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卫生
医疗
发展
工作
意见
卫生医疗开展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效劳为需求,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及公平地向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根本医疗效劳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布局,充分合理地利用区域内有限的医疗资源,建立适宜的分级(分类)医疗和双向转诊体系,为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开展效劳,加快建设卫生强省。
二、根本原那么
(一)公平可及原那么
以农村、基层为重点,健全医疗效劳体系,效劳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保证城乡居民,公平的享有根本医疗效劳。在确保根本医疗效劳的前提下,开展优质医疗资源,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二)分级诊疗原那么
按医疗机构的级别、功能、任务、规模,实行标准有别,要求不同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体系。
(三)整体效益原那么
医疗机构设置要符合当地卫生开展总体规划要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医疗系统的整体功能,局部要服从全局。
(四)公有制主导原那么
医疗机构应坚持国家和集体举办为主,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举办为补充的原那么。
(五)确保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原那么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特别要建设好急救中心、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六)中西医并重原那么
遵循卫生工作的根本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
(七)可持续开展原那么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加强学科建设和内涵建设,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可持续开展态势。
三、布局要求
医疗机构的布局要以现行设置的医疗机构为根底,以当地的实际医疗需求为依据,考虑其可及性,便于居民就诊、转诊,合理利用资源。
对到“十五〞期末已超过或到达本控制标准的地区,原那么上不再设置新的医疗机构,重点做好布局调整,资源优化。
四、床位设置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控制标准根据我省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状况、卫生强省建设和“十一五〞卫生开展规划目标,“十一五〞期末,全省医院床位的设置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控制在:
每千人口床位数3.13张;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02人;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77人。
五、根本内容
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功能和任务不同,分别对一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机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妇幼保健医疗机构以及急救中心、采供血机构、社区卫生效劳机构作出设置和开展规划,并按效劳人口,控制规模大小。
(一)综合性医疗机构设置和开展规划
公立综合性医院原那么上以迁建、扩建、合并等形式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原那么上在设区的市的市区范围内,不再新设25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院(中医院),在县(市)的城镇范围内,不再新设xx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院(中医院)。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或捐资兴办各类医院。
省级医疗机构为xx省先进医疗水平的代表,定位为三级甲等医院为主,有2家争创三级特等医院;设区的市级医院主要为三级乙等医院,少数可以为三级甲等医院,为本市的医、教、研中心;县级医院主要定位为二级甲等或二级乙等医院,局部有条件的可为三级乙等医院,为本区域的医疗中心,并作为双向转诊中的重要环节。
到20xx年,到达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规模与水平的医院为18—20所,分布为:XX市(含省级医院)6所,XX市、XX市(含省级医院)各2所,其余市各1所,剩余2所名额视各地医院开展情况综合考评后确定。80%的县第一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不包括区)。
(二)专科医疗机构设置和开展规划。
1.传染病医疗机构设置和开展规划
按国务院批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规划城镇每万常住人口配置1张床,农村每万人配置0.5张床的标准,加强传染病医院和病区建设。
依托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加快建成传染病医、教、研于一体的省级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11个设区的市应建立独立的传染病医院(院区),到达具备收治各种烈性传染病的能力;各县(市)依托一所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在医院内设置单独或相对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和病区,其他不设感染性疾病病区的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立符合要求的感染性疾病门诊,到达具备收治一般传染病和对可疑烈性传染病的隔离观察能力。加强和标准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建设。
传染病医院的建筑格局应符合各种传染病隔离要求,配备良好的抢救设备、实验条件和消毒设施,排污到达环保要求。并预留土地以备应急时建造临时隔离医疗用房。
到20xx年,中心卫生院设立感染性疾病门诊,形成由省级传染病学科、市传染病医院、县(市)感染性疾病病区、感染性疾病门诊组成的传染病医疗效劳网络。
2.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设置和开展规划
xx省精神科总床位控制在xx-12张/xx万,其中城市控制在xx—15张/xx万人口、农村控制在6—8张/xx万人口。到20xx年,全省精神病医院总床位到达6000张,并应有一定比重的老年和心身病房床位。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院)设置精神卫生心理科(门诊)或心理卫生科(门诊),并开展与建立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机构,社区可设置精神病人工、农疗站等康复机构。
3.惠民医疗机构设置和开展规划
惠民医院主要是为“低保〞、“低收入〞等弱势群体,采取“免〞或“减〞等措施,提供根本医疗效劳保障的医疗机构。在2023年全省11个市各完成一所惠民医院建设的根底上,有条件的县(市)也逐步设置惠民医院。同时,积极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惠民医疗效劳,以及鼓励社会资金举办各类慈善医疗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价廉质优的医疗效劳。
救助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通过慈善活动筹措一局部,专款专用。对贫困特助人群采取“免〞或“减〞有实质性内容并落到实处,提供根本医疗效劳保障。
4.其他专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开展规划
专科医院的兴办以老年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口腔、眼科、骨(伤)科等专科医院为主,各地根据当地实际需求情况自行确定。
专科医院的专科床位数不低于80%,科室设置和学科开展应具备鲜明的专科特色,在本区域内的专科开展水平处于先进水平。
(三)急救中心设置和开展规划
急救中心建设的重点是要加快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的完善,提高应急反响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由省急救指挥中心、各市急救中心、各县(市)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组成。
各市应设置一所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县级急救中心一般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目前不具备设置急救中心的市,可成立急救指挥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单独设置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或急救站,配置的救护车应服从市、县急救中心(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急救中心(分中心、站)根本配置标准为城市人口每5—8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农村按每xx—15万人口配置一辆救护车。各市配备1辆负压车,建立gps卫星定位系统和120急救电信接收台,设无线电指挥系统和足够的中继线,保证效劳区域内无盲点。
(四)采供血机构设置和开展规划
省会城市设血液中心,一个地级市只设一个中心血站,局部县(市、区)设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的分支机构;血液中心、中心血站所辖的区和分支机构所在的县(市、区)内严禁设置单采血浆站。
实现全省血液管理信息化,保证血液质量,确保用血平安。到20xx年,省血液中心建设到达全国领先水平,市级采供血机构到达国内同类机构先进水平。
(五)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设置和开展规划
根据区域协调开展要求,以现有三级中医院为根底,在杭州、宁波、温州、浙中地区加快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重点中医院的建设步伐。8-xx所中医医院到达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其中1所中医医院争取到达三级特等水平,1—2所中西医结合医院到达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水平;12—15所中医医院到达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30—35家中医医院到达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鼓励兴办有中医特色的老年保健院、保健康复中心等。
加强中医院的根底设施和“名院、名科、名医〞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形成一批中医药特色突出、技术力量强、效劳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现代化中医院。
(六)妇幼保健医疗机构设置和开展规划
妇幼保健机构分省、市、县三级设置,每个行政区域应有一个政府举办独立的妇幼保健机构,要按照xx省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从硬件设施、人员配备、技术力量、标准效劳等方面进行建设。力争6—8所妇幼保健院到达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水平,其中1—2所妇女、儿童保健院争取到达三级特等水平;xx—12所妇幼保健院到达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水平;25所妇幼保健院到达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水平。90%的妇幼保健机构到达标准化建设标准。各市应按照xx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方法建立产前诊断机构。
(七)社区卫生效劳机构设置和开展规划
地方政府要制定社区卫生效劳开展中长期规划和机构设置规划,将开展社区卫生效劳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有方案、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和社区卫生效劳站为主体,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效劳网络。XX县区人民政府原那么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于开展社区卫生效劳。原那么上政府按照3—5万人口或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所辖范围办好1家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可根据需要设置假设干社区卫生效劳站,站的业务由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效劳中心主要通过对XX县区的区级医院、街道卫生院XX县区(市)XX县区的城关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改造设立。对于现有基层卫生资源缺乏的中小XX县区、开发区或新建小区,政府应加以补充完善,增设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到20xx年,争取社区卫生效劳中心覆盖率到达xx0%,其中标准化社区卫生效劳中心覆盖率到达80%以上。
六、保障机制
(一)强化全行业管理,严格机构人员准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医疗卫生资源,严格掌握机构数量、床位数、分布区域等准入标准,标准准入程序,完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新建、改建、扩建应符合制定的规划要求,按程序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前方可实施。
制订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定期进行监督评价,评价结果实行公示制,推动医疗机构健康开展。
(二)确保公共卫生医疗效劳,履行政府职责急救医疗效劳、精神病医疗效劳、采供血机构效劳、传染病救治效劳、妇幼保健效劳和社区卫生效劳体系应纳入公共卫生建设范畴,政府对其建设应全额拨款,以确保公共卫生医疗效劳机构的根本建设,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三)加大对重点建设工程的投入,加强评估考核
政府要对公立医院中的公共卫生效劳任务予以经费支持,同时加大对代表区域水平医疗机构的投入,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其资金使用、学科开展、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四)深化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改革的关键是要根据区域卫生开展规划,适XX县区化进程要求,加强对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对一些效益、效劳水平低下的中小型公立医疗机构有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撤、并、迁、转,并与社区医疗卫生效劳和卫生资源存量调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