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311660

大小:19.98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小企业 自主 创新 存在 问题 对策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经济学院项投q1142刘玲 。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表现出良好的开展趋势,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兴旺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各行业需要思考并采取一些对策来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策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科技创新,企业是根底,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缺乏。我国创造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2023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我国虽然是dvd激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出口一台价格40美元的dvd视盘机,就要向外国公司交纳专利使用费20美元。我国已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u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intel和微软手中。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的专利均为兴旺国家拥有,他们赚取了高额利润,而中国的生产厂商利润极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瓶颈。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1.企业体制约束,动力缺乏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无可替代,只有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对引进技术和吸收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严重缺乏,以致出现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的模式,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技术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局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各部门的政策措施上还存在不少不明确、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使企业的创新行为无所适从。 2.企业缺乏创新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国缺少一部有关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要求。其次,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市场运行规那么、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效劳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最后,国际经济中的产业壁垒和技术封锁仍然存在,兴旺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继续寻求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他们是绝不会出卖和转让的。加之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缺乏等创新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最大问题。 3.研发投入缺乏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开发力度,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我国企业却存在着明显的缺乏。如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在同期财政支出中的比例,1992年为5.5%,而到了2022年不增反降,为3.7%;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4%,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12和韩国的1/8;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2022年我国为1.23%,而美国为 2.9%,日本为2.83%,韩国为2.79%。2023年中国企业500强最新数据显示,平均每家企业的研发投入为2.47亿元,仅占平均销售收入的1.05%;只有2023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202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为1.9亿元,只占相关企业销售投入的1.88%。可见,即使是中国500强企业,其研发投入尚未到达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大企业中,仍有30%的企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对于引进技术,我国企业的“内生技术能力〞还不强。 4.企业家素质总体不高 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基于市场的竞争能力,衡量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给企业带来利润。国内外技术创新的实践说明,技术创新离不开市场。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客户是导向,市场是机制,政府是环境,院校是支撑,而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家是灵魂。纵观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比较好的创新型企业,都有一批创新新意识强烈的企业家。但就目前国内企业家队伍的总体状况而言,我们不得不成认,我国的企业家队伍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队伍,多数是从销售人员转化而来,他们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风险意 识不强,只重视跟踪模仿,不重视自主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说到底要有人带着,在人的因素里,不得不说企业家处于最重要的甚至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地位。企业家队伍素质不高,不能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1.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对于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开展的历史说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方,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m、英特尔、微软等。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建议国家将相关政策的主要内容纳入即将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之中,使政府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在深入调研的根底上,制定易操作的实施细那么。三是改革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开展。此外,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也应该有技术创新指标。 3.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标准人才流动秩序 一是对特殊人才要给予特殊待遇。湖北化学研究院等企业实施“二八制〞或“三七制〞,即把80%或70%的奖金提供给20%或30%的技术骨干,对吸引和留住尖子人才产生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此外,实施股权鼓励政策也是企业稳定和吸引尖子人才的很好方法。二是建议国家像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那样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可以挂职到具有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三是标准人才流动秩序。有的国企科技人员被民营企业挖走,把核心技术、商业秘密也带走了,给原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建议国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在鼓励人才流动的同时,更要加以标准。 4.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开展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研发中心。国家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建 立技术中心,并设立专项基金,加强对中心人员的培训。二是产学研结合模式必须以企业为主。“产学研〞,“产〞在前,没有“产〞,“学〞、“研〞就失去了动力和方向。建议国家组织的产学研工程,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工程,要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来牵头。三是促进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建议政府设立产业研发基金,通过支持企业建立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战略联盟以大力推动应用根底性、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 5.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一是国家应设立消化吸收专项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三是国家在重点产业领域要制定限制重复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政策。 6.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产业自主创新 作为政府部门,首先应该转变职能,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要“积极有为〞,而不是“无为而治〞,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效劳机构开展作正面的引导,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开展,努力构建完善的创新效劳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做强有力的支撑。其次,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法律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的统 一、公平、开放和有序,努力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政府把支持自主创新技术开发放在比支持技术引进更重要的位置,对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科研经费支持重点,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作企业自主创新强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专题研究组.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3):14-16 [2]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 2[3]张荣峰.章利华自主创新的理论、国际经验和模型构建[r].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3,(4):64-66 [4]徐冠华.始终把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n].经济日报,2023-01-2023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