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前列腺癌
中西医
诊治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 的中西医诊治的中西医诊治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肿瘤中的重要疾病,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显著增长趋势。原因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寿命的延长及医疗保健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前列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差异很大,最高可达150/10万男性人口,而最低为1/10万男性人口。前列腺癌发病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明确的、可能的及潜在的。年龄:年龄:前列腺癌流行病学显著特点是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接近呈指数增长。其发病率在小于39岁时为1/10万,40-59岁期间为1/103,而60-79岁期间则为1/8。种族种族:前列腺癌发病率在不同人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发病率及死亡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黑人、白人、黄种人。家族史家族史:前列腺癌患者的亲属发病率增高。食物脂肪,甾体类激素、催乳素及雌激素等对于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癌生理变化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患前列腺癌危险性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维生素A、维生素D、金属镉及输精管结扎术等。病因学 两种存在形态:组织型或潜在型:在50岁以上约占30%,在80岁以上占60%70%。临床型:美国男性一生中约1/6将表现出此型。前列腺癌生长源于细胞生长与细胞死亡之间平衡的打破,肿瘤细胞增殖和死亡速度均加快。生殖细胞系突变、DNA甲基化、肿瘤抑制基因及癌基因、雄激素受体突变及生长因子和上皮-基质的相互作用等都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男性。大多数发生于腺体外周带或后叶的腺泡腺管上皮。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次为移行细胞癌,极少数为鳞状细胞癌。可经常有多个病灶,但不能肯定是多个原发病灶或是单一原发病灶的播散。病理表现 病理分级常用Gleason评分系统,将主要原发病变区分为1-5级,将次要病变区也分为1-5级,1级分化最好,5级分化最差,两者级数相加就是组织学评分所得分数,应为2-10分。评分为2-5分为高分化,6-7分为中分化,8-10分为低分化。评分越高,恶性度越高,预后越差。Gleason评分为8-10分时,肿瘤为非激素依赖性的比率较大。潜伏癌或偶发癌:常是在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后病理检查时发现,文献报告潜伏癌或偶发癌的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约3.5%-21%。术前病理学检查:手指引导经会阴或经直肠穿刺活检已应用多年,但准确性较差,对较早期的癌结节确诊率较低。经直肠针吸细胞学检查具有一定的优点,其操作损伤小,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但病理学界对其评价不一,有认为无显著价值。临床多依据患者血PSA筛查结果,结合肛诊及B超等影象学检查,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多采用6-13针穿刺法,可获较高检出率。前列腺癌其它病理类型包括导管癌、肉瘤、癌肉瘤及前列腺继发肿瘤等。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早期病变局限无症状,少数可有早期排尿梗阻症状,晚期可出现一些特异性症状。局部表现 局部症状包括尿道梗阻和肿瘤局部扩散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尿流缓慢、尿频急、尿流中断。癌引起排尿困难和血尿常属晚期,局限性病变引起梗阻常急性发生并不断加重。尿路梗阻症状刚出现时不论患者本人还是医生都易忽视,尿流率轻度下降,PSA轻度升高,常在18-20月内出现急性尿潴留。约40%的患者以急性尿潴留为首发症状。局部表现 病变范围广泛侵犯尿道膜部时可产生尿失禁。侵犯包膜及附近神经周围淋巴结时,可局部疼痛,压迫坐骨神经可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肠受压时可出现排便困难。肿瘤沿淋巴结转移致输尿管受压时,可有腰痛、肾积水表现,双侧者出现少尿、肾衰。前列腺导管癌及移行细胞癌常出现血尿伴尿频。肿瘤侵及精囊时可有血精。骨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以转移灶症状就医,而无前列腺局部原发症状。任何骨骼均可被侵犯,依次为骨盆、腰椎、胸椎、肋骨和股骨。骨转移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骨痛,静卧时明显,可引起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其它转移症状可有皮下转移结节、肝肿大、淋巴结肿大。下肢淋巴回流受阻时出现下肢浮肿。脑转移时致神经功能障碍。肺转移时可出现咳嗽、咳血、胸痛等。晚期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前列腺癌分期体系:使用最为广泛的是A-D分期系统,北美地区比较常用。国际抗癌协会(UICC)推荐使用的 TNM分期系统,欧洲使用广泛。两种分期方法大致对应。A-D分期系统 A 期期:指前列腺潜伏癌或偶发癌,多在前列腺增生行手术切除标本、或尸解行前列腺病理学检查时发现而确诊。A1期期:组织学检查肿瘤在显微镜下少于或等于3个高倍视野,且为高分化。A2期期:组织学检查肿瘤在显微镜下少于或等于3个高倍视野,但为中低分化;或多于3个高倍视野。B期:肿瘤结节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B1期:单发结节,局限于前列腺一叶内,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1.5cm。B2期:多个结节,侵犯范围大于一叶,或结节直径大于1.5cm。C期:肿瘤侵犯前列腺被膜或邻近器官。C1期:侵犯前列腺被膜,但未侵犯精囊。C2期:侵犯膀胱颈、三角区或精囊。D期:肿瘤有区域淋巴结、远处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D1期:侵犯主动脉分叉以下盆腔淋巴结。D2期:侵犯主动脉分叉以上淋巴结或有远处脏器转移。该分期系统简单实用,易于掌握,但分期较为粗糙,对B期、C期的肿瘤估计常偏低。B2期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仅占50%,余均有包膜外侵犯。此系统依据原发肿瘤(T)局部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N)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M)对前列腺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期。TNM分期系统 Tx:无法估测原发肿瘤。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T1:肛诊及影像学未发现肿瘤,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癌。T1a:在切除前列腺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癌,癌体积小于切除组织的5%。T1b:在切除前列腺组织中病理检查发现癌,癌体积大于切除组织的5%。T1c:临床检查未发现癌,血清PSA增高。T2: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T2a:侵犯前列腺一叶的1/2或更少。T2b:侵犯一叶的1/2以上,仅限于一叶。T2c:侵犯前列腺的两叶。T3:肿瘤穿透前列腺被膜向外延伸,可侵犯精囊。T3a:穿透一叶被膜向外延伸。T3b:穿透两叶被膜向外延伸。T3c:穿透被膜侵犯精囊。T4:肿瘤侵犯除精囊外其它临近组织。T4a:肿瘤侵犯膀胱颈和/或外括约肌和/或直肠。T4b:肿瘤侵犯肛提肌和/或与盆壁固定。TNM分期系统 Nx 2:目前检查结果无法估测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有单个淋巴结转移,其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2cm。N2:有单个淋巴结转移,其最大直径介于2cm5cm,或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小于5cm。N3:有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转移,其最大径大于5cm。Mx:不能估测是否有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M1a:有非区域淋巴结转移。M1b:有骨转移。M1c:其它部位转移。TNM分期系统的特点是分期更为精确,但应用时较为复杂。前列腺癌诊断包括分期和组织学类型,主要依据前列腺活组织检查或前列腺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及其它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为前列腺癌分期提供依据。直肠指诊及血清PSA检查是判断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癌的最有效的、首选的检查方法。诊断过程:行血清PSA筛查或行肛诊。PSA升高或指诊可疑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后通过影像学明确临床分期,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及方法。诊断 直肠指诊:早期诊断有局限性,检出者肿瘤多已穿透包膜。非早期患者,以直肠指诊筛查到的B期患者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有40%60%病变已达C期或D期。前列腺癌主要来源于前列腺外周带或后叶,直肠指诊可较早发现,所以4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进行一次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最具特异性的瘤标,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所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半衰期约3.15天。正常情况下,富含PSA的前列腺腺泡内容物与淋巴系统之间存在由内皮层、基底细胞层和基底膜构成的屏障相隔。当肿瘤或其他病变破坏了这道屏障时,腺管内容物即可漏入淋巴系统,并入血循环,导致血PSA水平升高。临床常用04ng/ml的PSA正常范围为标准筛选前列腺癌,其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59.2%,假阳性率为25%,假阴性率为3848%,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PSA只是前列腺上皮细胞标记物,而不是前列腺癌细胞的标记物。前列腺癌可引起PSA水平升高,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炎性病变及梗死等均可使其升高。为了提高PSA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能力,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PSA指数对其进行校正,简述如下:游离PSA(F-PSA)与总PSA(T-PSA)的比值(F/T):1993年Christensson等首先报道了F/T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前列腺癌组F/T比值(0.18)显著小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0.28),P0.25时,前列腺癌可能性极小,小于10%;F/T比值10 ng/ml,或410ng/ml之间,而F/T比值升高,或直肠指诊可疑的患者均应行穿刺活检。系统活检可了解肿瘤范围、估计肿瘤的Gleason评分及确定前列腺尖部或膀胱颈部肿瘤位置,避免手术切缘阳性。同位素骨扫描:可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可比X线片早约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假阳性率较高,诊断时宜慎重。X线检查:可发现肺及骨骼转移灶。骨骼转移灶典型征象是成骨性破坏,骨小梁消失,有时有溶骨性改变。最常见转移部位是骨盆和腰椎,其次是胸椎、肋骨和股骨。CT及MRI:都能显示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一般无法行定性诊断,仅作为分期诊断方法。对于早期病变的诊断都有局限性,一般认为MRI较CT更有诊断价值,分期更为准确。有报告认为MRI发现骨转移灶要早于骨扫描。腹腔镜:对怀疑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腹腔镜淋巴结活检术,可提高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准确性,从而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前列腺癌的治疗必须因人而异,治疗方法需与患者预期寿命、社会关系、家庭及经济状况相适应。目前仅手术和放疗有希望治愈前列腺癌,且只适于数量有限的患者,很多疗法仅是姑息性,仅能缓解症状。前列腺癌患者自然病程较长,肿瘤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老年人预期寿命较短等,疾病的缓解对许多患者意味着治愈。以临床常用的A-D分期系统为依据,简述各期肿瘤的治疗方法。前列腺癌的各种治疗方法:(1)密切随访观察:适用于A1期患者,定期复查血PSA水平及相应影象学检查,以确定患者病变是否有进展。(2)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分为激素依赖性及非激素依赖性两类,两者分别约占90%及10%左右。治疗 首选全激素阻断疗法,即药物去势(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激动剂,抑那通3.75mg皮下注射,每月一次)或手术去势加服抗雄激素药物(氟他胺250mg每日3次或康士得50mg每日1次)。其次是单纯去势疗法。再其次是单独使用抗雄激素药物。(3)放射治疗:部分患者放疗可达到治愈前列腺癌目的,国内外均有较广泛应用。较为严重并发症如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致刺激症状及溃疡等。放射治疗包括内放射、外放射及姑息性放疗等。近年来国外开展较多的是内放射治疗,可通过在B超或CT监视下将小的放射性棒均匀置于前列腺内而达到治疗作用。骨转移病灶局部放疗可以缓解转移灶引起的骨痛。(4)化学治疗:主要是作为晚期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或用于消灭潜在的转移灶。适宜化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是指手术后或放疗后肿瘤复发、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的原发性肿瘤。5)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等。对晚期肿瘤患者为解除其膀胱颈部梗阻可行姑息性的经尿道电切除术,目的仅在于缓解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无治愈意义。临床分期为A2期、B期甚至C1期的患者均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其中包括保留神经的根治术、扩大的根治术等,手术途径可经耻骨后、经会阴开放手术及经腹腔镜下根治切除术,但手术限于73岁以下患者。6)冷冻疗法:有文献报道,前列腺癌经会阴冷冻后,患者生存率与相应分期的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率相同。其主要并发症是暂时性尿道皮肤漏。治疗 2 前列腺癌各期的治疗方法:A1期:密切随诊观察。A2期、B期:患者年龄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