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师
资格证
教育
知识
能力
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1章 教育根底知识和根本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开展 1 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但凡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开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开展的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 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 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 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 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当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开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 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
4 教育的起源与开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教育的开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我国 4000 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稳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效劳,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阔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根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 1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 开而弗达那么思〔启发原那么〕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那么。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雄辩术原理 ,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 - 理论 - 练习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赞誉教师 :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根本性指导原那么: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并阐述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规定百科全书式课程 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标准教育学的建立 ,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根底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那么。
( 一原那么两根底三中心四阶段 )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 人,教育心理学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 生活即教育 〔核心 ) ,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 赞科夫:教学与开展,三大原那么: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开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1. 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开展功能和社会开展功能 2. 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 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v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 制约作用:1 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确实实立 ;2 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3 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速度 ;4 制约学校机构 ;5 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1 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 ;2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v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 制约作用: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目的 ; 2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 影响局部教育内容 促进作用:1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稳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气为政治经济制度效劳 ;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v 教育与社会文化 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确实实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促进:教育具有传递 — 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 — 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 — 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 — 更新文化的功能 v 教育与人口 〔1〕人口影响着教育开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五〕教育和人的开展关系 1 教育与人的开展的根本关系 人的开展对教育的制约:1. 教育要遵循人的开展 顺序性 ,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开展 2. 教育要遵循人的开展 阶段性 , 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3. 教育要遵循人的开展 不平衡性 ,在身心开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4. 教育要遵循人的开展 互补性 5. 教育要遵循人的开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 个体身心开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开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3 个体身心开展动因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开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1.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 2.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根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开展的根本动力。
3. 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 格赛尔:“成熟努力说〞,成熟机制对人的开展期决定作用,双生子的爬梯实验。
5.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 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外铄论:人的开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 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2. 洛克:“白板说〞 3.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4. 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多因素相互作用轮〔辐合论〕人的开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施太伦〔德国〕4 青春期的开展变化 1. 身体外形。明显的外部特征。
2. 体内机能。
3. 脑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 性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
5 影响人身心开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开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开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开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开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开展,遗传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 环境 : 环境是人的开展的现实根底 环境为人的开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开展的 3) 个体主观能动性 4) 学校教育 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开展方向 2.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 对个体开展的特殊功能 原因: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根本要求对个体开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标准。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根底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助才能和开展个性的功能。
〔六〕教育制度 1 西方兴旺国家学制的纵向开展趋势 1. 双轨制:19 世纪欧洲。一轨面向资产阶级子女,另一轨面向劳动人民子女。
2. 单轨制:美国。
3. 分支制:前苏联。
2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 、旧中国的学制 〔 1 〕1902 年, 公布 未执行“ 壬寅学制 〞。
〔 2 〕1903 年,第一个 正式实施 的现代学制是“ 癸卯学制 〞;〔 3 〕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 4 〕1922 年国民政府公布“ 壬戌学制 〞,规定的六三三学制沿用到全国建放初期;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开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2 、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开展 〔 1 〕1951 年,新中国公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幼〔 3-7 〕-- 初〔 7-12 〕-- 中〔 12-18 〕-- 高〔 18-23 〕〔 2 〕1958 年,公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五二二制〞、“五三二制〞 〔 3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198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 :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23 :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3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我国当前是 从单轨学制开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
2023 年 6 月 21 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 2023——020 年〕, 21 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工作方针 :优先开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 义务教育 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的 特点 :1 . 强制性 。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2 . 普及性 。原那么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