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对XX县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322391

大小:33.91KB

页数:2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区县 经济发展 思考
对XX县区县域经济开展的思考 一、县域经济开展的现状 XX县区位于XX省东南部,定西市东侧,XX县区总面积2912.7平方公里,总人口46.44万人,耕地面积183万亩,居全省第二位是传统的农业县,也是国扶贫困县。近年来,县域经济开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开展。 (一)县域经济实力。gdp是反映县域经济的综合指标,也是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表达。2022年XX县区实现gdp85882万元,比上年增长9.5%,而且连续7年保持在9.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是表达县(市)政府汲取财政资源的能力和开展地方经济的能力,是支撑县(市)社会经济开展的关键因素。2022年XX县区财政收入仅为2982万元,财政支出却到达了211537元,财政收支的矛盾相当突出。 (二)人均开展水平。2022年XX县区人均gdp为1851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11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75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41.4元,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355.7元和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3元,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349元和87元;XX县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543.6元,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2347.9元和484元;XX县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5元,比全省、全市分别低1695.4元和42023.4元。 (三)产业结构。2022年XX县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6.8∶14.3∶38.9,与全省、全市相比,一产比重分别高出28.7和5.4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分别低34.2和12.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分别高出5.6和7.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偏低, 一、三产业比重较高,呈现明显的“哑铃型〞,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大主要是财政支出中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局部所占份额较大,恰恰是经济欠兴旺的表现。 二、县域经济滞后的成因 (一)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作为经济社会开展的载体,其水平的上下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开展。2022年底,XX县区有建制镇6个,非农业人口2.44万人,城镇化率为 5.25%,比全省、全市分别低23.36和5.5个百分点,与兴旺地区相比,县域城镇数量少,规模小,仍处于城乡别离、工业与农业别离的强二元经济社会格局。县城和乡镇功能单一,聚集和辐射功能较差。由于城镇化水平低,致使工业化程度较低,根底设施差,投资收益低,生产、运输和交易本钱高,农业产业化滞后,农民向城镇转移较为困难。这些都将长期制约县域经济的较快开展。 (二)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贫困对县域经济社会开展的影响尤为严峻和深远。2022年末,XX县区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31万人,贫困面为5.4%。低收入人口12.3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29.1%。贫困人口主要是文化程度低、自我开展能力差的这局部人。贫困问题的普遍存在,意味着县域经济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起点上,实现城乡协调开展的任务异常艰巨。 (三)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低。县域根底教育特别是农村根底教育整体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条件制约的必然结果。造成贫困地区与兴旺地区差距不断拉大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落后带来的人的素质差距。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通渭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9年,比全国、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少1.4年和1.1年,农民文化素质劣势十清楚显。劳动力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了劳动的效率和收益。这意味着县域庞大的劳动力群体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不仅被排斥在现代社会的边 缘,而且随时还会沦为贫困人口。从根底教育的现状来看,2022年,XX县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82%,小学在校学生数为68580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5.5%;初中生在校人数为29544人,初中升学率为58%;高中在校人数为6147人;考入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数为1802人,考入大专院校的人数仅为1482人,呈现出“锥形〞结构,制约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四)根底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县域投资规模小,人均投资不到本省市区人均投资的五分之一。民间投资乏力,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和城乡集体投资增长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在低水平徘徊,其直接后果是道路建设滞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信息化程度低,长期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开展。 (五)自然条件较差。XX县区人均可耕地3.8亩,虽高于全国1.3亩、全省2.5亩的平均水平,但绝大多数是山地,有效灌溉面积少,人均仅为0.18亩。年降雨量35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秋季,利用率不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至今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三、县域经济开展的战略选择 开展县域经济,必须从通渭的实际出发,遵循科学开展观,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开展,促进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走可持续开展的路子。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人口素质的上下取决于教育水平的上下。开展县域经济迫切需要把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继续搞好方案生育工作。方案生育作为一项根本国策,实施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基层,XX县区各级干部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尽管这样,这项工作仍然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必须把人口增长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二是抓好根底教育。要认真研究XX县区中小学教育的布局结构,使现有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结构趋于合理化。要采取多种措施,使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8%以上。同时,扩大高中招生容量,变“锥形〞结构为“柱形〞结构。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农广校和“农函大〞等方式方法,搞好对农民的培训,使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成为合格的现代劳动者。特别是要注重对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 (二)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开展后劲。要以交通道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邮电通信为重点,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牢固树立以工程争投资,以投资促开展的观念。坚持用好用活国家“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投资结构调整,对低水平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坚决遏制。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全面激活社会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工程投资渠道,建立工程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加快根底设施建设步伐。 (三)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立足农业优势,大力开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开展中形成自身产业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一要稳定冬小麦播种面积。冬小麦在通渭不但种植历史悠久,面积最大(每年种植在80万亩左右),而且耐旱、耐寒、品质好,是最稳产的“铁杆庄稼〞。今后要在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深化加工上下功夫,努力打造通渭冬小麦的品牌,发挥其比较优势。二要做大做强洋芋产业。洋芋产业是通渭农业的支柱产业,是今后XX县区农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开展的主导性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要切实改良洋芋品种,扩大种植面积,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强协会建设,搞好对外促销,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三要培育开展小杂粮产业。在保证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的根底上,引进推广一批荞麦、莜麦、豆类新品种,建成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开展小杂粮加工,到达产、加、销一体化,逐步壮大这一优势产业。四要积极开展草畜产业。围绕建设畜牧强县和草业大县的目标,把开展草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XX县区要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上工程、建龙头、带基地上。培育一批种草养畜大户,继续扶持天耀草业公司搞好生产经营,鼓励和开展一批草粉加工点和打捆加工点,引导龙头企业做好与农户产销合同的签订与兑现,兴起密切的产销关系,疏通销售渠道,为草产业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龙头企业和种草户的“双赢〞。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城镇化建设是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通渭城镇化建设要在搞好中心XX县区的根底上,带动城镇化建设。要以县城平襄镇和其他5个建制镇为重点,科学规划,适度开展,积极吸引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逐步向小城镇集聚,形成产业规模。加强城镇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根底设施的投资建设,不断改善小城镇的人居环境。 (五)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按照改革国有企业、改造民营企业、兴办“农〞字牌企业,开展非公有制经济,搞活商贸流通的思路,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开展,不断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经济向初级工业经济的转变。围绕洋芋、小杂粮、饲草为主导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继续扶持培育一批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开展的龙头企业。依托丰富的秸杆和牧草资源以及矿产和温泉地热资源,新上一批通渭特色的加工工程。着力扶持培育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能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工业企业,真正使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开展的“主力军〞。 (六)不断壮大劳务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XX县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要继续把劳务输出作为支柱产业来开发,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促进劳动力平安有序转移。一要深入研究劳动力市场,扩大劳务基地。要在稳固好已建立的各大劳务基地的根底上,加强与省内外劳动保障部门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协作,开拓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建立更多的劳务输出基地。二要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和专业特点,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定点与流动相结合、面上与点上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促进苦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三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进农民的非农化。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仅能激发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而且能吸引更多在外工作人员在家乡投资兴办实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大量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七)以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为契机,切实改善生态环境。继续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在退耕还林工作中把稳固和开展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封山禁牧,迅速恢复植被,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 第二篇: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实施三大战略促进三大转变实现三大突破 ——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草畜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参加wto后,小麦、油料等许多农产品将遭受严重冲击。但是,以西部为主的中国草畜产业那么因其绿色环保、无污染、富有特色、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草畜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开展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开展空间和市场环境。草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开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草畜产业建成大支柱、大产业,实现由方案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农本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的转变,就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草畜产业化,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以加工效劳企业为龙头,以家庭养殖为根底,以开展规模养殖、畜牧联营体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那么,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效劳,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通渭的草畜产业开发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开展潜力。全县共有万亩较为广阔的草地资源,其中天然草原329万亩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依据草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加强天然草原保护的同时,积极编制规划,分步建设,以草定畜,恢复植被,逐步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