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战略
转型
中的
数字
密码
美的战略转型中的“数字密码〞
黄治国
原来我们在美的的时候,不觉得美的的管理有多么特别的地方,甚至总感觉有很多问题,但是出来以后,接触到外面非常多的各类企业,看到了各种案例,再回头来判断,美的的经营管理确实有效。所以我希望今天能够把美的一些真实的管理实践介绍给大家,帮助大家了解美的的经营管理,同时希望对如何真正去对标学习外部企业有一些启发。
一、美的的经营之本
1.规模与品类的同步开展
美的能够在家电这个并不那么起眼的行业,从1990年的1个亿,做到2000年100个亿,再干到2023年1000个亿,再到现在美的家电板块已接近3000亿、美的地产也有1000亿的规模。短短二三十年时间,能够开展到这一步,一定是有其必然性的。美的1997年成立事业部制的时候,主要的终端产品只有三个:空调、风扇、电饭煲。到了2000年,已经扩大到十几个品类,到现在,白电可能是全球产品门类最多的。
总体来讲,美的家电产品特别多,开展的速度也比拟快。当然,因为做的产品是相对群众化的、性价比高的,不是特别顶级的品牌,所以很多人觉得美的好似平平无奇。不是专业人士,不了解美的营收、市值以及产品的市场地位,一般不会对美的有特别的感觉,尤其是美的多年来非常低调、极少宣传。
2.企业家的经营智慧与低调务实
美的和碧桂园,在同一个小镇——顺德北滘,两个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这两个企业的老板,其实关系非常好,杨国强自己也说何享健是他的老师。我最想强调的是,何享健、杨国强这两位老板的共同特征。他们在中国企业家群体里非常特别,学历不高、非常低调,但具有着穿透商业本质的顶级经营智慧,虽偏居北滘一镇,却对全球商业洞假设观火。而且这两个企业也出现了两位很具代表性的经理人。
可能基于所处的地方、两个老板相似的背景,这两个企业都是极其务实的,甚至有时候会让你觉得,这老板过于务实,企业多少得有些虚的东西嘛。但是这种理念、这种文化,在中国比拟急躁的商业世界里,真的非常非常难得。整个美的能够一直保持着比拟清醒状态的重要原因,正在于此。
低调务实,是经营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到现在为止很多人都不知道。而美的集团的董事长方洪波,作为职业经理人接班,在中国企业界都是罕见的。当然,并不是说不出镜不接受采访,就叫低调;有些企业家,外表上高调,面对企业经营却极其务实,马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3.剧烈竞争倒逼管理能力的提升
美的所在的家电行业,了解的朋友会知道,家电行业是非常残酷的,竞争非常剧烈。我经常讲,中国有两个行业——管理咨询行业和广告行业,其中的很多人都是给家电行业做效劳做出来的。不少咨询专家,最开始都是给家电行业做咨询的;不少广告业人士也是从给家电行业做广告起步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家电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惨烈的,所以走得相比照拟超前,对经营管理的要求也非常高。
4.敢于自我否认和自我变革
美的在其开展过程中,每过五年左右,就会出现一个比拟大的变化和调整,可能是业务的,也可能是模式的、也可能是组织架构的。我回过头来总结,体会就更深。美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敢于自我否认、敢于自我变革的企业。所以这个组织总能保持着一种活力,自我迭代能力很强,包括何老板、包括美的的高管团队都是如此,这是驱动企业不断向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很多企业、很多老板,讲起来都是要变,要与时俱进,很多新名词,但是真正落实到动作上却怕这怕那,人也不变事也不变,不敢自我革命。这是很多中国企业无法转型升级的很重要的原因。
5.规模做大,管理做轻
美的开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工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是总体看来,没有犯战略性的错误,每个五年战略目标都能够实现。而且,美的虽然做到这么大的规模,但是整个经营管理还是比拟简单,看上去并不像两三千亿的公司。很多二三十亿、七八十亿的公司,管理比美的还复杂。所以,美的一定是做了一些更接近经营本质的事情,才能够化繁为简。因为如果企业都是随着規模变得越大,而管理也越来越复杂的话,一定会有规模不经济,这个成长的逻辑一定走不通,企业做大的过程中就被管理拖垮了。所以一定是规模做大、管理做轻的企业才能够持续地走下去。我认为,美确实实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事情。
二、认清内部管理经营能力
1.战略本身就是动态的过程
如前所述,美的的品类居于行业前列,看起来是多元化的战略了。相比之下,很多的家电企业,至少放到中国来看,“多元化〞并不成功,有一个产品做得很好,但是要做别的产品就很难做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值得研究的现象。
做企业经常会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多元化战略〞还是“专业化战略〞?我认为,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说,不存在“多元化战略〞和“专业化战略〞之分,或者说这不是上升到战略层面的界定。从专家的角度可能需要进行辨识、分解,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解而已。企业的经营其实很难分清楚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经常有人说华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专业化。但是,华为的成功绝对不在于所谓的专业化,它的品类、产业链、运作模式,可以说是多元的,也可以说是专业的,两者都是说得通的。再比方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哪能再用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来界定与论述?在学术圈子里,有很多自圆其说的东西,在战略管理上就更多。但这对其他的企业而言,没有太多意义,反而可能产生方向性的误导。作为企业的实战人员,对这些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不然就真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中国企业确实是非常喜欢谈战略,国外企业好象没有声势浩大讲战略的。我看到很多公司做的战略,不管是内部人做的还是外部专家做的,都非常详尽,几乎完美。但是中国企业的战略执行的效果,都是比拟弱的。问题出在哪?是战略规划做得不好吗?关键在于,战略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说做出100亿、200亿的一个战略规划书,把路径都设计好,战略就能够自然实现的。
2.经营能力是战略和执行的核心
很多企业之所以强调专业化,是因为它多元化的能力不强!那些经营能力强的,都不会说什么多元化专业化,早就干起来了。这不是一个外向的战略选择问题这么简单,而是企业内生的能力、资源匹配以及抓住市场时机的问题。简单讲,就是你有能力,就可以多干事;你能力缺乏,就只干一件事情。我们在做战略的过程当中,在做战略沟通、规划的时候,不要简单的去探讨多元还是专业,要先把内部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搞清楚。没有这样的能力,什么样的战略都是空架子。我在给很多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做经营能力的战略规划。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对很多企业来讲,对行业的判断一定会出现巨大的偏差吗?或者说真的有什么时机,只有一两个人看到而其他的人都没有看到吗?更何况很多优秀的企业,一开始几乎都是跟随者,没有靠什么原创的独有的东西干起来的。
就像家电行业,经常有人会说,美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房地产的黄金20年,给了家电行业巨大的时机。但是反过来讲,房地产的黄金20年给家电带来时机,我相信只要在家电行业里的,恐怕没有一个老板不会认识到。大家不会看不到这个趋势,也绝对不会在这个趋势面前无动于衷。
那为什么这个黄金20年对美的、格力来说是黄金20年,但是对更多的高达80%以上的中国家电企业,却是灾难性的20年,是消失了的20年呢?核心还是经营能力的问题。这也是从战略到执行的最核心的要素。
从实战的角度,我们对书籍对理论要敏感要学习,但是更要搞清楚,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思想的启发、操作的指引,还是案例的提供。很多事后的总结和归纳,在理论上当然是可以说得通的。比方我可以讲多元化战略,写一本书;也可以讲专业化战略,写一本书;还可以讲战略选择,写一本书。诸如“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把事做正确〞等等说法,感觉是在哲学层面上,讲得很有道理,但是企业不能指望简单地靠一两个归纳来解决问题。
3.经营能力是有数据可衡量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经营能力?怎么去评价和衡量这个经营能力?企业做大了就是有经营能力吗?赚钱了就叫经营能力吗?销售好就叫经营能力吗?我认为不是。以下是我对经营能力如何去衡量、如何去评价的思考。
第一,一定是数学题,一定是用数字去检测的。就像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一定是拿数据说话。
第二,一定是要看里子,不是看面子。这个面子就是指销售收入等等这些面上的指标。很多知名的企业、品牌,一次事件就倒下了,是完全正常的。比方曾经的三株,因为一个危机事件而倒下,尽管最后证实是冤枉了三株,好似三株的老板很冤、运气太差。实际上真的不冤,为什么?因为你本身做的东西就不是那么正道,抗风险能力又不强。在家电行业更是如此了,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案例。
第三,既要看效益,更要看效率。效益就是指销售、利润,包括现金流。最近很多人关注现金流,但有现金流就足够了吗?如果你没有创造现金流的能力,那你积累的现金流迟早是撑不下去的。
所谓效率,是评价企业能力的动态指标。企业经营能力,或者说组织能力,是有这些指标的。說实话,很多企业搞组织能力建设,都是从某个职能部门、从理想化的角度去看的,搞了很多概念、做了很多方案、写了很多书、做了很多模型,但是对企业提高组织能力可能没什么用处,因为摸不着边。
我理解的组织能力是什么呢?可以通过效率指标来看,它可以表达出组织能力的上下。这不是说站在人力资源部门的角度、组织开展的角度,通过员工状态、组织气氛等等去评估的,而且这样做让组织能力建设进入到一个误区。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很多企业在组织能力〔经营能力〕这一块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至于经营能力并不强大的原因,相当于是病因都没有搞清楚、怎么能够找到对应的方法?美的的战略能够执行,就跟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有关系。
三、美的战略转型中的“数字密码〞
1.优化与企业的效率有关的指标
我们通过比照美的2023年与2023年的财报数据可以得出,美的在经营管理中一直不断改善与提升的。这五年间,美的其实在经营上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整个五年销售增长才19%。美的以前每年增长都不会低于这个数,这个速度是美的史上从未有过的。
但是在这些数据里面可以看到,除了第一行营业收入这个数据不理想之外,其余的我认为都是跟企业的效率有关的这些指标,全部都在优化。营业本钱的增长是6.6%,远远低于收入的增长,因为本钱控制住了,还有净利润翻倍、人均销售增长近1.5倍,在人员数量方面,原来是19.6万人做1340亿的规模,现在10万人做1590亿的规模。周转率等指标,也说明整个企业的经营效率在不断增强。
2.全面预算管理
美的转型确定了三个主轴——“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运营〞。这些在2023年甚至更早时就一直在做,其中的重点就是效率驱动。仔细了解一下近几年来美的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美的整个经营效率在大幅度提高。当然,这个经营效率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比方减少产品的型号、增加自动化投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提升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比,又如提高制造效率、缩短现金周期、压缩管理层级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才使美的转型成功。主要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财务逻辑是企业经营的根本逻辑。转型过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全面预算管理,是没方法把战略转型的动作落实到位的。经营预算的内涵与价值,就在于上接战略、下接绩效。通过预算,才能把这一项项动作细化、解码,相关的部门才能一项项去承接、去落实,管理部门也才能去检查。
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预算,没有详细的测算安排,战略是解码不了的,而且绩效考核与评价的依据不知道从哪里来,也无从判断。全面预算的概念不是财务做的一些会计表格,它是把你要做的战略举措、经营举措,通过财务的逻辑来进行验证,看到底行不行。因为财务逻辑是企业经营的根本逻辑,任何企业都逃离不了的。
第二,通过预算来规划利润。我经常讲,利润也是可以规划出来的,按照逻辑、方向去做就有可能得到正常的结果。比方,现在利润率是5%,五年之后希望做到10%,那就必须要去分析利润的结构,然后再看哪里能够给利润带来改善空间,比方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毛利率,能影响净利润1.8%;通过制造效率提高,可以提高1.4%等等。
当然这里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数字结构层面,通过做这些管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