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美术教育
立足于
创造
能力
培养
美术教育,要立足于创造能力培养
美术教育,要立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江总书记曾屡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开展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具有不同方面和层次。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根底教育,就应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根本价值取向,进行创新教育的积极探索。在我们美术教育实践中,我深感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重视开发人的创作性资源
1.从科学开展角度上看:应重视创造性资源的开发
在中国美术教育97年第四期高科技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策略一文中写到:20世纪末,国际知名的二十多位科学家就未来一百年之内全球高科技开展预测的100道选题中,其中第49题为“下个世纪艺术家将会失业〞。现在正是如此,因为以绘画为代表的高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冲击力极大。如:现在各种绘制的“点、线、面〞和令人称绝的“图案〞、千姿百态的“美术字〞以及小学生美术临摹课,现在复印机既可替代,……等等,这些绘画快捷、准确、流畅、生动的艺术效果,人工绘画是很难到达的。这就提醒我们思考美术教育不仅局限于美术教育本身来认识,而应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角度去认识。面对和信息时代,我们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创作性资源,因为、光脑终究都是人创造的,人类的创造力是任何现代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2.从当前人的心理角度看:人们渴望创造力的开发
据教育部科技司、团中央学校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全国暨香港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统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中说明:大局部被调查者,对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十分关心,并能充分认识到:知识是提高创造能力必要的根底,但并非知识越多创造力就越高。而对创造力的应答说明:百分之六十五点三的人:“喜欢甚至于习惯寻找事物的起因〞。大多数调查者愿意与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有助于开展创造力的活动。
从上述两点说明:创造力的开拓和开展对社会、个人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艺术和艺术教育来说:它又是一种最高的追求,美术又是创造活动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又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有成效的学科之一,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更应加强创造力的培养。
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指出:“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时机,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托因比的忠言绝非危言耸听。
有关理论说明:所谓的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心理能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想象,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也是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方向。创造思维及想象力又是把各种已有的知识、信息借助于想象和联想,通过科学的思考方法,进行更新组合与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信息的思维过程,为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广泛观察生活,积累感性经验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生活;创造就是无源之水。一个交际能力强,接触面广的孩子,往往思维敏捷开阔,想象力丰富。可以说: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想象积累是创造的根底和前提。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每天都能见到的,但要真正反映、表现生活时,就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无意识状态中,作为老师要诱发他们其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并善于发现其中最美好的东西,找出其中的新、奇、趣。因此教师多引导孩子走进人群,大胆地与人交往合作。在交流中,注意观察人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让学生知道人的每个举动,每个表情都表达一种思想和感情;在马路上要注意观察来往的汽车、红、绿灯及周围的景物;到商店要观察货品分类摆放,以及货品的包装设计;到公园游玩,要观察动、植物、风景、游客的变化。这样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多看、多问、多想、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地积累感性经验,把这些捕捉到的信息,进行积累、储存,就可以成为孩子们的创造素材,也能促使学生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有了这种热情,才能更好地产生绘画创造欲望及创作灵感,因为感情是创造的灵魂。
2.创造情境,启发构思
培养和开展儿童的创造思维是创造教学的核心,启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和思维活动,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故事、音乐、舞蹈等形式或利用录音、录像、展示事物等手段诱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在美术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用事物启发联想:要求学生观察具体实物,把产生的联想表现出来。如:升旗一课,为了翻开学生的思路,创作出不同的画面,首先,老师问学生:把一面红旗平在墙上,红旗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又问:如果把红旗悬挂在旗杆上,或放其它的环境里,他又是什么样哪?通过这样的启发联想,学生就会通过所看到的电视和电影构思出多种场合的升旗场面:在运动场上、在南极、在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还有的学生联想到了中国考察人员在月球上,一幅幅生动的升旗场面都浮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为创作升旗一课打下良好的根底,就不至于使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只画校园升旗的场面。
以语言描述引起联想:这是以再造想象心理过程为依据的想象画教学,他主要是通过教师语言文字的描述,使学生把头脑中产生的新表象描绘出来。老师的描述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场景或一个场面,要求教师用语简练、生动、具体、力求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以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西城区白彬华老师再上各种各样的线一课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媛媛的梦,然后让学生围绕着梦中的情节展开想象的翅膀 ,构思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并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梦中不同的故事情节。
以音乐配合教学,激发联想:美术和音乐,虽然有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区别,但他们在节奏、韵律、意境等几方面都有相通之处。音乐重在表情,它通过感情的表达来引起人们对一定生活情景的联想。如:想象画树上的小鸟一课,配合播放空山鸟语、百鸟朝凤等乐曲,学生那么伴随着节奏鲜明跃耳的乐曲,进入优美的境地“鸟的世界〞。
3.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研究说明: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等于给了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关键。有位名人曾说:“中国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是:在一个问题面前,中国学生可能只有一种想法,而美国学生那么提出了100个想法,其中可能有99个是错误的。〞这句话说明过去我们的某些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面是欠缺的。我们总习惯把目标盯在正确的思路上,很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奇妙不合理的提问,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项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甚至异想天开,要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有效迁移的美感表现技法练习活动,而促使学生产生较易持久、广泛的创造兴趣。如:在学习我最亲近的人一课中,老师问一位学生:“你最亲近的认识谁〞声答:“我最亲近的人是我的妈妈,记得有一次,妈妈从商店买不到一件款式新颖的毛衣给我穿,他就亲自为我编制毛衣,所以我要画一幅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的场面。〞老师抓住这一主题,让学生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师说:“这样安排画面,不但画面单调,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妈妈的辛苦和伟大,并嘱咐每人在此根底上再画一幅,看谁的思路开阔、灵活多样,画面更能突出主题,表现妈妈的伟大。〞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最后出现了很多丰富的画面:有的画妈妈在灯光下编织毛衣;有的画妈妈在病床上利用休息时间编制毛衣;有的画妈妈在炎热的夏季,边吹电扇边织毛衣;有的画外面飘着雪花妈妈披着大衣在编制毛衣等等……。一个主题,由于老师的及时点拨,那么创造出这麽多美好的画面,由此看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展。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超越常规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疑心,喜欢寻根问底是创造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泼思考,利用灵感的激发、启发、诱发等方法,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设想,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会对问题的推测和猜测,并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超越常规的精神,切忌过多过细的限制,防止学生形成定时思维,束缚了想象力,有碍创造力的发挥。
5.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开展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文化修养,知识结构的形成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多种能力,为他们施展美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服装设计一课,是一种即可审美,又可直接为生活效劳的学习内容,许多同学有兴趣掌握这门技巧,装点生活。由于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构思、构图、造型、款式、色彩、装饰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除了有限的课时是达不到最正确创造效果的,必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一方面鼓励学生面向社会,从生活中吸取养料并联系古今中外人物形象与服饰,理解服装美与人体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开展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将课堂所讲知识技法,运用于设计创造之中,如果没有第二课堂活动,许多学生潜在的艺术才能是难于发现,也难于开展的。坚持两个课堂的学习,对开展学生个性与特长及创造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总之,我们的美术教育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才能的紧箍咒,应成为学生实现创造力最适宜的表现空间和条件,以便敞开学生的心扉,放飞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灵性,真正把每堂课都作为学生创造探索的历程,因为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延庆县教师进修学校
乔丽珍
2002.9.10
美术教育
要立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延庆县教师进修学校
乔丽珍
2002.9.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