学农园(school gardens/learning gardens)更是不计其数——这些都成为普及农耕教育的重要场所。此外,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城市农场(urban farms)和社区农园(community gardens)成为城镇可持续转型的重要组成局部——通常,城市农场具有一定规模和销售额,常常采用“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而社区农园是在城市空地上为市民农耕开辟劳动份额(plots)——这些农耕实践(便利的场所)成为面向各个学段和人群的可持续教育的载体。以第一个案例所在的纽约大都会地区为例:在2023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能源、食物价格的上涨,市民掀起了农耕热潮,涌现出了600多个小型农场和菜园;2023年底,纽约市政府批准了一项通过一站式数字化平台统一管理、扶持城市农耕的提案,市有关部门将协同现有的社区农园代表和农耕教育者为城市农夫们提供支持(King 2023)。再以丹佛市为例,据丹佛都市农耕协会的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丹佛大都会地区(含10个县280多万人口)的社区农园增加到170多家,其中40多家是学校与社区共建的(DUG 2023)。与本期两个案例类似的是,丹佛本地的高校(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与都市农耕协会、相关州立机构合作,进行公共健康、环境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