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校
撤并
调查
学校撤并的调查
2022年到202223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这些消失的学校,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被直接撤销,或者被合并到较大地区的学校。然而在这个撤并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地方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有的地方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有的地方没有充分征求学生家长意见,这使得撤并学校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等较多的负面效应。那么农村撤点并校,到底将走向何方。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调查方法
我主要选择的是资料收集法,通过各种报刊杂志,专栏新闻,以及十八大以来对农村教育出台的新政策,对此调研报告所调查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的了解。其次选择了访谈的调查方式,通过访谈的形式,探寻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言献策。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我根据典型性广泛性原那么,寻找影响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
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根据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那么,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那么这些政策背后,农村义务教育真正的现状又是什么。
在XX省XX市XX县区米山镇云东村云泉中学半年的支教经历,使我真真切切地、设身处地地了解了农村现在的义务教育现状,也许这一所学校的状况缺乏以说明所有的问题。因此,在这次的调研报告中,我做了很多相关方面的准备与资料的收集,可以这样比较肯定的说,我们面临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依然是严峻的。
一:乡村教育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开展的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稳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立进程。
然而,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标准,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1.教育经费的严重缺乏。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表达在教育经费的严重缺乏;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gdp2%的比例,然而就这2%,绝大局部都投入到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官员政绩思想膨胀,农村中小学根底教育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开展。所谓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能熟练使用的缺乏半数,远程教学便只是空谈罢了。
2.师资力量薄弱。乡村中小学的教师大局部不是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局部是凭借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
3.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县乡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年终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进行统一排名。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延长时间。有道是:“不管是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
4.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盗,出入网吧,侮辱老师和同学。
5.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大局部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到达80%以上。这些学生大都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开展实际需要脱节,学到的根底文化课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6.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而流失的主要原因。
7.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缺乏家长关爱。家长都外出务工,把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丢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生活管理都困难了,更不用提学习辅导。2023年冬天留守儿童闷死在垃圾桶里几日未发现的惨痛事实就把这个问题暴露无遗。
类似这些种种棘手问题的出现,致使国家开始高度关注农村学校现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始于2022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标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标准意见。可是政策的实施却未收到很好的效果,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23年对市县教育体育局长的调查,67.9%的市县教育体育局长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成效大于问题,
32.5%的市县局长认为根本实现布局调整的预期目的,还有57.9%的市县认为,在根本实现预期目的的同时,撤点并校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盲目和过度撤并农村学校,造成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以及流失辍学等突出问题,违背了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初衷,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开展。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了一个报告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开展,就针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2023余年的效果进行了评析。
报告指出,2022年到202223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也就是说,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2023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由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2022—202223年间,农村小学在校生数减少了37.2023%,小学数量却减少了52.1%。2023年间,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63所。农村教学点数量从2022年的178060个锐减到202223年的66941个,减幅到达62.41%,平均每年减少11112个教学点。在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小学的撤并强度、集中化程度比初中大得多,局部原因是初中原本较多分布在县城和乡镇。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对象是分散的村小和教学点。因而,农村小学生是受这一政策影响最大、最值得关注的利益主体。平原地貌的地区撤点并校更为严重。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23年对县市教育体育局长的调查,
38.5%的市县所辖乡镇中心小学已很少或没有教学点;
25.9%的市县所辖乡镇已很少或没有初中。但是因为有很多地方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有的地方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有的地方并不真正充分去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导致过度撤并,给学校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负面效应。首先是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布局调整后农村学校的效劳半径大大提高,由过去的平均5公里扩大到2023余公里,最多的到达方圆20公里以上。一些非寄宿学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要起早上学,个别的甚至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
其次是学生上学交通平安隐患增多。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良莠不齐,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途中的平安难以切实得到保障。这是在我刚去云泉中学的第一个月就遇到的学校平安问题,上学路上汽车撞飞了一名赶在去学校路上的初二的孩子。
还有一个问题是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由于撤并学校过快,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跟不上,生活管理人员缺乏,不少寄宿制学校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缺乏、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条件得不到保障。这也是我亲身经历到的,我们去检查学生宿舍的时候,数九寒冬宿舍里的暖气几乎是没有温度的,学生只得靠从家携带的几条厚棉被来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夜。
另外,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一些地区在并入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盲目撤并学校,致使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超级学校〞,令资源过于富集。导致“城满、乡弱、村空〞的局面,在许多地方学生人数达五六千人的小学、一二万人的中学已不在少数,这样就面临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局部群众经济负担加大。村小或教学点撤并后,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增加了交通费用。寄宿生还要承担局部或全部伙食费。有的家长在县镇陪读,另需支付房租等生活费用,家庭教育支出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义务教育的免费效应。面对以上这些调查结果,该报告认为,从学校布局调整暴露出的问题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乏,是许多县域过度撤并农村学校的深层原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仍然有待建设和完善。目前,我国教育经费不是从满足需要出发,而是在上一年经费的基数上,根据财政增长的情况适当增长,因而实际缺口很大。探索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制〞,即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不同规模学校的根本建设、设备、教师配备和经费标准,以此制定教育经费预算,由各级政府足额拨付。县级财政缺乏局部由省级转移支付;省级财政缺乏局部由中央转移支付。从根本机制建设上明确经费需求、落实政府责任。
此外,在坚持公平优先、保障农村儿童的教育时机和就近入学、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合理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强基固本、反哺农村学校。改变取消农村学校、盲目追求“学校进城〞的规划,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以乡镇为中心适当集中〞的概念,规划和建设好农村学校。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村小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有教学点。通过这一策略,尽量去改变农村学生盲目进城上学和大班额的弊病,要让农村学生回流;同时要因地制宜,改变“一刀切〞。由于农村自然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在学校布局规划和调整上,应当防止省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强迫命令、限期完成之类的做法,给县相当的自主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要求各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力特征、道路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效劳半径,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
在决策方面,报告认为应当改变中央政府统一标准、号令天下的模式,农村教育政策应当以省为主、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行永久性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与小规模学校的改善和提升,应区别对待。。充分尊重地方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农民家长的意愿,保证地方政府相当程度的自主性,保证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如农村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等,都应当由省级相关部门制定,而且具有弹性,各县XX县区内不同地区根据不同情况参照执行,推进决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而科学制定农村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的责任又在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确定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就近走读上学。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最大限度的改变农村教育资源缺乏的状况,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不合格教师,招有具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状况,完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健开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况,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