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病的辨证施护.ppt
下载文档

ID:133050

大小:1.02MB

页数:75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2-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风 辨证
中风病的辨证施护中风病的辨证施护 授课内容 1辨证施护的概念 2辨证施护的程序 3辨证施护的原则 4、中风概念 5、病因病机 6、辨证施护 7、辨证施护体会 辨证 辨:辨别、判断、识别 证:证候(症状+体征)。是机体在疾病发 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性(病因、病 机、病性、病位)概括。辨证: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所 收集来的症状与体征、加以分析、综合、判断出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 等,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症:症状。疾病的现象,是疾病某种痛苦表现。证:证候。疾病的本质,是多个症状(包括体征)的综合。病:几个证的概括。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全过程临床反应。属综合性诊断。施护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又从辨证所确立的治则治法中制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即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等情 况,以及各种病变间的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的 施护原则与方法。两者联系:辨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 护是与施治结合解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护 1.辨证论治: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法。2.辨证施护:根据不同证候,实施不同护理,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整体观念与整体护理 观念: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概括印象。整体观念:(1)看重整体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天人相应”认为人与生存环境统一。整体护理 (1)强调人的整体性,视人为有机整体 (2)强调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3)强调护理的整体性 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 是中医护理的两大特点。辨证施护的程序 1.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 2.运用辨证方法分析判断病情 3.提出护理问题 4.制定施护措施 5.及时评价记录 6.进行宣教 辨证施护的原则 1.护病求本 2.标本缓急 3.扶正祛邪 4.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 5.三因制宜 治病求本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差异等,证候表现有所不同、症状也就有真假之分,所以,中医治病,强调求本。治病求本 指治疗疾病,必须寻求疾病的本质,并针对本质进行治疗。正治 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治法与处方用药)。适应症: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病证。(如外感风热证)内 容: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反治 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治法与处方用药)。适应症: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的病证。(如高热之肢冷)内 容: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标本缓急原则 急则护治其标法 缓则护治其本法 标本同护治法 急则护治其标法:当标病甚急,成为疾病的主要矛盾,如不及时解决就要危及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时必采取紧急措施先治其标。急则治标是在应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治本。缓则护治其本法:在病情缓和的情况下,从本质上着手治疗护理。因标产生于本,本一旦解决,标亦就自然随之而愈。标本同护治法:当标本同时俱急时,则标本兼顾,采用标本同护治法。疾病的标本关系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互相转化,因此临证时还须注意掌握标本转化规律,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应用,以便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扶正祛邪原则 扶正 祛邪 扶正祛邪的关系 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原则 同病异护:就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一样,通过辨证,需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异病同护:就是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性质的证候,往往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三因制宜原则 因时制宜: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先用不同的治疗用药的护理方法,即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订相适应的护措施。因人制宜:即根据地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中风的概念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于脑的病证。临床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或不经昏而仆而仅呐僻不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起病急骤,见证多端,变化迅疾,与自然界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类比名中风,亦称“卒中”。根据地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证候。要病以中老年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西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属本病范畴。病因病机 中风起病虽突然,但其病理是积渐而成的,主要是患者素体气血亏虚,心脑、肝肾等阴阳失调,加之七情、饮食、劳倦不调等诱因的所致。1、积损正衰 年老体弱,肝肾阴虚,肝阳偏胜;或思虑劳心太过,气血亏虚,精气耗散,致使阴亏于下,肝阳亢于上,阳化风动,气血并逆,上蒙元神,突发本病。2、饮食不节 嗜酒肥甘,或劳倦伤脾,或形盛气弱,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火,阻滞经络,蒙蔽清窍;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炽,炼液成痰,以致肝风夹痰火,横窜经络,蒙蔽清宫,突然昏仆,半身不遂。3、情志失调 五志过极,心火暴亢;或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忧思恼怒所伤,肝阳暴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逆乱,心神昏冒,猝倒无知。4、气虚邪中 年老体衰,或饮食不节,或劳役过度,或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皆可致正气衰弱,气血不足,营卫失调,腠理空疏,风邪乘虚而入,使气血闭阻,肌肤筋脉失濡,而见偏枯不用。亦有形盛气衰,痰湿内盛,外风引动痰湿流窜经络,以致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辨证施护 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而神志障碍的有无是其划分的标准,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者为中经络;突然头昏焦虑,不省人事,或神志恍惚,迷蒙而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者为中脏腑。中经络者病位浅,病情相对较轻;中脏腑者病位深,病情较重。一、中经络 1、肝阳暴亢 证候表现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护治法则 平肝熄风潜阳(代表方:天麻钩藤饮)施护要点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T、P、R、BP、瞳孔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时注意监测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若发现患者头痛剧烈、躁动不安、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脉搏减慢、一侧瞳孔散大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并积极配合抢救。2)烦躁不安、入睡困难者,遵医嘱服用镇静安眠药。口眼歪斜时,可遵医嘱针刺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鱼腰等穴位。3)病室宜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凉爽。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缓解患者因突然发病而产生的恐惧、急燥、忧虑等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尤其不要让患者生气愤怒。4)如患者口角流涎不严重,可给予一般饮食。饮食宜清淡甘寒,以米面、玉米为主,可选食物:荷叶汤、绿豆汤、莲子汤等;少食或禁食助火之品,如煎炸类、烧烤类食物。鼓励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多饮水。5)中药汤剂宜偏凉服用,便秘便干者,可用大黄粉通腑泄热。6)中经络者,神志尚清醒,或仅发生短时间轻度昏迷,但患者仍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故应劝慰患者安心治疗,并且避免一切精神因素的刺激。眩晕症状严重者,应令患者闭眼静卧,减少下床及活动次数,以免摔倒而使病情向中脏腑发展。一、中经络 2、风痰阻络 证候表现 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护治法则 化痰熄风通络(代表方:化痰通络汤)施护要点 1)眩晕重者,要减少下床活动次数,嘱患者卧床休息,防止摔倒。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注意保暖,尤其是偏瘫侧的肢体,以防风邪侵袭。2)饮食应温热,少食多餐,忌食海虾、海蟹及糯米甜食、过咸等生湿酿痰之品,少食生冷瓜果。3)若病情稳定,应按时给予患侧肢体按摩和早期被动运动,如手足屈伸、关节屈伸及旋转、外展、内收等,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营养功能,放松肌肉,降低其肌张力而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一、中经络 3、痰热腑实 证候表现 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言语不利,口舌歪斜,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口黏痰多,午后面红烦热,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大。护治法则 通腑泄热化痰(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施护要点 1)室温不宜过高,衣被不可太厚,但要避免冷风直吹。2)饮食宜多食用萝卜、冬瓜、丝瓜、赤豆等化痰利水之品,忌食油腻肥甘、辛辣等食品,以免助热生痰;痰多者,可多饮温开水及果汁等,并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3)本证治以通腑化痰为先,常用星蒌承气汤煎服,服药后3-5小时泻下2-3次稀便即可,说明腑气已通,不需再服;若服完药后,未见大便,可报告医生,继续服药,以泻为度。4)如果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脏腑转化,即汇报医生。一、中经络 4、气虚血瘀 证候表现 半身不遂,肢体瘫软,言语不利,口舌歪斜,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心悸自汗,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护治法则 益气活血通络(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施护要点 1)病室宜温暖避风,汗多者随时协助擦汗,更换衣被。2)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之品,如山药薏仁粥、莲子粥、黄芪粥、白菜、冬瓜、丝瓜、木耳、赤小豆等。3)气虚血瘀,手足肿胀或肤色紫暗,可用复元通络液(红花、川乌、当归、川芎、桑枝)或温水浸泡以消肿化瘀,然后自动或被动地做屈伸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一、中经络 5、阴虚风动 证候表现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失眼,眩晕耳鸣,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护治法则 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代表方:镇肝熄风汤)。施护要点 1)患者阴虚火旺,五心烦热,甚则潮热盗汗,有五倍子粉水调外敷神阙穴,或郁金粉外敷乳头。病室宜通风凉爽,但避免冷风直吹。2)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薏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面汤、银耳汤、黄瓜、芹菜、鹿角菜等。3)本证应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怒,防止复中。二、中脏腑 1、风火闭窍 证候表现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歪斜,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口噤、项强,两手握固拘急,甚则抽搐,舌质红或绛,苔黄燥或焦黑,脉弦数。护治法则 清热熄风,醒神开窍(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施护要点 1)因病情变化迅速,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变化 的关键为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治疗。2)中脏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的深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情密切相关,一般持续昏迷者,多预后不良。注意患者瞳孔的改变和其他精神症状,如果患侧瞳孔由大变小,或两侧瞳孔不等大,或患者出现项背强直、抽搐、面赤、鼻鼾、烦躁不安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表现 为静卧不语、昏迷加深、手足逆冷,应警惕由闭证转为脱证。观察呼吸情况,患者常因痰涎壅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出现呼吸不畅,呼吸时有间歇,喉中痰鸣音辘辘等症关,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发生意外,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3)若患者肢体强痉拘挛,躁动不安,应将指甲剪短,双手握固软物,并加床栏,以免自伤或跌伤。强痉的肢体可轻轻按摩,或用加味止痉散以止痉通络,疏松缓解肌肉盘脉的拘急。保持功能位置,切忌强劲拉伸,以防损伤肌肉或骨折。4)应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强光等不良刺激,做好病室的消毒工作。5)饮食宜予白菜汤、绿豆汤、萝卜汤、芹菜汤、小米粥、面汤、西瓜汁、油菜汤、鲜木瓜汤鼻饲。忌食油腻、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6)清醒患者可用吸管进药,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或浓煎后滴入,防止呛咳,必要时用鼻饲法给药,服药后尽量少搬动患者,并密切注意有无异常反应。7)患者中风后神志尚清或昏迷初醒时,常有急躁、焦虑情绪,要注意做好本人与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了解大怒、大喜、大悲、大恐都有引起再中风的可能。劝慰患者应注意克制情绪激动,尤其要特别强调“制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