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第一部分-2精讲.ppt
下载文档

ID:133203

大小:12.35MB

页数:94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2-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枢神经系统 影像 第一 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一)长安新安医院放射科 李士光 第一节 检查技术 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技术 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 头颅平片 简单、经济、无痛苦,为颅脑影像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之一。用于头颅外伤、头颅先天畸形和颅骨疾病的诊断。一般使用头颅正、侧位,根据需要可再拍照其它位置 检查技术 普通X线摄影 常规摄影位置常规摄影位置 头颅侧位 头颅正位 检查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期动脉期 动脉期动脉期 颈内动脉造影颈内动脉造影(20正位正位)颈内动脉造影颈内动脉造影(侧位侧位)检查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期动脉期 动脉期动脉期 椎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20正位正位)椎动脉造影(侧位)椎动脉造影(侧位)检查技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 常用常用CT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增强扫描:为静脉内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CT扫描 普通扫描:又称平扫,为非增强扫描 检查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 概 述 MRI的优点: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安全、无创 对脑质、脊髓和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 能直接进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显示病变比CT更敏感 可进行脑功能和组织生化代谢方面的研究 MRI的缺点:对皮质骨、钙化的显示不如CT 设备昂贵,检查费用较高 带有心脏起博器的病人绝对禁止检查 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病人不宜行MRI检查 检查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 MR图像特点 数字化图像 多参数成像 多方位成像 流动效应 检查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 常用脉冲序列 自旋回波(SE):用于获取T1WI 快速自旋回波(FSE):用于获取T2WI和PDWI 梯度回波(GRE):主要用于获取T1WI和T2*WI,2D和3D MRA成像等 反转恢复(IR):主要用于脂肪抑制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是IR序列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用于抑制脑脊液信号而使T2高信号病变显示得更清楚 MRI检查方法 基本检查方法:检查中,应嘱病人保持制动 普通扫描:初诊病人均应先进行普通扫描。可获取T1WI、T2WI、PDWI等多种图像,对发现病变、全面了解病变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增强扫描:是在普通扫描发现病变或不能排除病变时选用的检查方法,仅获取T1WI或重T1WI。检查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 第二节 正常影像解剖 正常表现 CT断层 正常表现 CT断层 正常表现 CT断层 正常表现 CT断层 正常表现 CT断层 正常表现 CT断层 正常表现 MR断层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 MR断层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 MR断层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 MR断层 矢状位 T2WI 正常表现 脊柱断层 T1WI 正常表现 脊柱断层 T2WI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颅脑 平片 颅内压增高 颅缝增宽 蝶鞍改变 脑回压迹增多 颅壁变薄 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 局限性颅骨改变 蝶鞍改变 钙化 松果体钙斑移位 颅脑 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 血管移位 血管形态改变 血循环改变 颅脑 CT与MRI表现 病灶显示 CT:高密度、低密度、等密度、混杂密度 MRI: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混杂信号 病灶的强化表现 均一强化 斑状强化 环状强化 不规则强化 颅脑 CT与MRI表现 脑水肿 CT:低密度 MRI: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无强化 颅脑 CT与MRI表现 占位效应 中线结构的移位 脑室与脑池的移位与变形 脑室、脑池的扩大 脑沟的变化 脑体积的改变 颅脑 CT与MRI表现 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阻塞性脑积水 代偿性脑积水 颅脑 CT与MRI表现 脑萎缩 皮层萎缩 白质萎缩 全脑萎缩 局部脑萎缩 脑干萎缩 小脑萎缩 一侧大脑半球萎缩 第四节 颅内肿瘤 一、神经胶质瘤(neural glioma)占原发脑瘤40%50%,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成髓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一)星形细胞肿瘤 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1、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占星形细胞肿瘤的25%30%,一般发生在儿童和2030岁成人。常位于髓质内,也可累及皮质 病理学:肿瘤为灶性或弥漫浸润,无坏死、新生血管,水肿少见,15%20%有钙化 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CT:大脑半球髓质内低密度病灶,与脑质分界较清,水肿及占位表现不明显。无明显强化 MRI:髓质内边界清楚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 右颞纤维型右颞纤维型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常发生于大脑半球髓质,以额叶、颞叶最常见 病理可见较少出血和坏死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见,多无钙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表现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星形细胞肿瘤的50%。年龄多在50岁以上。肿瘤多位于髓质深部,也可累及基底节,还可通过胼胝体累及两侧脑叶。病理以坏死和出血为特征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多呈低或低、等混杂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95%瘤内有坏死或囊变,出血很常见,钙化少见。瘤周水肿和占位表现明显 CT增强:实体部分明显强化但不均一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MRI平扫:实体部分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高、等混杂信号;囊变坏死在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典型的出血在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 MRI增强:实体部分及坏死边缘不规则强化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瘤(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单纯少突胶质细胞瘤少见,仅占原发脑肿瘤的2%5%,常见为含少突和星形细胞的混合性胶质瘤。发病高峰3540岁。85%在幕上,以额叶最常见 病理学:肿瘤位于皮质下区,常累及皮质,并可侵及颅骨和头皮。血运少,可有小的囊变,出血坏死少见,70%以上发生钙化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oma)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边界不清等或低密度肿块,有多发条带状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肿瘤周围无或仅有轻度水肿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MRI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MRI增强:程度不同强化或不强化 少突胶质细少突胶质细胞瘤胞瘤(三)成髓细胞瘤 属 原 始 神 经 外 胚 层 肿 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占儿童原发颅内肿瘤1525%。75%在15岁以下,肿瘤好发于小脑蚓部 病理学:边界清楚,血运丰富,较少囊变、出血、钙化,可沿脑脊液播散 成髓细胞瘤(medulloblastoma)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后颅窝中线类圆形均一略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四脑室受压,向前移位。室管膜下转移时脑室周围可见略高密度带状影 CT增强: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为带状强化 成髓细胞瘤 MRI平扫: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清楚。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增强: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灶也明显强化 成髓细胞瘤成髓细胞瘤 二、脑膜瘤(meningioma)占原发颅内肿瘤15%20%。起自蛛网膜颗粒的蛛网膜帽细胞。4060岁女性多见。神经纤维瘤病者可合并脑膜瘤。常见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或蝶骨平面、桥小脑角区、鞍区、大脑镰,也可位于脑室内。为颅内脑外肿瘤,有完整包膜。形态为球形和扁平状。血供丰富,多来自脑膜动脉分支。常有钙化,可引起颅骨增生或破坏。可多发 WHO分为:典型或良性、不典型与间变性即恶性脑膜瘤 脑膜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均一高或等密度肿块,边界清楚。以广基和颅骨内板或硬膜相连。常有点状、不规则或全部钙化。占位明显,水肿较轻。可见相邻颅骨骨质增生或破坏,并可形成头皮软组织肿块。少数表现不典型:呈低密度,合并蛛网膜囊肿,囊变、坏死或出血。恶性者不具特征性 CT增强:多明显均一强化 脑膜瘤 MRI平扫:T1WI、T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瘤周可见受压脑皮质为“皮质扣压征”。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空信号 增强:明显均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脑膜尾征”脑膜瘤脑膜瘤 三、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占颅内原发肿瘤10%。发病年龄为3060岁。75%垂体瘤因激素异常为有内分泌功能的腺瘤;25%为无功能腺瘤 病理学:直径10mm者为微腺瘤;直径10mm者为巨腺瘤,可有囊变、坏死、出血 垂体腺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微腺瘤多难以显示。巨腺瘤为鞍内鞍上等或稍高密度影,囊变、坏死、出血使密度不均。蝶鞍扩大,鞍背变薄、倾斜,鞍底下陷;向下突入蝶窦、向上累及鞍上池、向两侧侵及鞍旁及海绵窦 CT增强:微腺瘤需呈冠状薄层扫描,可见垂体内低密度病变,且造成垂体上缘局部上凸,垂体蒂倾斜和鞍底局部首先破坏下陷;巨腺瘤为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垂体腺瘤 MRI平扫:微腺瘤常使垂体上缘上凸,垂体柄偏移,肿瘤多在T1WI为低、T2WI为高信号。巨腺瘤在T1WI和T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合并囊变、坏死、出血时信号不均。肿瘤可突入蝶窦、侵及鞍上池、向上压迫视交叉,也可累及鞍旁及两侧海绵窦,侵犯鞍背使正常脂肪信号消失 MRI增强:微腺瘤强化较正常垂体慢,增强早期为低信号区,延迟后逐渐强化,晚期可与正常垂体等信号。巨腺瘤呈均一或不均一强化,并能清楚显示海绵窦受累情况 垂体腺瘤垂体腺瘤 四、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先天性肿瘤,源于胚胎Rathke囊鳞状上皮残余。占原发颅内肿瘤的3%5%。多见于儿童。多位于鞍上 病理学:70%95%为囊性,内含胆固醇结晶、角蛋白,瘤体和囊壁常有钙化。少数为实性 颅咽管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为鞍上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囊内蛋白含量高或实性者可呈等或高密度。可见钙化 CT增强:囊壁呈环状强化,实性者为均一强化 颅咽管瘤 MRI平扫:信号与囊液成分有关。T1WI多为低信号,囊内蛋白浓度高或出血时可呈高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 MRI增强:囊壁及实体部分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 五、生殖细胞瘤(germinoma)源于胚生殖细胞,原发脑瘤的1%2%,占松果体区肿瘤40%,是松果体区常见肿瘤。发病高峰1020岁,男性多见。肿瘤也可发生在鞍上、基底节和丘脑 病理学:肿瘤为实性,少有出血、坏死、囊变,可有钙化。常发生脑脊液播散 生殖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边界清楚类圆形等或高密度肿块,钙化的松果体被肿瘤包绕为典型表现 CT增强:明显均一强化 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肿瘤内小囊或坏死灶呈T1低T2高信号 MRI增强:明显强化,发生脑脊液播散时,脑室壁及蛛网膜下腔内可见线状强化 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瘤 六、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占颅内原发肿瘤的8%10%。4060岁为发病高峰。多起自内耳道前庭神经,早期位于内耳道内,后长入脑桥小脑角池。多为神经鞘瘤。可有囊变、坏死、出血。多发者见于神经纤维瘤病型患者 听神经瘤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小脑角区类圆形等或囊性低密度肿块,少数为高密度,70%90%内耳道锥状或漏斗状扩大。占位效应明显,脑干、四脑室受压变形 CT增强:半数均一,其次为不均一,少数环状强化 MRI平扫: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囊变坏死呈T1低T2高信号 MRI增强:均一或不均一强化,少数环状强化 听神经瘤 七、血管网状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2.5%。发病高峰4060岁。可有家族史并多发。90%发生在小脑半球,幕上罕见。为成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 病理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