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主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状调查研究教育教学专业.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重庆主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教育教学专业 重庆 城区 小学 综合 实践 活动 教师 课程 领导 现状 调查研究 教育 教学 专业
重庆主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新课改中的提出,从国家层面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然而由于教师课程领力理论研究的不足、具体课程的特性、教师课程管理权力的缺失,导致该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研究领域还处有待开垦的状态。这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设置了阻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特定地区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重庆主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现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重庆主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实情况提出改善的建议。 本文分为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及介绍如何研究,同时对国内外以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 第二部分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重庆主城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内涵、特征以及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分析。并解释定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主要由价值引导力、实践示范力、文化建设三方面维度构成。 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对重庆主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现状进行了解。经调查,现阶段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导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课程领导力问题的原因,从八个方面来阐释。 第五部分针对现实的研究结果并结合笔者的思考与研究提出提升教师在有关课程上的领导力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领导力 I 1 IV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现实需要 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公共、生活和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迫使学校要面临:保证每位学生获得在未来世界成功的技能、知识和性格 陈峥.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领导与教师专业发展[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等主要挑战,这对任何一所学校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加之学生数量剧增,高素质教师缺乏,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如此挑战呢?教师队伍应当重振,教师应该成为课程、教学、学校再设计和专业发展的领导者;改进教育质量与学生成就的真正力量在于教师,必须委以重任。此外,我国为了使教育与时代同步发展,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校园中的展开是否有效,老师是立足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无固定课程内容、无固定教学场所等特征决定了它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的领导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相关书籍和教学大纲,从课程的设计到实施以及评价,都需要学校尤其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课程领导力应包含与教师的个人能力中,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教育目的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人才。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呼吁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自上而下,学校必须接受,本身就带有强迫性。同时,教师转变角色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并接受相应的培训,这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契机,也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矛盾、被动。从权利的角度出发,教师领导便成为解决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一系列问题最合适的理论视角与分析工具。没有“权利”无以“领导”,能够“领导”必然有某种“权利”。 陈峥.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领导与教师专业发展[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由此体现以上两者的关系。教师课程领导力作为教师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领导力是教师领导力发展的有效特征之一,只有不断加强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培养力度,才能使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得到均衡、全面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教师领导力、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研究相对比较活跃,发表的文章也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有关问题的研究。 课程领导力是本文的一个重点研究概念,不少文献中出现过这个名词,但在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中却没有界定,对此,本研究试图对其进行阐释。这样,或多或少弥补了对该问题研究的不足,丰富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研究内容。 课程领导力的理念在七八十年代兴起于欧美,近几年成为教育界的热点之一。这一理念及其实践提高了教师的地位,为教师创造了新的领导角色。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管理制度与欧美有很大的差异,学校的组织与文化也迥异。在不同于原产地的特殊环境中,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形态是否有多样化?是否体现了该理念的核心价值?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发现的。 1.2.2 实践意义 首先,对于课程管理来讲,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强化教师领导力意识、提升教师领导力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摆脱职业倦怠,提高教师责任意识、教学主导意识、提高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意义显著。教师课程领导力水平的高低对课程质量与作用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教学共同体中,教师分别通过对学习者个体和群体的领导,逐渐使学生个体对教学共同体的教学价值观从离散到统一,从服从、认同到信奉,使教学共同体的认识和行动趋于一致,减少摩擦和内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其次,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程领导力,有助于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程,有助于减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阻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应该被高度重视,要用有效的教师课程领导力来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行动上的执行力与思想上的创造力。 然后,为一线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提供课程领导思路,起到借鉴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连带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也倍受关注。此命题的研究可以为小学一线教师提供相应的策略支持,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师角色,帮助减少教师的孤立现象,建立更好的教师培训与继续教师成长的模式。 1.3文献研究述评 1.3.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的综述 张华(2001)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参与性强的课程,以学生的经历与生活为中心 张华. 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 教育发展研究, 2001(5):14-18. 。 钟启泉(2002)仔细分析了学科课程,并进行研究分析后,定义综合实践活动为立足于以往的课堂教学体系,突破学科界限、课堂和评价的限制,使学生处于真实、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全面掌握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生成模式。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手段的面貌将被彻底改变 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6):42 。 郭元祥(2003)定义课程的切入点则是课程中师生的不同角色,他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开展的综合学习活动。 它的奠基石是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受教育者身处的大情景密切相关,反映知识全面应用的可操作性课程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J].当代教育科学,2003(4):15 。 各路学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的评定是辩证统一的,虽然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改变不同学科划分过于明显的现状,以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探究自己身感兴趣的问题已得到促使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和谐发展为课程内容,并提出学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过程的主体,以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程目标。以上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的定义,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国外关于实践活动课程的由来及实施的文献综述 普遍认为,活动课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卢梭“自然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杜威对“活动课程”的倡导。卢梭认为,让儿童“归于自然”是教育的任务,教师应该不加干预的让儿童自然发展,恢复其天性,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 卢梭. 爱弥儿.上[M]. 远方出版社, 2003. 。杜威强调要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学生的经验,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从动手操作中学,要求以实用性、活动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教科书的主导地位 杜威.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民主主义与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近代课程发展趋势逐渐向实践化发展,“发现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这种趋势的发展速度。伴随着社会的进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地都推出应对挑战的课改举措,都大力推行综合化的课程,其呈现的共通之处即:课程的终点站为学习者的经验与实际生活为课程的, 纵观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的发展,可以看出该类型课程的发展进程一直都呈现出的基本特征包括:全面、可操作、创新、内发、全员参与性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契合,使学生获得更多实用性知识。21世纪教育的旋律以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化为主,不同地域根据自身教育文化环境情况对课程的类型做出相应地调整,为增加课程的多样性积极开设综合类、活动类课程。 有关理论方面的研究,Pinar认为课程不再只是一个名词的单纯存在,也不仅仅只是一个过程的总称。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动词,动态性、实践性、社会性以及独特性和功能性等特性一直存在于它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本身和执行课程的主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W.F.Pinar.The Abstract the Concrete in Curriculum Theorizing[A].H.A.Giroux,A.N.Penna&W.F.Pinar(eds).Curriculum&Instruction[M].Berkeley:Mc-Cutchan,1981:34 在设计课程体系实施方案时,Gough建议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与学生每个成长阶段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当地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分阶段教育,课程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针对性安排。教育实践应该重建感知作为知识来源的意识,个人感知系统为课程的探索提供物质基础,而不是陷入埋头研究社会理论知识的误区 N.Gough.From Epistemology to Ecopolitics:Renewing A Paradigm for Curriculum [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89,21(3). 。 ƒ国内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征的综述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总结绝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大体一致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包括课程开发的探究性、内容的综合性、实施动力的主动性、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发展性。但每个学者从有个人视角出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征的认识还是有些许差异。学者文可义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还包括课程内容、场所等方面的开放性; 文可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特点、功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17-20 张华则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还具备一定的生成性; 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 .全球教育展望, 2001(8):11-12 廖先亮从宏观角度出发,聚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对环境的要求,总结出该课程还具有灵活性; 廖先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吴建明从课程组织的形式的角度分析,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具有个性与个别性; 吴建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教师培养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