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生态
文明
建设
林业
改革
发展
思考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改革开展的思考
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态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论述、批示等超过60屡次,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对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目的是要用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一)牢固树立生态兴那么文明兴的观念。大家体会,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那么文明兴、生态衰那么文明衰,这是对人类文明开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开展规律的历史总结,深刻论述了生态与文明的重大关系,直接揭示了生态保护建设与人类文明兴衰的本质联系。早在2023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消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生态兴那么文明兴、生态衰那么文明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2023年9月,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精辟论断,深刻论述了生态与生产力的重大关系,做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开展生产力的科学判断,突出强调了自然生态在生产力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科学把握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切实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坚决守住保护绿水青山这条红线,反对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开展方式,努力推动绿色开展、循环开展、低碳开展,实现生态与生产力开展的良性循环。
(三)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的重要论述,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科学阐述了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局部的相互关系。这是解决我国复杂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强生态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方法。
林业部门承担着46亿亩林地、8亿亩湿地和39亿亩荒漠化土地的治理重任,对维护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平安负有重要责任。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对维护这个生命共同体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处理好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等重大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造林绿化、湿地保护、防沙治沙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努力做到各项生态建设之间协调开展。
(四)牢固树立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观念。习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开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目前,良好生态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兴旺国家最大的差距之一,改善生态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真正把生态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对待,大力开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全面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将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态福祉,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
(五)牢固树立林业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观念。2023年4月,习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是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全局高度,以卓越智慧和世界眼光,在深刻总结人类历史开展规律和各国开展经验的根底上,对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把林业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林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赋予了林业部门前所未有的新使命。
在全球十大生态危机中,有八大危机是破坏森林和湿地导致的恶果,并在我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针对我国存在的严重生态问题,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开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开展林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平安、淡水平安、物种平安、气候平安,还关系到国家能源平安、木材平安、粮油平安以及经济平安、绿色增长和外交战略大局。我们林业工作者尤其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以那么无旁贷的高度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高度紧迫感大力宣传和提高林业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开展林业事业,推动林业走上国家战略位置,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奠定坚实的根底。
(六)牢固树立创新林业治理体系的观念。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批示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央对林业改革提出的最新要求,明确了林业改革的总目标,把林业治理体系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总布局。
经过几十年实践探索,我国林业制度逐步建立。但是,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相比,我国林业治理体系还很不适应。有的制度还存在缺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抓紧建立;有的制度还很不完善,甚至存在很多体制机制性障碍,需要坚持和完善;有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制度的效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制度间的系统性、协同性还不够。因此,建立健全林业制度,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事关林业长远开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总目标,坚决不移地推进各项林业改革,不断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使林业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适应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开展要求,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制度。
(七)牢固树立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的观念。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说明了开展林业依靠谁、为了谁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展道路和工作重点。
林业是全民共有、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伟大事业,林业的开展离不开广阔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全国发动、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是我国林业开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保障,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全面加快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开展步伐,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强生态资源培育和管理,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各级林业部门要始终坚持开展林业为了人民、开展林业依靠人民、开展成果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着力完善林业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全社会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强大合力。
(八)牢固树立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观念。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求,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这一重要论述,是党中央在提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业双增目标后,首次对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出明确要求,充分表达了对森林生态功能的高度重视。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上升到21.36%,但是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现有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好的仅占13%,每公顷森林蓄积量89.79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23个百分点,即使到205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增长的长远目标,也只有26%左右,仍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要用占全球5%的森林面积来支撑占世界19%的人口对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巨大需求,必须在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上下功夫。
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2023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六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林业职能,扎实搞好顶层设计,按照两屏三带总布局,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生态平安格局。
(一)扎实推进林业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好三北五期、长江、珠江流域及沿海防护林、太行山绿化三期、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抚育工程,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着力抓好国家沙漠公园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建设,加强沙化土地治理,不断提升生态承载力。
(二)不断强化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认真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原绿化三期等生态修复工程,把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力争到2023年把农田林网控制率提高到90%以上。加强退化防护林特别是农田防护林带修复,不断完善体系,调整结构,提升防护能力,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三)严格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快推进天保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把所有需要保护的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划定生态红线,对独特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实行重点保护、永久保护;加强国有林地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切实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着力增强天然林的生态功能。
(四)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目前,国家林业局正组织编制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已将重要湿地保护纳入规划建设内容。同时,拟在区域内选择局部典型湿地,组织实施一批新的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国家工程示范带动,推动全区域的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工作,有效遏制湿地萎缩退化势头。
(五)加快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步伐。认真落实中发[2023]6号文件精神,坚守保生态、保民生双线并行,理顺体制机制,建立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坚持试点先行,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建设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稳定和谐的新林区。同时,深化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三项改革,以改革促开展,调动各方面建设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改革目标。
(六)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划定四条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平安。一是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二是湿地红线: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三是荒漠植被红线: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四是物种红线: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大力加强森林(林木)、草原、水源以及林地、湿地、沙化地等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