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兰亭集序
课时
解析
人教版
必修
兰亭集序
[素材思悟]
光耀千古的324个字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人,关于他的故事,我们知道的不少。在王羲之20岁的时候,有一个太尉叫郗鉴,要到王家去招女婿。因为王家的男孩子多,遇到这种情况,高官来招女婿,大家都很重视,纷纷装模作样。唯独在东边床上有一个人,袒露着肚子在吃东西,满不在乎,他就是王羲之。来看的人回去向郗鉴报告后,郗鉴说:就东边床上那个人了!“东床快婿”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有个老太太在街上卖扇子,好几天了,一把扇子也没有卖掉。王羲之看她可怜,就说:我给你的扇子上写几个字吧!写好以后,老太太反而大哭起来,说:我这扇子干干净净的都卖不出去,你给我写得乱七八糟的,怎么卖得掉呢?王羲之说:你可以增加十倍的价钱去卖。结果,果然引起了大家的抢购。
在中国,不乏有各种各样的好书法,有的人也不一定比王羲之写得差,但是,无论如何,王羲之和他的《兰亭序》是最高峰。中国有不少文人,每天都临摹一遍《兰亭序》324个字,一共28行。有的不看字帖,干脆是默写,默写到甚至连王羲之写错的地方也要跟着写错。
淡雅人生
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处偏远清幽之地,行率真自由之事,着朴素简洁之衣,食清淡爽口之味,歌清新高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他们通体洋溢着一种平淡的人生真味: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这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体现,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原生态”的生命情调。这显然是古代文人学士及当今知识分子追崇的一种“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人生理想和乐境。
热爱自然
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带给人们严重的不平衡和压抑感,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人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短时的安静和松弛,自然景观一跃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要。人们开始从自然中去超凡脱俗,在观赏自然中体悟人生道理。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川媚,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仰观俯察,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和至真至深的理趣溢于言表。王羲之从自然山水中体味人生宇宙,拨动天地之弦,吟唱生命的强劲之音,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小试身手]
运用王羲之的相关素材,围绕“人生价值”的中心话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片段。
答:
答案 (示例)人生的价值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一个人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除了拥有自信与梦想之外,还需要不懈努力。王羲之为练成一手好书法,寻访天下名师,师人所长,更在自己的家里苦练。他练字时写秃的毛笔竟堆成一座小山,成了著名的“笔冢”;他家门口用于洗毛笔的小池竟被染黑了,成了有名的“墨池”。他的不懈努力,使自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存在,而他的神来之笔《兰亭集序》则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法贴”。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懈努力与取得成功和实现人生价值是分不开的。
1.[高考源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文中有一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我的答案:
答案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权贵。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漂到哪里就是哪里。他们认为,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此谓“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人活得窝窝囊囊,有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人死得默默无闻,有人死得轰轰烈烈。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自己的生命轻易地悄悄逝去。
2.[高考源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王羲之面对美景,先是快乐,继而悲痛,还想到了死亡。这是不是有些消极悲观?
我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这是悲观的。相比之下,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则是年老而不消沉,不黯然,积极进取,乐观旷达。
观点二: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作者在良辰美景面前能够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的人生是短暂的,好景是易逝的。我们不能沉溺于乐事之中,要对自己的状态做一些思考,要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3.[高考源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生死观?是重生死还是轻生死?
我的答案:
答案 (示例)是重生死。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文章前面两段分别以“乐”“痛”作结,最后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中产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故作者的生死观是重生死。
一、文言基础提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觞:酒杯
B.所以游目骋怀 骋:放开,敞开
C.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到
答案 D
解析 致:思想情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这种情感。B项,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都是动词,是。D项,都是介词,因。
3.下列对本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暮春”指晚春,“禊事”是古时的一种风俗。
B.《兰亭集序》虽为一般宴集而作,但却不同于当时的咏物谈玄之作,该文章写得清新朴素,指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老庄哲学观点。
C.《兰亭集序》中,“不知老之将至”出自《论语·述而》。《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尚书》合称“四书”。
D.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其书法艺术卓越,人称“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 C
解析 “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肯定了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答案 B
解析 由文中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知作者否定庄子的生死观。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文: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
答案 (1)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小的大的都聚集在一起。
(2)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3)等到他(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会随着产生。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自身感情由对眼前景之乐转到对“修短随化”之痛,最终发出对寿命长短、生与死的感叹:“ , 。”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3)《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答案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3)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二、拓展提优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①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②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 ①谢安:东晋名士。②棐几:棐,音fěi,通“榧”;榧木做的几案。③蕺山:蕺,音jí;山名,今浙江绍兴。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答案 C
解析 “会稽”是地名,不可以断开,排除A项。“居郡境”意为居住在郡内,为动补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项。“洒扫而待之”意为打扫庭院来等待王羲之,“如此者累年”意为这样过了多年,故应在“之”字后断开,排除D项。故答案为C。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是汉字中一种庄重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影响巨大,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B.王右军,指王羲之,因其官至右军将军,故称。古时以官职称呼其人是一种习惯,例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韩愈被称为韩昌黎,王维被称为王右丞等。
C.郡,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汉代,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
D.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韩愈被称为韩昌黎,是因河北昌黎为韩氏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