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土地整理思路及经验.docx
下载文档

ID:1329334

大小:20.87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土地 整理 思路 经验
土地整理思路及经验 【关键词】土地整理环境友好生态环境保护 【】论文论述了土地整理及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的概念、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思路和经验,并对我国传统土地整理工程实施可能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负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解决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现阶段的土地整理建设在充分利用土地整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保护土地整理本意中所蕴藏的生态效益。 本文结合我国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做了全面的思考,旨在实现土地整理由单纯的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及生态管护的转变,重点开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促进土地整理与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的和谐统一,以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整理与环境友好 1、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 土地整理(landconsolidationorlandre-arrangement)的准确定义在国际上尚未统一确定,该词最早源于德国和瑞士,随后法国、俄国、加拿大等国也开始提及,“土地整理〞在日本被称为“土地整治〞,在中国台湾被称为“土地重划〞,我国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有土地整治、土地改良、土地治理和土地调整等。 1999年,土地整理作为一种以补充耕地指标、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主要特征的国土整治措施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此该名称被正式确立。尽管不同的行业对土地整理的准确内涵尚未到达一致,但现在公认的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其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2、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开展,土地整理的内涵也不断扩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就是新时期下响应党中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应运而生的,该类型的土地整理要在实现传统土地整理内涵的根底上,到达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开展、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稳定的目标。 环境友好是以自然资源承载力为根底,以自然规律为根本准那么,以环境保护为社会底线,实现以人为本的人地可持续开展,它在经济上表现为以最低的资源代价实现经济开展、环境保护,在政治上表现为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各类手段解决民生问题。环境友好是社会可持续开展的必然选择,它需要渗透到社会活动的每一个领域中,土地整理活动也不例外。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就是要把土地整理工程区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综合考虑,使整理后土地整理工程区在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根底上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建设的意义 首先,开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就是要引导土地整理向生态意义的土地整理方向开展,即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增强环境生态效益的评估力度,从真正改善整理区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最终实现土地可持续开展。 其次,开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可以使生态环境建设防止因土地的不合理开发而造成的损失。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所倡导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开展环境友好型进行土地整理,不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平衡,更有利于子孙万代的繁衍生息。 最后,开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新农村建设是国家“三农〞政策的核心,而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手段,而其中开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是整个农村土地整理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在农村土地整理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长远开展。 二、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研究现状 1、国外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思路探讨 (1)德国的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之路。德国的土地整理活动是在专门的官方机构的指导下,在地产主、公共利益代表和农业职工代表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土地整理官方机构在州、地区及基层均有设立,其中州为最高权力机构,它对州范围内的土地整理机构的设置和土地整理范围的划定具有决策权。土地整理由参加者联合会具体执行,但参加者联合会必须在土地整理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并主要承担组织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还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负责土地整理有关经费的筹措和使用以及完成土地整理局不承担的其他任务。 (2)荷兰的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思路。一直以来,荷兰的土地整理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行为,从其产生时,就与土地复垦以及水资源管理等一些生态保护活动紧密相联,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土地整理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农用地面积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政府所重视和推广。 2、我国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建设现状 我国的土地整理事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土地整理的实践工作已取得很大成效,据统计,到202223年全国将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总面积为165.87万hm2。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土地整理的范围和深度还严重落后于兴旺国家,大多数土地整理工程尚处于重视完成“占补平衡〞和“总量平衡〞这两个硬任务,忽略对耕地生态环境保护,有时即使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大多也只是在田间道路两旁,人工营造防护林的初级阶段。 三、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目前,土地整理主要包括未利用土地开发、耕地综合开发利用及土地复垦三大类。三类土地整理活动必须保证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否那么会对耕地自身的生态环境和除耕地以外的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的生态环境效应。各种整理活动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图1所示。 图1土地整理类型及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1、农用地整理可能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农用地的整理可能涉及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零星耕地的归并和田、水、路、林、村规划与改造,这都有可能导致农田生态景观异质性减少、破碎度减小,从而破坏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引起气候因素、水资源和水文状况的变化。此外,农田整治中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而改良土壤的方式,通过使用农膜、农药、化肥而提高耕地生产效率的方式,均有可能引发耕地污染、地下水体污染及地力下降等环境及耕地质量问题。 2、未利用土地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现阶段,开发未利用土地是实现耕地数量的占补平衡的有效手段,但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本来就存在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采用该方式增加耕地需要特别谨慎,如果开发不合理,将可能导致土地整理工程区及其背景区域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及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灾害,甚至可能引发诸如自然淡水体减少、水质下降或富营养化、水生物减少、水文环境恶化等外部环境问题。 3、土地复垦可能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土地复垦是综合利用土地生态学、土地经济学、环境科学、土壤学及区域规划等理论,对需要重新利用的土地进行恢复、综合整治的过程,包括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过程。不同类型的土地复垦可能引发不同的生态问题,如矿山废弃地复垦假设使用污染的客土可能引起耕地二次污染,灾害地复垦可能引起抗灾害能力减弱,建设施工破坏地复垦可能引起土地的污染及地力下降等。 四、解决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1、政策措施 (1)制定完善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是一项涉及到国家、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者乃至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综合性活动,这些利益的实现与维护都必须要有整套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土地整理中土地整理区的选定、土地整理工程的申报、实施及实施后的监督管理都需要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因此,制定完善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是解决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问题的有效保障。 (2)实施各部门环境友好一票否决制。土地整理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诸多因素的社会活动,参与的部门和行业较多,在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问题难免意见不统一,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约定的环境友好决策权来保障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的切实利益。因此,实行各部门环境友好一票否决制是保障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顺利实施的有力措施。 (3)严格把关环境因素可控性。土地整理工程涉及到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大气、水文、气候等诸多环境因素,各类因素在不同工程区内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不管工程区如何变换,必须严格把关环境因素可控性,对于可控的环境因素,在各个环节里进行控制;对于不可控环境因素变化,尽量不进行土地整理,做到实事求是。 2、技术措施 (1)加强工程区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在土地整理中,要坚持环境友好的思想,并在工程区选址、可研、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贯彻和落实。对工程区的选址要严格按照坡度在25度以下,地质条件稳定,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要求进行,此外还应具备可用的农业水资源和农业生产活动承载力,并且适宜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工程选址完成后,要把环境友好问题作为可研和规划设计阶段的重点来考虑,并在可研报告中用单独的一章对规划环评进行阐述。 (2)重视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首先,对于经济兴旺、土地利用率高和人地矛盾锋利的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经济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改革,为现代化农业开展创造条件,重点挖掘农地内部潜力,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经营规模水平,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非农用地整理,提上下效非农用地的使用效率,以减轻非农建设用地对农地的压力。其次,对于土地利用率较高、社会经济开展中等的中部地区,要切实注意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在进一步加大农地整理力度的同时,注重农地整理的数量向注重农地质量转变。 (3)严格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那么,切实贯彻落实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要严格做好工程的规划环评工作,在环评中,应把握好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只能在相应的规划区域范围内开展,规划环评不仅要考虑该项活动对整理工程区环境的影响,还要做好其对工程区所在背景区域环境的影响。 3、社会措施 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就必须获得公众的支持。可以说,公众参与是实施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最坚实的群众根底。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公众生存空间。公众参与到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工程中,即有利于公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又有利于表达土地整理工程决策的合理与公正,从而实现公众所追求的“有限的政府权力与有效的公众责任〞。 五、结语 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要以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对整理规划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工程建设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做到充分考虑,要摒弃单纯注重耕地面积增加而无视系统内其他要素的改变对周围生态景观的不利影响的传统思维。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