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药品
不良反应
防治
药品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反应与 防防 治治 药品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概述概述 抗菌药不良反应及防治抗菌药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防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防治 结语结语 药品 概述概述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 抗菌药不良反应的分类抗菌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1.毒性反应 抗菌药的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对人体组织抗菌药的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不同程度的损害,一般与抗菌药的剂量和疗程有相关性一般与抗菌药的剂量和疗程有相关性,毒性反应是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中最多见的一类毒性反应是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中最多见的一类。多数情况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停药得以消除下可以通过停药得以消除。毒性反应的种类较多毒性反应的种类较多,如:肾毒性如:肾毒性、肝毒性肝毒性、心脏毒心脏毒性性、神经毒性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血液毒性、凝血机制异常和胃肠道反应等凝血机制异常和胃肠道反应等。药品 1.1 肾毒性 肾脏是大多数抗菌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药肾脏是大多数抗菌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药物可在肾皮质有较高浓度的积聚,因此,肾毒性物可在肾皮质有较高浓度的积聚,因此,肾毒性相当常见。相当常见。引起肾毒性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引起肾毒性的抗菌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 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 大剂量大剂量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磺胺类药物易形成结晶尿而致肾损害,伊曲康唑与伏立磺胺类药物易形成结晶尿而致肾损害,伊曲康唑与伏立康唑注射液由于康唑注射液由于 环糊精的加入而具有肾毒性。环糊精的加入而具有肾毒性。药品 1.1.1 1.1.1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时氨基糖苷类药物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时引起引起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坏死及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人、脱水者、两,老年人、脱水者、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联用者尤易发生。毒性产生与服药剂量种以上肾毒性药物联用者尤易发生。毒性产生与服药剂量和疗程有关,随药物不同而异,也可能在停药以后出现不和疗程有关,随药物不同而异,也可能在停药以后出现不可逆的毒性反应。调查研究显示,对肾脏的毒性反应妥布可逆的毒性反应。调查研究显示,对肾脏的毒性反应妥布霉素较庆大霉素低,而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霉素较庆大霉素低,而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肾毒性无明显差异,发生率约肾毒性无明显差异,发生率约10%10%。药品 1.1.2 1.1.2 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 B 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 B可引起多种肾损害,发生率高,几乎每一应可引起多种肾损害,发生率高,几乎每一应用者均有可能发生。本品可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用者均有可能发生。本品可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通透性,导致排氢障碍而增加尿钾排出,还可影响肾的浓缩功能而导致排氢障碍而增加尿钾排出,还可影响肾的浓缩功能而出现出现肾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 B还可引起肾血管的收缩,导致肾皮质缺血和还可引起肾血管的收缩,导致肾皮质缺血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剂量较大时,尚有导致不可逆性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剂量较大时,尚有导致不可逆性急性急性肾衰肾衰的可能。的可能。药品 1.1.3 1.1.3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噻啶头孢噻啶由于肾毒性强,现已基由于肾毒性强,现已基本不用,其他第一代头孢菌素如本不用,其他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噻吩和和头孢唑头孢唑啉啉在用量较大时也具一定肾毒性,与其他肾毒性药在用量较大时也具一定肾毒性,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强效利尿剂等合用尤宜注意。物如氨基糖苷类、强效利尿剂等合用尤宜注意。药品 1.2 肝毒性 肝脏为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特别是口肝脏为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特别是口服药物多数均通过肝脏代谢。服药物多数均通过肝脏代谢。能引起肝损害的抗菌药主要:能引起肝损害的抗菌药主要: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 咪唑类咪唑类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 药品 1.2.1 1.2.1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起肝损伤报告较多的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起肝损伤报告较多的是红霉素红霉素,主,主要由静脉滴注引起。要由静脉滴注引起。根据根据19951995年年WHOWHO资料报导资料报导,来自美国等来自美国等4 4个国家的报告个国家的报告,罗红霉素罗红霉素引起肝功能损害达引起肝功能损害达157157例例。药品 1 1.2 2.2 2 咪唑类抗真菌药咪唑类抗真菌药 咪唑类抗真菌药如咪唑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氟康唑可引起肝功能改变可引起肝功能改变,一般一般 5 5%,停药后一般即可恢复停药后一般即可恢复。但酮康唑和伊曲康唑都可引起严重但酮康唑和伊曲康唑都可引起严重肝脏损害肝脏损害(包括肝功衰竭包括肝功衰竭,甚至死亡甚至死亡)。19921992年至年至20012001年年4 4月,月,FDAFDA收到收到2424例可能与例可能与伊曲康唑伊曲康唑注注射剂有关的射剂有关的肝衰竭肝衰竭,其中,其中1111例死亡。例死亡。药品 1.2.3 1.2.3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可引起转氨酶(头孢菌素可引起转氨酶(ALTALT和和ASTAST)和碱性磷酸酶升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发生率高,发生率1%1%10%10%,多数为轻至中度,持续时间短,停药,多数为轻至中度,持续时间短,停药可恢复。可恢复。头孢哌酮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头孢曲松钠可引起较严重的肝损害可引起较严重的肝损害,如胆如胆汁郁积性肝炎汁郁积性肝炎、胆囊泥沙样结石胆囊泥沙样结石,经停药和治疗可恢复经停药和治疗可恢复。药品 1 1.3 3 抗菌药的心脏毒性抗菌药的心脏毒性 抗菌药引起的抗菌药引起的QT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TdpTdp),已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已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可引起可引起TdpTdp和和QTQT间间期延长的抗菌药主要有期延长的抗菌药主要有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以及以及咪唑类咪唑类等等。药品 氟喹诺酮氟喹诺酮 大环内酯大环内酯 咪唑类咪唑类 格帕沙星格帕沙星 司帕沙星司帕沙星 红霉素红霉素 伊曲康唑伊曲康唑 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莫西沙星 克拉霉素克拉霉素 螺旋霉素螺旋霉素 药品 1.4 1.4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等。肌肉传导阻滞等。抗菌药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毒性主要有抗菌药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毒性主要有 1.1.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神经肌肉传导阻滞:耳毒性、神经肌肉传导阻滞 2.2.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中枢兴奋:中枢兴奋 3.3.碳青霉烯类:中枢兴奋(美罗培南反应小)碳青霉烯类:中枢兴奋(美罗培南反应小)4.4.内酰胺类以及氯霉素:内酰胺类以及氯霉素:中枢兴奋中枢兴奋 5.5.抗结核类乙胺丁醇和异烟肼:周围神经炎。抗结核类乙胺丁醇和异烟肼:周围神经炎。停药,给予苯二氮停药,给予苯二氮 卓类药物卓类药物 维生素维生素B6 药品 1 1.4 4.1 1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 耳前庭损害的表现为眩晕耳前庭损害的表现为眩晕、头痛头痛,严重者可致平衡失调严重者可致平衡失调。在治疗结核病采用链霉素治疗时在治疗结核病采用链霉素治疗时,为保证病人安全为保证病人安全,可可监测听电图监测听电图,监测高频听力损害;监测高频听力损害;监测前庭毒性;监测前庭毒性;检检测血药浓度测血药浓度。检测肾功能检测肾功能,应根据病人肌酐清除率调整剂应根据病人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量。药品 1.5 1.5 血液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 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大量应用时都可能影响细胞的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大量应用时都可能影响细胞的生长,导致血细胞减少。生长,导致血细胞减少。常见的引起血液系统毒性的抗菌药:常见的引起血液系统毒性的抗菌药:氯霉素氯霉素:影响粒细胞的生成,甚至全血降低而致药物:影响粒细胞的生成,甚至全血降低而致药物再再生障碍性贫血生障碍性贫血。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特别以头孢哌酮为代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特别以头孢哌酮为代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可引起可引起出血倾向出血倾向。药品 1.6 1.6 消化道反应消化道反应 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能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常可能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四环素类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喹诺酮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 克林霉素克林霉素 抗真菌药抗真菌药 药品 1.7 1.7 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 又称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戒酒硫样反应,因双硫仑可抑制体内醛糖氧化,因双硫仑可抑制体内醛糖氧化还原酶,抑制乙醇的代谢而使机体产生不适,出现一系列还原酶,抑制乙醇的代谢而使机体产生不适,出现一系列醉酒症状,如面部潮红、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动醉酒症状,如面部潮红、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等,重者可导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过速和低血压等,重者可导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心力衰竭及死亡。易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易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特别是头孢哌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头头孢菌素类(特别是头孢哌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头霉素类)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咪唑类 氯霉素氯霉素 药品 2.变态反应 抗菌药的变态反应是由抗原与相应抗体相互抗菌药的变态反应是由抗原与相应抗体相互作用而引起,是除毒性反应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作用而引起,是除毒性反应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可分为型。型。常见的抗菌药物:常见的抗菌药物: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 氯霉素类氯霉素类 药品 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类型及特点 免疫类型免疫类型 变态反应型变态反应型 临床不良反应举例临床不良反应举例 参与免疫活性成分参与免疫活性成分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速发型速发型 荨麻疹荨麻疹 IgE、肥大细胞、嗜酸、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粒细胞 细胞毒型细胞毒型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IgG、IgM、补体、补体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型型 血清病样反应血清病样反应 IgG 或或 IgM,IgA、补、补体、中性粒细胞体、中性粒细胞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迟发型迟发型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药品 3.继发反应 继发反应是继发于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之后的继发反应是继发于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之后的不良后果。与抗菌药的药理作用相关。不良后果。与抗菌药的药理作用相关。抗菌药的继发反应主要有两类:抗菌药的继发反应主要有两类:内毒素释放内毒素释放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 药品 3 3.1 1 抗菌药导致的内毒素释放抗菌药导致的内毒素释放 赫氏反应赫氏反应 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可导致细菌细胞快速溶解致使内毒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可导致细菌细胞快速溶解致使内毒素快速上升素快速上升,而氨基糖苷类则引起细菌缓慢死亡而氨基糖苷类则引起细菌缓慢死亡,使内毒素使内毒素缓缓释放缓缓释放。适当的联合使用抗菌药可以减轻内毒素的释放适当的联合使用抗菌药可以减轻内毒素的释放,如头孢呋辛如头孢呋辛可诱导内毒素大量释放可诱导内毒素大量释放,但加入妥布霉素联合使用则可以明但加入妥布霉素联合使用则可以明显抑制短期内内毒素水平急剧上升显抑制短期内内毒素水平急剧上升。药品 3 3.2 2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 或称或称二重感染二重感染,也称菌群交替症也称菌群交替症,是抗菌药物应用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包括口腔感染包括口腔感染、肠道感染肠道感染、肺肺炎炎、尿路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败血症。主要是由难辨梭菌引起的肠道主要是由难辨梭菌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菌群失调,难辨梭菌产生难辨梭菌产生A A、B B两种外毒素两种外毒素,以外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