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经济
发达地区
新农村
建设
问题
困难
经济欠兴旺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在经济欠兴旺地区建设新农村,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总的来讲,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问题,二是财的问题,三是物的问题。
人的问题,就是建设主体和建设主导的问题。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人的活动。这里所指的“人〞,一是农民群众,他们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二是各级干部,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引导者。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靠农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合力推动。但在欠兴旺地区,由于“人〞的主观意识、综合素质难以跟上形势的开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只有13%,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9.2%,而文盲和半文盲还有7.5%。在欠兴旺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由于受经济开展的制约,大局部农民受教育的时机相对要少,文化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强。甚至有少数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陈规陋习严重,这些村的群众,脑袋里装不进新思想,行动上迈不出新步伐。他们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思想保守,缺乏建设新农村的勇气。由于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他们难以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如在我县,近几年来,初中阶段每年有千多名学生流失;高中阶段,高一年级有四千多名学生入学,但参加高考的只有一千多名,由此可以想象出欠兴旺地区人民受教育的现状。
其次是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不深。最近,我到农村搞了一次调研,不少农民特别是山区的农民为中央关注新农村建设、关心农民利益而由衷快乐,但也还存在不少忧虑。比方,“是不是喊一阵口号、粉刷一遍墙壁就没动静了。〞“会不会又让我们交钱。〞“会不会把我家刚盖好的房子拆掉。〞,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内容、内涵缺乏应有的了解,认识模糊不清。同时,也有不少农民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干部的事,就是等着政府来投资建设,他们的主体意识十分薄弱,普遍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己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我在调查中得知,局部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说,搞新农村建设就是给钱,现在不知道上面能给多少钱,所以还没法确定干什么;有些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帮建单位说,你们把钱拿来、把东西送来就行了,别的就不用你们管了;还有的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怎样建设新农村还处于“不管不问不懂〞的状态,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上面热、下面冷〞、“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
再次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相对缺失。在经济欠兴旺地区,农民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发家致富,大量外出打工(实际上,欠兴旺地区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也是来自外出务工),有一定能力和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留守现状突出,他们根本无法担负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导致很多农村没有适宜的村干部人选,农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能力较弱,难以带着农民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如我县的一个扶贫村,省里XX县区里的扶贫部门都已出钱买好了水泥、沙子、卵石等物资,但由于村干部号召力不强,群众素质不高、积极性差,导致村里的巷道硬化一拖再拖,至今仍未完工。此外,一局部致富能人、素质较高的能人,有的小富那么安,缺少开拓精神,帮扶意识不强;有的为获得更大的开展空间,享受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地移居城镇,能人的带动作用不突出。在我调查的6个乡镇的12个村中,95%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局部素质高的农户打工有了一定的储蓄后,移居到城镇生活。在这些村的村支两委班子中,有4个村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结构极不合理。
第四是各级干部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政府却是主导。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得到有效的发挥,就必须想方法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积极性,坚决他们的信心。如在我县,通过问卷调查,有50%的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缺乏,积极性不高。他们有的认为,像我们x这样一个欠兴旺地区,搞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太大。很多农村特别是山区、林区的农村,由于受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返贫现象较为严重(1990年至2023年,16年共返贫11.4万余人),现还处于脱贫的阶段,建设新农村,那是不敢想的事。有的认为,建设新农村需要大笔资金,而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兴旺地区,是无法拿出多余的资金去建设新农村的,他们行动的主动性、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而受到影响。此外,欠兴旺地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也难以跟上新形势的需要。一些基层的干部对建设新农村的理论知识、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原那么、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等学习不够、认识不深,没有掌握操作方法和推进手段。还有局部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还停留在过去靠行政命令推进工作的管理方式上,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转变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引导农民、效劳农民上来。
财的问题,就是建设投入的问题。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注入。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大局部都需要用财力作保证、需要经济实力做后盾。但这些都是欠兴旺地区目前所缺乏且难以办到的。
首先是农民增收难度大,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现阶段,欠兴旺地区的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家庭种、养殖业等农业收入,文章版权归
文秘资源网作者所有。一块是外出打工等非农收入。二十世纪末,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展、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打工潮的刚刚兴起,以及市场等因素影响,农民这两块收入均增长较快,对温饱问题的解决及少数农民提前实现低水平的小康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根本改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支持农业开展政策的变化,依靠传统的家庭种、养殖业增收已十分困难。对打工经济来说,随着全国打工人数的增多,对打工者素质,尤其是知识与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这又正是欠兴旺地区打工农民的“软肋〞,因而靠打工逐年增加收入也存在很大的难度。以我们x为例,x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特别是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农林业产业开展步伐不快,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产业致富的带动能力较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602元,远远低于全国3255元、全省3118元的水平,可以说是十分偏低的。由于欠兴旺地区的农民收入不高、生活不富裕,要想让他们拿出钱来自主投资新农村建设,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其次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我投入能力差。由于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欠兴旺地区的大局部农村,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即使有一些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得好的村,在农村税费改革、企业改制等一系列改革进程中,历年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根本拆分殆尽,开展得好的村级集体经济少之又少,在此根底上,开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对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根底条件比较薄弱的穷村,开展缓慢的问题更加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此外,局部村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等,也影响到一些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的开展。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的落后,导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里的自我投入能力大打折扣,农村公共事业得不到开展。在我的调查中,局部示范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一些根底设施工程、产业开展工程和村庄整治等都难以筹集到资金,工作进展相当缓慢,令人感到十分的惋惜。这里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县林区的一个村,因水渠损毁,在只需200斤水泥、50元工钱就可修好的情况下,村里居然拿不出钱,可见村级经济之薄弱。
再次是地方财力缺乏,地方财政支持农村开展的能力有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上级的支持外,离不开地方财力的支持。城乡统筹、以工补农,开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在工业兴旺、经济实力雄厚的县市,这点很容易做到。但在工业根底薄弱、经济欠兴旺的地区,有限的地方财力大都只能维持当地党政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是“喝粥〞财政,有的甚至负债沉重、难以为继,很难为农村大量的硬件设施、公共事业建设提供足够的配套资金。如拿我们所在的永州来说,全市每年安排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是800万元,即使是这800万全局部配给我县的499村,每村只有一万多,更何况全市有5000多个农村。此外,欠兴旺地区在争取国家资金扶持上也有一定难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会从多方面予以扶持,但国家扶持是有条件、有重点、有限度的。“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是国家实施工程的根本原那么,新农村建设也不会例外。经济兴旺地区由于农村根底好、配套资金充足、建设条件成熟、示范作用强,在争取国家扶持上占据明显优势。欠兴旺地区那么相反,许多农民才刚刚摆脱贫困、求得温饱,有的甚至还在贫困线上徘徊,根底太差,加上地方财力弱,缺乏足够的配套建设资金,且大局部欠兴旺地区交通信息相对不便,缺乏示范效应,因而在争取国家资金扶持上往往处于劣势。
物的问题,就是建设根底的问题。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农村公共产品等“硬件〞的投入,如水、电、路、讯等网络体系。只有把农村硬件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好了,这个农村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但在欠兴旺地区,根底设施建设的缺失,恰恰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重要因素。
首先是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缺乏。长期以来,欠兴旺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建设主要靠村集体和农民微薄的力量,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和完善的投入机制,导致农村的公共产品严重缺乏,建设新农村往往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如对于我们x来讲,全县的公路等级还十分低下,国道还是三级路,省道还是四级路;全县2023%的村不通公路,特别是林区所占的比例更大,有的林农生产生活资料运送都是靠肩背手提,翻山越岭几十公里,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全县80%的村不通自来水,仍有8万农民的饮水不平安;40%的村没有实现稳定通电,20%的村庄未通 。此外,卫生、教育、文化、医疗、保险等社会事业设施落后,根底脆弱,开展缓慢,不能满足广阔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学无所上,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的现象还是许多村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农村环境卫生令人堪忧。近年来,国家在农村通水、通路、通电,改厕、改圈、建设生态家园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欠兴旺地区的不少地方,道路建设粗糙,厕所乱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流、人畜混居的现象还随处可见,管理杂乱无序,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去甚远。此外,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如定销粮食和造林抚育补助粮的取消),一些欠兴旺山区的林农只能根本维持温饱,他们往往迫于生计,只能拿起斧头砍树,形成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恶性循环,导致过伐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再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欠兴旺地区对农村规划的意识淡薄,有关部门对规划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和管理,农村投入相对短缺,农村建设
根本处于自发状态,民房设计单一、无序,呈现“有新房,无新貌〞的状况,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
再次是村庄散乱,整合难度大。欠兴旺地区大局部属老、少、边、穷地区,地处偏远,地理环境差,人口居住分散,村庄散而乱,建设新农村的整合难度大。以我们x为例,全县现有行政村499个,但自然村就高达2900多个,村庄规模小、分布散,特别是林区的村庄,有的只有几户人家,均为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房或木板房,有的建在半山腰,有的建在河岸边。农区的自然村落分布也较分散。由于村庄小而散乱,在进行根底设施等物质建设投入时,建设工程量相对要大,建设本钱相对要高,且到位难,水平低,使用效率低。如果村庄整体移民搬迁的话,在新村建设占用大量投资的前提下,旧村复垦还田还林往往难以实现,客观上造成了长期重复占用耕地或林地的现状,这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