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探究
机电
一体化
专业
创新
人才培养
模式
改革
探究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究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的改革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中初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核心能力应是培养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管理。文章针对机电行业的开展变化,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进展开探索。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22)26-0015-02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明确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创新开展实验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先行试点,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开展能力。〞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开展实验区建设方案的要求,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培养面向机电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效劳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开展能力。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坚持就业创业并举,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展、全面开展、终身开展,培养机电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1. 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对照省级示范专业的标准,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标准文件,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实验、实习设施。
2. 重组课程体系,科学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接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构建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理论实践一体化、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原那么,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侧重于根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CAD实训、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实训、机床电器控制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液压与气动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3. 实践环节突出“四性〞。
(1)根底实践教学环节的普及性。对于金工实习,应在传统的教学根底上,立足专业实际。在具体操作中,以车工、钳工、铣工、焊接等工种的操作为根底,紧紧围绕机电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特别要在普通车、铣床与简易数控机床操作上多下功夫。
(2)专业根底实训的严格性。专业根底实训学习量大、范围广,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专业的认识。这一环节掌握得好,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校开设了AUTOCAD实训、电工电子课程实训、机械设计根底课程设计等。
(3)专业实训的必备性。我校建立了CAD/CAM实验室和数控实训基地,装备先进的计算机和正版CAD/CAM软件及先进的数控机床,利用正版的数控加工系统仿真模拟软件实施教学,然后到机床上真刀实枪地进行操作。把工厂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常用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内容整合成“典型零件的工艺制订〞、“数控机床编程〞等实训工程,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学会常规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根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4)毕业实习环节的针对性。毕业实习环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面向社会需求。虽然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但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选择,因而毕业环节就应该表达这一点。以所学专业为主,结合自己的情况完成毕业环节,尽量以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为主,但考虑就业导向,有意拓宽,如在企业中流行的CAD/CAM软件的运用(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等)、现代车间及班组的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机电设备的设计、开发等,做到真题真做。
4. 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对照省示范专业的标准要求,建立标准的实验实习场,保证足够的工位供学生实习需求。专业机房全天对全系学生开放,通过科学管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展,实际动手能力逐渐增强,自身的务实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针对机电设备,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验收等环节,注重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本着“先求合作、后求开展〞原那么,与不同性质、地域、行业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固校外顶岗实训基地。而校内实训基地以数控加工操作技能为主,并进行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实训、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等。
5.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对数控机床的结构、机械设计等内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坚持多证齐发毕业制度。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毕业制度。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根底上,考取AutoCAD二级认证、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数控工艺员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等。
7.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一批技能大师,造就一批职业教育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
8. 毕业实践与就业环节相结合。改革原有的限于纸面的图纸设计、毕业论文的形式,将毕业环节变为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制作,使其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多样化,逐步转为对职业技能培训更有促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控制器的实体制造与制作。在实体制作与加工中,培养综合运用单片机、PLC控制技术的能力,培养数控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培养机电产品CAD/CAM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就业和企业招聘人才提供双赢时机,一方面学生获得了就业时机,另一方面缺少现代化人才的企业也招聘了急需的人才,对学校那么初步实现后期订单教育。
9. 注重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加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等课程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通过学生的演讲、爱国教育等,培养学生勤奋、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显中职特色
1.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多元目标模式〞,坚持双证甚至多证齐发的毕业制度。
2. 置学生于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工程背景下,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
3.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根底,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4.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交叉培训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 能力培养强调应用性、技能培训强调适用性,理论教学强调针对性,教学管理强调可操作性,教学文件强调标准性。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高秀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3]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顾京.现代机床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