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doc
下载文档

ID:1334193

大小:67.50KB

页数:1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施秉县 双井镇龙塘 村民 文化 开发 保护
论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闭 翠 珍 〔贵州民族学院 民族文化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内容提要:龙塘村是藏在施秉深闺中的苗族自然村寨,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民居是苗汉文化的完美结合,飞歌体现了龙塘人民的豪放性格,刺绣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图腾文化,踩鼓舞增添村寨的生活色彩。目前学术界对龙塘的研究甚少,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将激起学者的兴趣,而且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开发龙塘民族文化中,开发是机遇,保护好才能使其永续开展。 关键词:龙塘 民族文化 开发 保护 作者简介:闭翠珍〔1986—〕,女,壮族,广西崇左市人,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民 族学本科毕业生。 On Shuangjing Shibing County Town Villag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Bi Cuizhen (Guizhou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National Culture Institute, Guizhou, Guiyang 550025) Abstract: The Village is a natural Shibing County Miao village, away from traffic until the beginning of 2023 after being known to outsiders. Longtang culture has its own unique style, and its residential Miller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Han culture, the ancient songs cover all aspects of life song embodies the character bold Longtang people, embroidery contains a wealth of cultural content, soy step Dance is an indispensable everyday life.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study of Longtang little, and its unique national interest will be aroused scholars. Longta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we are faced with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to find the correct way to enable it to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ngtang Nationalculture Development Protection 一、“龙塘〞的来历   龙塘村位于施秉县东南部,距离施秉县城有30多公里,远离交通要道,是一个深藏在自然深闺中的苗族自然村寨。由于闭塞的交通使得龙塘能够比拟完整的保存,其美丽的风景犹如人间的世外桃源。直到2023年后才有公路通往寨中,从此外界与龙塘有了联系,人们才得以窥探她的神秘。 龙塘,在贵州省施秉县地名表中记载:“村侧有三口天然水塘,四季不分,水源丰富,故名。〞在苗文中,龙塘为lox tangx,用汉译为“龙住的地方〞,据当地民间传说,在古时候寨子北端有一口十多亩的水潭,常年不干,认为水潭中有龙居住,因此把这一寨子叫龙塘。 龙塘民族成分较为单一,苗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是一个苗族自然村寨,以邰、龙二姓为主。关于龙塘的土著居民,在古歌里是这样描述的:龙塘祖先们原先是居住在东方,后来因为人口增多,但是可分配的生产资料缺乏,因此有一局部就西迁;西迁的这局部进入黔东南后,又分出三局部,一局部住在剑河,一局部住在台江,另一局部住在施秉县马号乡平扒村。后来因为住在施秉县马号乡平扒村的一户邰姓人家因兄弟不和,就来到了龙塘,从此就定居下来。 据最新统计,现今“龙塘村总人口254户1345人,包括苗族246户1310人,汉族8户35人,苗族人口占村总人口97.40%。其中龙塘自然寨204户1200人,包括苗族人口196户1165人,汉族人口8户35人,苗族人口占自然寨人口97.08%〞。[1]龙塘村居民的经济生活方式和大多数黔东南的民族差不多,以种植玉米和水稻为主,附以其它农作物如瓜豆之类。但是稻田养鱼业算是龙塘的一大特色,插秧之后把鱼苗放到田里,到水稻收获的季节,放干水就可以捞鱼。酸食是当地人最喜欢的食品,因为他们爱吃酸食,所以也往往将鱼做成腌鱼。近几年来,随着龙塘的神秘面纱不断地被揭晓,来龙塘的人开始增多,这也给当地经济作了一些奉献,而且随着开展,旅游经济将会成为经济中的一个主要局部。龙塘人是很勤劳的,自己种的粮食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卖了换其他生活必需品。农忙的季节他们辛勤劳动,闲时大家话家常,吹芦笙、对歌、跳舞等,使得生活有滋有味。龙塘人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加上自然的结合,使得神秘的龙塘多了文化内涵。现今,龙塘是唯一被列为黔东南的一百个民族文化村寨。 二、龙塘民族文化概说 龙塘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二大局部,即文化艺术和文物古迹。 〔一〕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类:主要以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文学、民间刺绣为主。在龙塘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民歌的演唱,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古歌、飞歌、游方歌、酒歌和劳动歌。 〔1〕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苗族古歌的内容涉及本民族的神话、历史、社会习俗、宗教文化、思想及其他方面。开天辟地、人类起源、滔天洪水是苗族古歌中常见的题材。这些苗族的神话是研究苗族图腾崇拜的最珍贵的资料,他们形象生动地反映苗族的生活,保存了大量的苗族历史文化,体现了苗族人民的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敢于与自然界作斗争的优良品质。苗族古歌的社会功能有: 一是教育功能。苗族古歌表现了古代苗族人民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思想品质,讴歌热爱本民族、敢于与社会和自然作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展示了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从而能生动形象地帮助人们辨清真善美和假恶丑,起到教育作用。苗族古歌又被称为古史歌。有俗话说:前人不摆古,后人忘了谱。通过它,人们明白天地产生、人类起源、民族迁徙的知识。另外,古歌中反映了古代苗族人民的冶金技术、造船、造林、习惯法、原始宗教、风俗习惯,人们可以通过古歌学到这些方面的知识。 二是娱乐功能。 苗族古歌一般在婚丧活动、节日等场合演唱。通过唱古歌的活动,既考验了演唱者的智力、应变能力和懂歌的多少,又使人振奋精神,心旷神怡,充满欢乐与幽默,从而到达娱乐的作用。 〔2〕刺绣印染 在龙塘没有一个妇女不会刺绣,其图案主要以鱼、龙、鸟、凤、蝴蝶为代表的动物图案,同时还有一些以枫、花草、月、云等为代表的自然物图案。印染在龙塘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龙塘的闭塞,使得当地受外界的影响较小,所以当地还保持这自染自织的习惯。 苗族刺绣是苗族历史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是一种象形文字,承载着许多的故事和史迹,蕴含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服饰无花不成衣,刺绣是苗族服饰的必然装饰物,是苗族女性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艺术和必须学会的看家本领。在龙塘,苗族人家把姑娘的刺绣本领看作是展示女性智慧的标准。在节日聚会上,妇女们用自制的刺绣花衣来装扮自己,把自己的技艺作为一种财富展现出来,让他人欣赏。这是一种交际中的礼仪和习俗,也成为妇女追求美的内涵。     苗族刺绣反映了龙塘苗族人民超群的想象力。如苗绣中经常出现的蝴蝶图案,是苗族的图腾——“蝴蝶妈妈〞。他们相信,“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的共同祖先。 〔3〕龙塘民居 龙塘的全寨200多户苗族居住在一个山冲半腰上,大多数房屋集中在一块,看似建在一个圆的内部,在圆的外部有零散的几户人家。据当地的有些人说,龙塘的总体布局颇似道教的太极残图,这就给龙塘增添了几分神秘的宗教色彩。这种建筑布局和当地所信仰的道教文化和苗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体现了苗汉文化的神秘交融。进入寨子的路有寨门,总共有十多条大约两米宽的小路,路面是用青石板铺成,每一条小路都非常相似,陌生人进入寨中很难找到出口。寨前一条小河围着寨子,小河为龙塘人民提供饮食之用,也为寨前的农田提供水源。龙塘民居是我国江南一带传统建筑造型和苗族吊脚楼的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龙塘民居具有102年以上的明清建筑,青砖白瓦,飞檐翘角,墙上有浮雕彩绘,还有横匾门联。 龙塘民居都是连成一块,户与户之间为了防止发生火灾而使整个村寨遭殃,在房屋之间建立了防火墙。这种防火设施是马头墙。马头墙是一种围护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双坡屋顶的山墙形式之一。该寨现存的马头墙上的阶梯形平面以瓦呈双坡状覆盖,其外侧瓦檐下用石灰抹上,上面绘有图案,主要以青色调为主色,有山水草木,花卉鸟虫等图案。据寨上的老人说,以前寨上的人将杉木由清水江流放到湖南洪江一带卖,他们看到洪江地区的居民建筑造型优美,又具有防火作用,于是他们请来了工匠,烧制砖瓦,修筑了马头墙作为围护墙,以防一家失火而使全寨民居遭殃。龙塘民居体现了苗汉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历史、艺术、文化价值。由于该寨民居集中,马头墙这种防火设施是十分必要的,也因为这种需要使得马头墙在龙塘保存下来。村寨里曾有过防火坑,在村里有几个大的积水水池,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可以提供充足的水,防止火灾对村寨的大面积损害。 此外在龙塘民居还有科学、合理的排水设施,在民居群内有池塘,用于积水,便于雨水流入池中。这些是龙塘苗寨完美的外在结构,而龙塘的神韵在于砖墙内,用木质构成,有苗族传统特色的木地板吊脚楼、走廊、美人靠等,这些具有浓厚的苗族传统色彩,构成了龙塘民居的“神〞。龙塘民居体现了建筑上的形神合一,苗汉文化的有机结合。 〔4〕踩鼓舞 踩鼓舞对龙塘老少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在龙塘村很多人家有小木鼓,闲着无事在院子里都可以跳,只有大的节日或者是迎接另一个村寨的人才到鼓场踩鼓。苗族源远流长,相传在古时候,苗族祖先从遥远的东方来,在这里开荒种地,繁衍后代。有一天,寨子里的一位老人上山砍柴,听到啄木鸟啄出“咚打咚打〞的声音,老人觉得非常悦耳,回到家后,便开始做木鼓,做好木鼓后,模仿啄木鸟啄木的声音击鼓,村寨上的男女老少听到鼓声后,不约而同地围鼓观看、踩鼓。开始的鼓点和动作多种多样,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后来经过不断的加工、开展,逐步形成了适应苗族生活风俗的特点。从此,居住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就兴起了踩鼓舞,并代代相传。 踩鼓舞是龙塘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舞蹈。踩鼓时节主要集中在“二月姊妹节〞、“五月大端午〞、“七月吃新节〞等几个大节日里,但每逢喜庆佳节,当地群众都要跳踩鼓舞庆祝,特别在春节期间尤为隆重。与其他舞蹈不同的是,踩鼓舞没有音乐,舞蹈随鼓点的节奏的改变而改变。踩鼓时,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人们围鼓成圈,圆圈可小可大,可围成一圈或多圈,关键在于节日的隆重程度,特别在春节这样隆重的节日里,踩鼓舞的参与者最多,气氛也最为浓烈。其鼓,由楠木制成,中心挖空,如喇叭形状,长三尺二左右,其中小的一端用中皮蒙紧,四周用圆钉钉稳,以免松弛。现如今的苗族踩鼓舞常用一般的鼓代替。击鼓者由1-2名男性或女性围在圆圈中央击鼓,击鼓者必须具备熟练高超的击鼓手法,否那么不能击鼓。踩鼓舞一般是青年女子,她们比谁手巧心灵,谁的刺绣好,穿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