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中药材
生产经营
情况
视察
工作汇报
关于中药材生产经营情况视察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一
根据局领导指示,2023年3月30日我们对县中药材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考察。经听取县政府有关人员对该县药材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和对车前子、枳壳、黄栀子等种植基地的现场实地考察,以及与药材生产种植户、经营者的交流,我们对该县药材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情况及该县药材产业开展思路有了一个初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药材种植概况:
该县种植药材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依托于“药都〞樟树这个历史著名药市,老百姓对于药材的种植有着特殊的感情,并积淀了药材种植的丰富经验,药材种植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底。县有几个乡镇几乎家家都种药材,现有药材种植面积比较集中的有13万多亩,加上零星种植的总量达15万多亩。在1700多年种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商州枳壳〞等品牌道地药材和一批走南闯北的药材经营户,至今仍有个别乡镇的农民常年在外经营药材,并分散在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经他们的经营,每年可拉动全县药材交易额达7000多万。他们一方面将本地药材推销至全国,一方面将外面的药材销售信息反响给的种植户,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引导着当地的药材生产的作用。
当地政府对药材种植高度重视。
一是将药材生产作为该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布局,力图利用地理和特殊的人文优势,将“商州〞品牌发挥光大,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
二是该县为加强对药材生产经营的指导和管理,专门成立了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正科级设置,配备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对全县药材生产的规划、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指导以及药材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效劳。
三是在土地的使用、资金的配套与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目前,该县所种植的药材主要是枳壳、车前子、黄栀子、吴茱萸、“三木〞(杜仲、厚朴、黄柏)以及其它药材。其中枳壳、车前子、黄栀子、“三木〞(杜仲、厚朴、黄柏)均在万亩以上,枳壳、黄栀子到达3万多亩,在单品种上有相当规模。枳壳、车前子由于其优异的品质和规模产量,在市场上有相当的价格引导优势。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县药材总产量达4万吨。最近几年通过内引外联,放活经营主体,已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上规模的种植大户和种植基地日益增多。
在种植技术与种质培育等方面,通过县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组织,逐渐总结形成了枳壳、车前子、黄栀子、吴茱萸、杜仲、厚朴等药材的丰产栽培技术;先后与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加大了对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近十年来,共组织实施了各类中药材科技工程26项,其中国家级工程3项,省级工程7项。
其中2023年由省药物研究所承担的枳壳品种质量比较研究工程,从现代药物分析的角度证明“商州〞枳壳在药物成分上较其它地域所产品种有较大优势;在黄栀子的种质培育研究上,通过8年的单株选育,形成了8个单株纯系,其中有两个单株在黄栀子苷和色素含量上明显高于现有的其它栽培品种,是国内目前最好的黄栀子品种之一。单株纯系的选育成功,为今后该品种种质培育继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基于药材生产是该县一项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经营工程,如何经营好这项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使之成为今后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亮点,县委和县政府拟打造一个具特色的中药产业链。即形成以GAP种植为特色的中药农业、以GMP生产为特色的中药工业,以GSP经营为特色的中药商业, 三者在中药材生产经营中互为补充、互为关联,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符合现代要求的完整中药产业链。在具体举措上一是打算结合枳壳等药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历史形成的品牌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引进强势企业共同开掘该县中药材生产的潜力,以拉动药材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加工,实现强强联合;二是利用该县主产陈皮、“小柑子〞、“小橙子〞等药材药食两用的特性,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药膳系列食品(小吃),扩大药材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副产品的用途,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二、该县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县为做大做强药材生产经营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通过考察,也发现该县的药材生产经营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开展,其在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效劳等方面存在一些欠缺:
1、信息掌握不全,药材的种植缺乏前瞻性。 由于生产经营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加上信息获取的手段不多,对于一些现有强势主打品种的全国总需求情况、主要流向、用药分布、历史价格运行区间、用药量峰谷、各药市动态价格变化等情况根本不了解,表现在生产上不知种植多大面积,如何调节产量和价格,无法在总体上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划与产量、价格预测,无法有效把握生产和经营。这对于将药材种植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如前几年的黄姜生产,因未能把握黄姜的总体走势,不了解国内外皂素市场的变化原因,只看见销量、价格连年上涨,盲目采取各种措施,大面积种植,结果导致巨大损失。
2、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该县药材生产现有的总种植面积和产量已到达相当规模,但其生产和经营主要还是农户和局部种植大户的散在种植。在没有龙头企业起到联接市场与农户种植作用的前提下,缺乏一个平台或有效的形式来组织药材的协调生产和经营。除传统的几大品种外,其余药材的生产均为跟风种植,盲目性和趋同性现象严重,品种变换频繁,加上新种植品种的市场、生产技术把握不透,常出现种少了是宝,种多了成草,或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让药农感到市场难以把握,对市场感到迷惘。
3、植保和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种植现场通过对药材植物的观察,发现枳壳不同程度地存在病虫害,有死株现象和不同程度的病毒感染现象,车前子植株的花穗有黑坏死等。对药农的询问,了解到药农对控花、控果、低毒农药的选择以及土质、水份、湿度、光照、营养元素等对药材生长、药材质量的影响等因素更是掌握不多。在种植上,根本采用传统的方法和手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对于一些病害如车前子的黑穗病等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尽管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草〞,药材的主要特性、品质靠特殊的地理环境,但完全靠天种植药材,加之防病、用药等没有统一技术标准,其产量、质量是很难做到均一、稳定和可控。
4、经营渠道不畅,销售形式单一。 在产品的销售上,除局部产品靠籍在外市场的经营户收购和极少局部直接销往药厂外,主要是靠外地药贩上门收购鲜品,价格上下没有主动权不说,一些种植户由于没有联系渠道,很多药材在有价有市的情况下白白烂掉。为衔接种植与加工而设立的几个收购、加工企业,也由于外部市场变化无法继续经营而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经营渠道不畅,销售形式单一,导致种植与销售脱节,使得生产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生产经营风险也难以控制。
5、专业技术人材缺乏。 农户种植药材栽培、生产、植保技术主要来源于历史的传承、相互的学习、其它农作物种植经验的移植等。一些种植大户也主要是由于有一定资金优势,在种植面积上有一定规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近年成立的药材生产管理局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人员编制也只有几个人。尽管成立了一些药技站,但其技术水平和经验与目前药农的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
6、对各种政策把握和运用还不够充分。 目前国家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开展,对农产品产业化、涉农产品产业化具有很多鼓励、扶持政策。对于开展和标准中药产业化等政策出自农业、科技、发改委、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对于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的政策出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这些政策的支持角度各有不同,对申报主体也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听取介绍和询问种植户,明显感到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和利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对各种政策的支持点不完全了解,不能有效利用这些政策争取支持来促进药材种植的开展。
二是对于GAP等规定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并未能将GAP的具体要求贯穿于药材种植生产的过程之中,对今后药材的生产和销售留下隐患。
一旦药品生产中要求采用符合GAP要求种植的药材或实施按GAP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药材标准,按现有条件种植的药材将很有可能成为不合格产品而不能在药材市场上流通。
三、分析和建议
有着悠久的药材种植历史,广阔农户有着丰富的传统种植经验和种植热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有着一系列各种好的政策和把药材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开展的决心,这一切都预示着药材种植生产有着一个光明的前景。针对考察过程中看到的问题,特作如下分析和建议:
1、准确定位,将开展思路具体化。
药材生产也是商品的生产,必须要了解自身的生产目的是属于满足外部需求的生产还是创造需求的生产,然后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植物都有一定的适生性,其生长都要有一定的生态条件,药材当然不能例外。枳壳之所以成为的道地药材,与的特殊生态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枳壳特别适合于药用不无关系。这是所具有的其它地方所不能取代的优势。此类药材一般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应该去创造新的需求。因此,建议对现种植的药材进行分类,明确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明确优势品种与非优势品种,明确适生品种与非适生品种,明确长线品种与短线品种,明确社会总需求与阶段需求。
在此根底上,根据不同品种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开展策略,逐一定位,在引导药农种好道地药材的同时,选择适销对路的短线、小药材来养长线的品种,实现长短结合,以长求稳定,以短求综合效益。具体到枳壳,应调查了解全国甚至全球目前的总需求情况,再将枳壳作为一个长线的、看家的品种来确定其总的种植规模,同时从单位种植面积的总体经济效益考虑其合理的种植密度。然后充分利用紧邻药都樟树的地理优势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的籍药材经营人员和渠道,通过宣传、品牌运作、营销筹划、质量标准提高等来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从而到达调节该品种的市场价格的目的。从目前市场上几个不同产地、不同质量的枳壳在市场并存的局面,说明枳壳仍有很大开展空间。
2、强化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
鉴于目前在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方面尚没有龙头企业,药材种植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等处于散在、无序状态。然而作为一个产业,要想做好,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与规划,其职责在目前状况下无疑必须由政府来承担。因此,建议强化县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的职能,除负责全县药材产业开展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外,增加市场、政策研究职能、科研规划职能以及销售组织的职能等,以填补没有龙头企业而产生的空档,使整个产业运转的每个环节保持完整。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为全县各品种的种植生产定位提供依据,并引导农户的合理、科学生产。同时积极鼓励以各种申请主体申报国家工程,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其次是要针对提高产量、增强品种抗性、病虫害防治、满足国家对药材的质量要求、品种间作套作、扩展产品新用途、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利用、中药材生产的田间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栽培等依靠农户难以完成的课题工作,加强科研和协作力度。再是在现有江南药材网根底上参照其它一些省份园林苗木、药材市场信息电子化的成功经验,扩充搭建成一个集市场信息、技术、政策、培训、招商、交易功能的综合性虚拟电子化平台,以准确掌握本地药材贮量、外部市场价格走势,并以丰富的信息为外界了解药材生产、本地农户掌握政策、技术提供一个窗口,并为药材产品提供的一个无硬件环境的交易场所。
3、适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当前的主要药材产品大量地将鲜品卖给外地药贩、药商,使相当一局部价格增值流失。给合国家目前对药材监管的政策,在种植户资金积累尚未得到充分壮大时,应考虑引进资金或集股增加一些药材粗加工企业或点,使药材鲜品成为药材商品。加工企业可以采取收取加工费的形式,将加工后的药材商品仍由种植户保存和销售,也可在资金充足的情况当地收购鲜品加工成商品后直接销售,以降低收购季节由于收购脱节而腐烂、变质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防止价格不好的年景无人收购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大程度地减少种植户的损失。同时充分利用紧邻药都樟树的地理优势,借助樟树市场和樟树中药生产企业的影响来起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