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2023
打开
潘多拉
盒子
读后感
新编
翻开潘多拉的盒子读后感
几个星期前,我的朋友送给了我一篇刊发在她微信公众号“塔顶星光〞的吴军老师的文章翻开潘多拉的盒子,并约我给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在原子能(核能)的领域里,我了解甚少,作为一个“外行〞人,我也就发表一些我“粗拙〞的看法。
原子能(核能)的出现历史并不长久,从爱因斯坦提出了人类最大的能量所在,到1939年1月迈特纳和哈恩在自然杂志上正式发表出现了核裂变,再到费米等人通过可控核裂变获得了能量,短短不到一百年。在这不算长的历史中,它所带来的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无疑是令人震撼的。
大多数人与我一样,对原子能(核能)的了解仅仅只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日本所带来的消灭性灾难,新闻中所报道的核泄漏事件,还有很多人“谈核色变〞。这种现象的出现,论文中将原因归为两点:一是缺乏了解,二是有关政府消息的不透明。我自认为自己是了解太少且过于片面,例如一走进书店,“二战〞书籍区总有几本原子核的使用所带来的灾难的关于日本史实的记录的书,“小说〞区也有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传媒〞区也有记者探访长崎实录之类的书,就连科幻区中的小说也不乏出现由于受核辐射影响产生变异的物种。在这种对核危害大力渲染的环境中,在人类文明仍停滞不前,人们仍用核作为武器发动战争,掠夺家国的环境中,对于对核原理不了解的人们,“谈核色变〞是必然的。
其实对核能稍有研究的人都了解,核能本身不如公众想象中那般可怕。作为至今唯一能够全面取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它的平安性、清洁性是极高的。以文章中所给的数据来看,人类历史上三次核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伤远抵不过每年煤矿的矿难死亡人数;其清洁环保的能力也仅次于风能、太阳能。
按理说这样优质的能源发现,本该应广泛得知,加以利用,科学家应为之骄傲与振奋才是。可不仅我们对此了解片面,而且作为发现此的科学家也深感愧疚。爱因斯坦自认为倡导原子弹是他一生犯下的最大的错误,西拉德等一批物理学家改行去研究生物。这仅仅是因为人类对新鲜事物的恐惧吗。我认为不然,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被烙上了战争的印记。
原子核本身的存在是客观的,利用它造福人类还是消灭人类,取决于人类自己。德国纳粹研究它想扩大战争,美国及全世界科学家、政治家鼓吹它、利用它加速战争的结束。原子核及它所带有的震撼世界的巨大的威力,成为了政治家与专制者互相讹诈的工具。人们常说战争会促进科学的开展,可科学的开展我想不能是为了战争,不能是为了政治。人类文明的推进靠的是在科学上进步的人,而不是发动战争的人。
拉拉杂杂说了许多,反观现在,朝鲜的核武器研究被制止,而法国的核能发电受到大力支持。我想,一个为了战争而科学研究的国家终将失去道义,也将葬送自己,就如同苏联与德国纳粹。
站在新世纪的开端,一切都是未知。国家该如何应对。我们又将如何做出行动。我无从得知,时间会证明一切的。但保持正义与道德,不平白流出无辜的鲜血,总归是正确的。
文章的最后写道,通过和平利用原子能,人类将把文明进步推进。爱因斯坦、坡尔、迈特纳等科学家假设活到了今天,他们或许不会再有任何罪反感,因为在全球因使用大量化石燃料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时,幸而有了他们的发现。他们所带来的不是潘多拉的盒子,而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种。
新世纪新生活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怀着对前人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探索新的世界。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