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环境科学专业地球科学导论课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docx
下载文档

ID:1334642

大小:23.14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环境 科学 专业 地球科学 导论 课程 创新 实践 教学 体系 构建
环境科学专业“地球科学导论〞课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环境科学专业“地球科学导论〞课程针对该专业的特点和对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新生入学和高校实验室的实际,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学生特点的深入分析,确定了授课的原那么目前,我国140多所高校已建立了超过200余个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专业教学方案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内容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迈进。[1] [2]  海南大学“地球科学导论〞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根底课,安排于大一的第一个学期讲授,3个学分,共6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6学时(第7-21周),实践教学12学时(第10-13周)。按照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根据学校和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课程特点和学生背景的根底上,结合以往的授课情况,借鉴国内外著名院校的先进经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等进行了屡次讨论、修改和补充,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一、课程特点和受众情况分析  “地球科学导论〞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领域众多,天文、地理、生物几乎无所不包,充分适应了当今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开展趋势。[3]但同时,又存在过多的理论,特别是一些较为艰深的假说、学说等,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加深了理解的难度。  本门课程的教授对象是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大一新生,按照教学方案,在入学之初,军训刚一结束就开始授课。一方面,作为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相关地理、气象学根底,接受相关理论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作为“90后〞的年轻人,对于高新技术、社会热点有着本能的兴趣,而对于过多的概念、理论,易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又缺乏必要的地球科学实验技能,这些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原那么  根据〞地球科学导论〞的课程特点和受众对象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了实践教学的以下授课原那么:第一是系统性原那么,通过实践教学,特别是实习课程的精心设计,将各学科、各章节的知识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并注意在逻辑结构和知识根底上的前后衔接,严格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第二是实践性原那么,强调与实践的关联性,安排一些与时代脉搏共通的内容,诸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等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让学生感觉到“地球科学导论〞并非只是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启迪学生将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三是先进性原那么,将根底知识与当前国内外学术热点、学术前沿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鼓励学生的热情和科学探索精神;第四是可操作性原那么,由于学生缺乏深厚的地球科学背景和实验技能,故在安排实验时,尽可能利用一些常用、简易的地球科学仪器和设备,让学生从根底的实验技能入手,培养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实习设计  实习教学环节在环境科学课程教学体系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4]根据大一新生入校不久,对环境科学专业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同时处于从高中-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期,面对丰富而紧张的大学生活无所适从的现状,结合“地球科学导论〞的理论教学内容,将课程实习定位为环境科学专业进行的初次系统的认识性实习,即“综合环境实习〞,其意义在于使大一新生结合所学课程内容,有一次接触环境、认识环境问题的时机,除增加对本课程的理解,激发专业热情外,还可为后续的专业课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奠定根底。[5]  1. “热带典型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实践〞——美万生态村考察  目的是使学生亲身体验在课堂上所学的地球科学导论(生态工程局部)的根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主要内容是由教师及当地技术人员实地讲解,并与参观海南典型文明生态村相结合。本次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农林生态工程的根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深入理解“山顶种树,山腰种胶,平地种果,水面养鸭,水底养鱼〞等模式的环境生态学原理;对常用生态农业技术,如沼气、太阳能利用等有初步的了解,并对海南生态文明村的进一步建设提出建议。  2. “热带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野外实习考察  实习路线是由海南大学苗圃-果园-植物园-热带牧草种植资源圃-国家热带农业高新科技园区,通过步行,沿途可仔细观察农田、森林、草地等各类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实地讲解溪流、集水区、湖泊等地球科学的相关概念。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加深了理解,效果良好。  (二)实验课程设计  考虑到地球科学导论的课程进度和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实验教学环节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代表学科前沿且操作简便的先进地球科学仪器的原理和操作,以“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应用〞为例。其二是注重对经典环境生态仪器的运用,以及根本实验设计、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统计分析技能的培养,这局部以“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测定(铝盒法)〞为例。  1. “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应用〞——现代设备的使用  通过课堂理论讲解、图片展示和资料片播放,使学生了解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原理、系统组成、应用领域、使用精度、局限条件以及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同时,通过操作示范和野外实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GPS的根本操作技巧。在实验中分别选择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楼、课室、宿舍、食堂、植物园、云月湖,测定其地理坐标,描绘运动轨迹,并分别选择林内、空地、大楼前进行GPS测定,比较其地理坐标以及信号强弱。在本实验中除在理论层面GPS的一般知识外,还着重介绍了最新的开展动态:我国北极星系统的研制和进展及其背景,让学生在社会、经济、国防层面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对学科的开展和应用加深理解。  2. “生态系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测定(铝盒法)〞 ——经典仪器的应用  通过课堂理论讲解、实验室操作示范,使学生了解土壤含水率的概念、用途,掌握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掌握土壤取样的技巧以及烘箱、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研精神。主要仪器包括烘箱、铝盒、天平等常用地球科学仪器设备。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含水率的定义和意义,说明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其优缺点,分别测定不同生态系统(农田、草坪、橡胶林)、不同深度(0-5cm; 10-15cm; 20-40cm)以及不同坡位(上坡、下坡、中坡)土壤的含水率,要求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不同层次、不同坡位土壤含水率的差异,说明其原因。同时,根据测定的情况,说明土壤含水率的测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实验讲评过程中,教师综合各小组的研究结果,作出图表进行分析,就学生自己的实验作为案例,生动形象地说明实验设计的根本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当前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往往着重于整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或毕业实习等单一实践环节,而对某一具体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那么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们在“地球科学导论〞的实践教学中,力图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深入分析学生知识背景、心理状况等特点,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安排了综合环境实习和实验课,各环节之间目的明确,紧密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具体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育教学改革是个系统的工程,这里仅仅是一个探索,希望能对相关学科、相近课程提供一个参考,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顺兴,陈智熠,陈涣林,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讨[J]. 环境保护, 2023(4):35-39.  [2]李顺兴,邓南圣.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4):92-96.  [3]翼国盛. 简评地球科学导论[J]. 中国大学教学,2022(6):46.  [4]马俊杰,曹明明,王伯铎. 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J]. 高等理科教育, 2023(2):87-89.  [5]曾正中,张明泉,赵转军. 环境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 2023(50):71-74.  [责任编辑:钟岚]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