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县高级农艺师先进事迹材料.docx
下载文档

ID:1320394

大小:31.41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高级 农艺师 先进事迹材料
县高级农艺师先进事迹材料 又是一年春耕忙。77岁高龄的x县老科协参谋、原县政协副主席、高级农艺师x再次来到西六家子乡三河村,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人们见到“刘财神〞,争着抢着往家请。 去年,x同x县老科协的同志在西六家子乡三河村搞科技示范点。他拿出自己的工资和积蓄6000元,引进11种作物36个新品种。他自带行李,吃住在村里,以五十年代的老传统老作风传播二十一世纪的新技术。采用农研会的组织形式,搞群众性科学试验。一年中,办大型科技培训班五次,常年指导到田间地头。使全村农业获得大丰收,平均亩效益达1000元。农民蔡德富在x的具体指导下,98亩地收入70000多元,四口之家兴高采烈地跨进了“小康社会〞。 x1948年参加革命,一直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先后担任x县政府农业科副科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五十年代,因为推广棉花新品种新技术获大面积丰收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棉花刘〞。七十年代,他抓棉花生产,创造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纪录,受到了国务院棉花办的表扬,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八十年代,获得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的荣耀称号,先后三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起担任x县政协副主席直至1992年退届。 x1989年离休后,特别是从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没在家里享清福。尤其是1996年起,先后担任了县老科协副主席、参谋,每年都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农村去,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办培训班讲课,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十几年来,他先后主持了x县甜菜高产高糖、棉花高产栽培、烤烟生产等农业科技工程的开发,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几十年来,x历经坎坷,屡遭磨难,但他对党忠心耿耿,始终不渝。五十年代后期,他被打成“右派〞,劳改三年。文化大革命中,又被“专政〞,下放农村劳动。但他走到哪里,就学习到哪里,把农业科技传播到哪里。他说:“母亲错打了儿子两巴掌,儿子怎么能记恨在心。〞1995年,他以近古稀之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冲动地赋诗言志:“五十年代心愿,九十年代佳音,夙愿终以遂。老骥伏枥,志在‘四化’当尖兵。〞 1997年至1998年,一年多的时间里,x的老伴、儿子、女婿相继去世。他强忍着巨大的悲哀,照常工作,坚持出席春播现场会、赶科普大集,坚持下乡讲课培训、搞科技推广,人们无不为之动容。去年春季,他患上了末稍神经麻痹,双手不能写字,他就口述让儿媳记录,然后打印出来,讲课时发给农民。多年来,他亲手编写的农业科技资料达百万字之多,全部无偿印发下去。他说,“共产党员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做‘三个代表’的忠老实践者。〞 x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农业科技推广第一线,为当地农业开展做出了突出奉献。离休后,解甲未下鞍,不知疲倦地播撒农业科技火种,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人们称他为“刘财神〞、“刘丰收〞、“老刘科思〞。几年来,他屡次受到省市老科协的表彰,还荣获了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获得了国家老龄委、全国总工会、民政部、劳动人事部、国家科委联合颁发的金质奖章。 大地守望者——x县原政协副主席、高级农艺师x心系“三农〞的故事 夕阳唱晚 题记:x一辈子不会打麻将玩扑克,也不爱旅游休闲,不单是在他在岗的日子里,离休后依然如此。他更不图安逸享受,不崇拜金钱,他一生的乐趣和追求,全在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增收上。五十六年中,他走的是乡间的土路,住的是农家炕头,吃的是粗茶淡饭,还搭进去不少钱。已逾古稀之年的x仍痴情于农业生产,分文不挣却依然乐此不疲。如果读懂x的大半生,就能明白一个道理: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不在于个人利益的得与失,而在于能否为社会的开展和人民的利益发光发热。 五十六个春种秋收里,半个世纪的绿色守望中,从青年到暮年,从黑发到白头,一个高瘦的身影,在x360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的每一处都印下了他的足迹。 他的心中,记录着x农业开展的历史。 x大地,那么传颂着一个痴情农业、奉献了一生的农科人员的动人传说。 从开展棉花到推广烤烟,从“棉花刘〞到“科技财神〞,x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一腔热血和对x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农民。从x身上,可以看到x农业半世纪的开展史,而他那么在继续耕耘这片热土的同时,也书写了无怨无悔的壮丽晚年。 如今,x已是77岁高龄。从1948年参加革命,在x县政府任农业科技员起,他的命运就与x农业紧紧缠绕在一起,虽然人生几起几落,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这片土地,没有放弃过对农业科技的追求和改善农民生活的渴望。 1950年春天,x背着行李来到现在的x县大四家子乡夕明村蹲点搞实验,引种和推广棉花新品种、新技术,也从此和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块块棉田里,他给农民手把手地示范、讲解,和棉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经他示范、指导,三年间,x棉田由2727亩开展到15万亩,棉田面积扩大了近60倍。1963年籽棉产量也由建国初时的亩产不到30公斤上升到100多公斤,产量增加了3倍多。广阔棉农深情地送给他一个外号“棉花刘〞。 时隔四十多年后,已“超期服役〞了5年,刚刚从岗位上退下来的x,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的前沿——1994年初,x县决定开展烤烟工程,要用三年时间完成试验示范推广工作,x再次成为指导技术环节的首要人选。 这一年,x66岁。正月初六这天,儿女们带着孩子来给老人拜寿,x一脸的幸福。与儿女同期而至的,还有叮叮作响的 铃声,那是请他再度出山的发动令。 烤烟,在x还是项空白,从未有过栽培的历史。对于x来说,从没有接触,只是从书本上看到过。那一瞬间,x也有过一丝犹豫,恐怕自己干不好,会误了这个大事。 烤烟,被誉为农业的黄金产业,x需要它,农民需要它,可自己已是这么大岁数,身体还吃不吃得消。可领导的一句话:“我们认为非你莫数〞,让x下定决心,作出了自己暮年的一项最重要的决定,接下了这个前程未卜的千斤重担。 x是痛快地容许了这件事。儿女们却全部持反对意见。一是父亲快70的人了,离休后该颐享天年了。最为关键的是,x从来没有开展过烤烟,一旦失败了,责任重大。x当然懂得其中道理,然而,作为一名老同志,一个苦苦追求党一生的新党员,他深晓参加党的目的就是要回报党的恩情,为人民谋利益。哪里有困难,他就要义不容辞的顶上去。 此后,x又给自己肩上压了一副重担,一方面指导全县棉花增产,另一方面细心琢磨起开展烤烟的事。 技术是最大的难题,但却难不倒x。要说x能当上高级农艺师,靠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在农业生产上不断学习的结果。刚出正月,x就把外出考察学习的事敲定了,临行的前一晚,x兴奋得像是一个准备冲锋陷阵的战士,年轻时工作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脑海中。他想起,1948年,刚刚参加革命任农业科技术员时,自己还是一个小伙子,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从不知道累。又想起了1963年全县籽棉由单产25公斤开展到100多公斤时,农民们亲切地叫他“棉花刘〞,那是对他最大的褒奖。之后,是他在动乱年代因为为农民说话而关进了牛棚,但当地的农民还时常向他请教农业技术,把他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令他兴奋的还有,党一直是信任他的,受到他帮助的农民从来没有忘记他。 接下烤烟重担后,考察学习的第一站,选在了阜蒙县福兴地镇。当地农民发现,身边不知何时悄然多了一位矍铄的老人。烟地里,烤烟房内,到处可以看见他的身影。别人干活的时候,这个老人会认真观看技术要领,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主动凑上去问这问那,还像个小学生似的,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一个多月后,x带回来两大摞100多页的技术资料。为了指导烤烟生产,县里从丹东请来两个技术员,x好象见了老朋友,整天与他俩形影不离,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学习、探讨。 当年和x一起支援烤烟生产的x县烟草公司的吴义良回忆起那段时光,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呀,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赶不上他那么有精力。〞心里有了点底,x和省烟草公司的技术员来到了平安乡红旗村和哈尔套镇梨树村示范栽培烤烟。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农民却不买这个帐,这玩艺也能挣钱。你老刘整棉花行,整这个也行。农民心里画着一个个问号。为了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烤烟这个黄金产业,x几乎挨家挨户发动了一遍。“咱这地块能种烤烟吗。〞“烤烟种出来有人要吗。〞乡亲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x每天要解答上几十遍。后来,x干脆将行李搬来,吃住在村里。对x记忆犹新的,还有当年给x开过车的司机。他开玩笑说,“老刘下乡没好道〞。给刘老开车,整日地围着农田转,也没有正经路可走,从早到晚弄得人晕头转向,那一年下来,车子跑了3万多公里,跑坏了4条轮胎。 哈尔套镇梨树村农民张建伏,家里的烟地由最初的6亩开展到现在的15亩,是村里最早一批种上烤烟的,当年x曾住在他家多日。在他家的烟地里,张建伏回忆说,那段日子里,只要看见x的日常生活,就知道烤烟的开展状况了。如果老远就听见他的笑声,吃起饭来又格外的香,那说明一定是又解决了技术难题;如果饭也不吃,就钻到屋里研究起资料,那一定是又碰上了难啃的骨头,他那屋的灯通常又会亮上大半宿。 就这样,从烟叶育苗、假植,再到移植大田、烟房烘烤,半年时间里,7个自然屯、264户的田地里,处处留下了他四处劳碌奔波的身影。所有的棉田,x几乎几天就要走上一遍。从二月到九月,100多天里他只回了几次家。老伴抱怨说,x跟烤烟过上了。 秋收过后,别的村农民收回了麦穗、玉米,梨树村的农民却收回了大把大把金灿灿的烟叶。在x的技术指导下,当年试种的500亩烤烟新品种喜获丰收,很多群众尝到了甜头。第二年,全县把烤烟面积扩大到2500亩,种烟乡镇也由2个变成了4个,这2500亩烟地全部采用x提倡的新技术:育苗期采用棚膜法,利用地膜覆盖提高温度,烘烤期使用改良后的烤烟房和三段烘烤新工艺。一系列的改良,使烤烟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到1996年全县烤烟栽植面积突破了1万亩,产烟叶2.5万担,创产值890万元,创税300万元,亩效益超过了1000元。当时的一位县领导送给他一个雅号叫“科技财神〞,而在梨树村的农民中那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棉花刘’变成了‘烤烟刘’,送财神到咱炕头。〞不久后,烤烟在满堂红乡再次试种成功,x县也被国家烟草局批准为优质烟叶商品生产基地。一位县领导当时动情地说:“x烤烟生产,x功不可没。〞这期间,他走的是乡间的土路,住的是农家的炕头,吃的是粗茶淡饭,还搭进去自己不少钱,有人说,x是自己找罪受,但他觉得,让他在田野里干自己愿意做的事,就是最快乐的。 x一生对党的追求,也终于在他离休后的第二天得尝夙愿。这一年,他已67岁。早在50年前,x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参加党组织的强烈愿望,就在他即将被批准入党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右派〞运动,使他的入党方案搁浅了。三中全会后,他再次表达了入党的强烈愿望,但组织上考虑他在政协工作,需要非党身份,又未能使他如愿,当时他觉得,这也是党的安排,一定要服从。直到1995年,他从政协岗位上退下来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又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人和他开玩笑说,都离休的人了,还入党做什么。x的答复掷地有声:“我多年追寻党,不是为名为利,而是要报答党多年培养我的恩情,我要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再做奉献。〞而他的实际行动也证明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打不倒的。 1997年,x的老伴患脑出血,他只在医院里护理了几天,就匆忙赶回了工作一线,当时,他正在指导x县万亩棉花工程。老伴出院后,他白天下乡做田间技术指导,晚上还要陪伴老伴,这一年,棉花单产再创新高,可老伴却永远离开了他。祸不单行,1998年4月3日,x正在参加全县棉花工作会议,家里却打来 告诉他,女婿病危。“我做完发言,就去。〞x迟疑了一下,这样说道。40分钟后,x关于农业生产的精彩发言赢得了满堂喝彩,而当时没有人知道,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离开会场的。女婿去世后的第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