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启示.docx
下载文档

ID:1314601

大小:23.24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德国 学校 道德教育 特点 启示
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启示   :当今德国学校道德教育有四大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培养健全人格;通过社会效劳增强德育实效;通过媒介环境加强德育渗透。这些特点对于我国改进和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3)29-0171-03    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各国的道德教育在途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研究德国高校德育途径的特点,揭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实施德育的普遍规律,对于我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课堂教学加强道德教育  通过学科灌输和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德国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德国的中小学把宗教课、教育课、伦理课和公民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对于那些少数没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允许学生不上宗教课,但是必须上完学校为他们开设的教育课。  到了大学阶段,德国高校不再把宗教课、公民课列为必修课,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神学、法学、经济学等类课程来完成。就内容而言,德国把公民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不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是把有关内容融于整个教育活动中。为此,高校的公共根底课普遍开设德国议会制、欧洲政治思想、德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伟人肖像等有关专题。另外,还通过开设与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有关的课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某种道德熏陶,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上述课程及专题,其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充满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此外,德国高校不仅注重在文科教育中渗透德育,也十分注重在理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其方法是对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答复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由于大学毕业生将直接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德国高校还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政府不仅按各校在校学生规模拨放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经费,还利用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制定职业道德标准,通过学校直接传授给学生。如德国一些高校在行政管理学院设置行政伦理学,讨论政界丑闻及其涉及的道德价值观;在商学院设置商业伦理学,讨论商业活动中的欺诈问题等;在医学院设置医学伦理学,讨论诸如安乐死、堕胎、克隆人等道德问题;在新闻学院设置新闻伦理学,讨论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新闻道德问题;在法学院规定所有毕业生必须经过职业道德课程的考试,才能进入律师行业工作;商业协会也规定,商学院必须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着重讲解企业和公司经理经常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为提高授课质量,学校还与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及分支机构与各社会团体合作,就当前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举行报告会、论坛、竞赛、展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比而言,尽管我国的道德教育也主要采取课堂教育的模式,但效果却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过于注重大一统模式,无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质;过于强调硬性的灌输,无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过于重视政治课堂的直接灌输,无视了诸多学科的融合教育。尤其是这种教育模式,传授给公民既定的公认的价值和信仰比较多,而让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去体验品味、独立思考的少。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的增加,讲究“灌输〞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德育的艺术性、综合性和协调性,就成了我国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种不尊重教育对象,背离科学和民主的强硬灌输,不仅不是现代德育应该采取的方法,而且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保持和发扬我国德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加强道德教育的潜隐性,注重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提高道德教育的艺术性,应成为今后我国德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通过心理咨询培养健全人格  德国是心理学的发源地,心理学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机构。各咨询机构有固定的编制、行政划拨的经费等,且集中了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提供开展咨询、适应咨询和障碍咨询。德国学校对心理咨询人员有十分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必须是心理学或者教育学专业毕业,拥有心理学或者教育学硕士以上学位,并受过专门的心理训练,且通过严格的考试之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德国学校的心理咨询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前途预测、择业咨询,主要是通过职业兴趣、学习动机、个性、能力等测试,对学生的升学、就业、前途等进行指导;二是行为、习惯咨询,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调节心理障碍;三是心理开展咨询,旨在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心理咨询的方法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座谈、个别谈话、个别咨询,还辅之以影视教育。心理咨询机构除了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外,还十分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交朋友小组、敏感性训练小组等。例如,汉诺威大学十分重视情感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必要性,他们以“暑期课程〞的形式,在新生中开展“情感适应〞训练,内容包括增强个人责任心、人际交往和竞争环境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促进学生和学校融为一体,等等。不仅如此,由于德国是世界上心理咨询行业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心理咨询业已经纳入了医疗保险体系,学生在校外遇见相关的心理问题,还可以就近去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相关费用由国家承担。  为了培养心理咨询方面的相关人才,德国的各个州都有一所大学设置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专业,该专业所设的课程中有很大一局部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有关,如精神卫生、咨询工作技术、大学生人格开展,等等。实践证明,德国学校的心理咨询指导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学生的人格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德国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很大开展。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还存在许多缺乏,主要表现在:重诊治,轻预防;重补救,轻开展。另外,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不高,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的系统教育,或没有接受过医学的专门训练,更缺乏临床的相关经验;培训工作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等。因此,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水平,建立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一体化的心理保健网络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三、通过社会效劳增强德育实效  社会效劳是一种建立在经验学习理论根底上,将课程学习与社区效劳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效劳社会和效劳他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德国,青年学生参与效劳学习的范围非常广泛,经常参加的社会效劳活动有:为儿童提供 辅导、照顾危重病人、参加紧急救助工作、为年轻企业家出谋划策、为公园清理垃圾、帮助外国移民融入社会,等等。并且,相关部门对青年学生的这种社会效劳效劳还建立了相应的鼓励机制、培训机制、监察机制。而青年学生参与这类社会效劳活动,不仅所效劳的对象愿意接受或者配合这种教育活动,而且各地方政府也采取措施积极予以支持和推进。有的州专门通过法案支持甚至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才能毕业,有的州拨出专款支持这类活动,同时还建立一些学校或者跨地区的全国联盟,以指导、协调本校或者全国的社会效劳活动。为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效劳意识,联邦政府还鼓励青少年学生到国外从事志愿效劳,如德国联邦政府专门设立了一项名为“面向世界〞的方案,该方案不仅为青少年学生在寻找志愿效劳岗位时提供帮助,还会为他们减轻国外生活期间的经济负担。国家支付往返路费,志愿者所在的州政府提供零用钱,伙食和住宿费用也由国家承担。据德国明星周刊报道,在德国,包括红十字会和欧盟青年海外志愿效劳机构在内的大约有200家联合会和协会为德国青少年学生到海外从事志愿效劳进行牵线搭桥的工作。目前,德国有2/3以上的青年学生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帮助别人的社会效劳活动。社会效劳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根本能力,培养了他们自助、自重、公平竞争和爱校爱国的精神,树立了尊重他人、为他人效劳、与他人合作的协作态度。这些效劳活动也不断地将道德原那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弥补了课堂教育的缺乏,成为德国学校德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