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吴家华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ocx
下载文档

ID:1319332

大小:32.68KB

页数:2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吴家华 正确认识 深刻领会 我国 社会 主要矛盾 变化
吴家华: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平安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平安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国情依据,也是提出和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目标、新任务、新安排、新要求的根本依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坚持和贯彻党的根本理论、根本路线和根本纲领的坚决性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规定性作用 矛盾特殊性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或特殊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23页)也是一运动形式区别于另一运动形式、一过程区别于另一过程、一阶段区别于另一阶段的主要根据。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首先要把握根本矛盾(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及其统一关系。根本矛盾是贯穿事物开展过程始终并规定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是受根本矛盾规定和制约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4页)根本矛盾在开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起领导作用的矛盾,规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开展,贯穿事物开展过程某一阶段的始终,并规定阶段的根本性质;次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处于附属地位的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随着事物的开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会相互转化。在分析事物及其开展时,要全力找出和把握主要矛盾,因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 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开展过程,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称之为“不兴旺的阶段〞,这个阶段至少要有一百年时间,将来会开展到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特殊的社会根本矛盾规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别于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本质,是由该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只要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结束;只要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不会终结。一旦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将被新的更高阶段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之所以没有变,党的“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的根本路线之所以不能变,根本原因是支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明确这一点,是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前提。 二、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质内涵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由矛盾推动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有量变和质变两种根本形式,总的量变中包含有局部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展,事物的变化开展是一个从量变到局部质变再到根本质变、在新质根底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我们观察和分析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其一,在社会性质上,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非新民主主义社会或别的社会;其二,在开展程度上,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可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其规定的主要任务和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的不同,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为第一个时期和新时代。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不同的,第一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一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质的变化,因而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全面的深刻影响,根据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确立新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行动方略;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局部质变,也就是被主要矛盾所规定和影响的其他许屡次要矛盾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状况,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分为不同的时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是支配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性变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地位,因而也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因此,党的十九大强调,在新时代,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根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根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三、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论意义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发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接受检验,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的无限循环往复,推动认识和实践不断开展,“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7页)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也就是说,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是对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是永恒真理,需要不断开展和完善。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开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后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在相当长的时期偏离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当作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了严重后果。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对我国的根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再认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根本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将这一矛盾规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生产力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的改革开放初期,开展生产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成为最迫切的时代课题,因而我们党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概括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括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客观状况,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客观依据。 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近40年的快速开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及其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看,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开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从矛盾状况和地位看,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已经大大缓和,其在社会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显著下降。 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消除,而是显示了我们原有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真理性认识的条件性,即相对性,它说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不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而是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论断,并不说明以前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的不正确,而只是明确了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一个时期。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的开展,进一步证明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二篇: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正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具体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路线和有效的方略,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奉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展奉献了智慧,必将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开展新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总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与过去相比,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了连续性,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反映了我国开展的阶段性特点,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开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要矛盾的导向作用,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揭示了制约我国开展的症结所在,明确了解决当代中国开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新时代谋划开展、推动开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这一根本矛盾的运动和开展,又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社会主要矛盾表达着社会根本矛盾的性质,反映了一种社会形态某个开展阶段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正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具体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路线和有效的方略,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奉献。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根本矛盾的运动仍然是推动社会开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但性质和作用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阶级对立的消失,生产的开展不再以效劳少数人的利益为目的、服从于资本的增殖,而是以造福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开展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