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腹针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颈性眩晕 概述范文.docx
下载文档

ID:1307729

大小:22.12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腹针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颈性眩晕 概述范文 2023 年腹针 辨证 治疗 眩晕 临床 观察 概述 范文
天道酬勤 【腹针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颈性眩晕 概述   摘 要:目的:比拟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血亏虚组、肝肾阴亏组、痰湿阻滞组3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的改变情况与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TCD数值的改变。结果:观察3组患者的有效率,气血亏虚组最高、痰湿阻滞组最低,两组比照P<0.05,具统计学意义;从积分的改变来看,3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积分比照都具统计学意义;观察治疗前后TCD检测数据,发现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加快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减慢,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减慢的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照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都有效,尤以气血亏虚型为佳;腹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眩晕;腹针;中医分型;TCD;积分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23)05-1032-03   ��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bdomenal Acupuncture Dialectics Treat Cervical Vertigo   ��   XIE Wen�xia, DONG Hai�xing, YE Tian�shen, ZHANG Jing�jun, XIA Jun�hui,HUANG He� 〔  Rehabilitation and Physiotherap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 325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Compar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cervical vertigo in TCM.Methods:75 patients of cervical vertigo patients according to TCM a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Blood deficiency group,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 group and phlegm stagnation group. Accumulated scores and TCD numerical changes a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effect of Blood deficiency group is better than phlegm stagnation group(P[1]:①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②旋颈征阳性;③X线片有异常所见;④多伴交感神经病症;⑤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基底动脉供血缺乏(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1.3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标准;②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能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者。�   1.4 排除标准 ①非椎动脉型颈椎病;②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颅内肿瘤等引起的眩晕疾病;③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④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⑤未能按照实验方案完成治疗过程者。�   1.5 纳入病例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①肝肾阴亏型:眩晕伴头胀眼花,急躁易怒,手足心热,口干舌红,手足麻木,脉细弦。②气血亏虚型:眩晕伴面色少华,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偏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软而无力。③痰湿阻滞型:头昏阵作,健忘多痰,身重懒动,心胸痞满,恶心呕吐,脉滑。�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辅穴:商曲�〔双〕,下脘上(下脘上5分),滑肉门�〔双〕,根据颈椎诸椎体增生的部位取穴〔例如第几节颈椎增生的加其在腹部的相应点〕。随症加减:肝肾阴虚组加气旁〔气海旁开5分);气血亏虚组加双侧气穴(关元旁开5分);痰湿阻滞组加大横�〔双〕;头痛加阴都〔双〕。�   2.2 手法 患者取仰卧位,选用40~60mm长度的0.25cm毫针,避开毛孔及血管,轻缓刺入,行轻捻转的手法。其中中脘、关元、气海、上脘深刺(达地部),调理脏腑之气;大横、滑肉门、气旁、气穴中刺(达人部),调理经络之气;商曲、下脘上,及病变椎体的对应点浅刺(达天部),以气至病所。留针30min,前3次每日1次,以后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9-94)制定:①头痛、眩晕;②耳聋、耳鸣;③视物不清;④体位性猝倒;⑤颈椎侧弯、后伸不适等病症;按轻重程度分为无(4分)、轻微(3分)、明显(2分)、严重(1分)4级予以量化,5项合计总分值为20分。治愈:治疗后到达20分;显效:治疗后总分比原来提高6~10分;好转:治疗后总分比原来提高1~5分;无效:治疗后总分比原来降低或不变。�   3.2 观察指标 〔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9-94)治疗前后分别观察:①头痛、眩晕,②耳聋、耳鸣,③视物不清,④体位性猝倒,⑤颈椎侧弯、后伸不适等病症,予以量化并比照。 〔2〕 TCD检测:所有患者根据治疗前TCD的检测结果――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快慢分为两组:血流加快组与血流减慢组。比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基底动脉〕的Vd〔舒张期末峰流速〕、Vs〔收缩期末峰流速〕;LVA〔左椎动脉〕的Vs、Vd;RVA〔右椎动脉〕的Vs、Vd的变化。采用DWL公司的multidop L-2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仪。� 〔2〕3组治疗前后的积分比拟见表3,3组治疗前后的积分均有明显的提高,气血亏虚组与肝肾阴亏组治疗前后积分比拟,P<0.01,痰湿阻滞组治疗前后积分比拟,P<0.05,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气血亏虚组与肝肾阴亏组分别同痰湿阻滞组进行组间治疗前后积分的增加值比拟,P<0.05;证明气气血亏虚组与肝肾阴亏组的病症的改善程度优于痰湿阻滞组。 〔3〕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TCD变化情况比拟见表4。两组进行组内对照发现,血流减慢组BA的Vd、 LVA的Vs在治疗前后比拟P<0.01;LVA的Vd、RVA的Vs、Vd在治疗前后P<0.05;说明腹针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减慢的患者有促进其加快的作用;血流加快组BA的Vs、Vd、LVA的Vd、RVA的Vs、Vd在治疗前后比照P<0.01;说明腹针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加快的患者有使其减慢的作用;从观察结果分析,腹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4 讨 论   CSA常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椎动脉型颈椎病。前者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使分布于椎动脉壁的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引起椎动脉血管壁痉挛,以致椎动脉供血缺乏,影响大脑基底动脉供血缺乏而致眩晕;后者是由于椎动脉受到直接压迫性刺激,阻断了椎动脉的血流,造成了严重的大脑基底动脉供血缺乏,脑缺血而引起的眩晕。CSA属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虽然病位在头脑,但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因此,临床上应重点调理肝、脾、肾等脏腑功能。   经颅多普勒〔简称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主要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的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能了解单支血管的血流情况,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变化,简便且又准确,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提供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的依据。临床上CSA患者颈外动脉血流流速存在加快与减慢等不同的类型,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2-3]:椎基底动脉血流加快的原因:〔1〕椎基底动脉狭窄可能。患者存在严重的局部横突孔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等改变,它们可直接压迫椎基底动脉使之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脑干、小脑、前庭系统等缺血而发生眩晕。〔2〕局部患者椎基底动脉处于痉挛状态,这可能与严重的颈椎生理弯曲异常、椎间失稳、寰椎椎动脉沟环存在等有关。当颈椎生理弯曲严重异常及椎间失稳时,患者在不适当转颈运动下,易使颈部软组织及椎间关节等水肿、劳损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响,炎症刺激颈交感神经促进椎基底动脉痉挛收缩,导致脑后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减慢型的原因为:〔1〕椎基底动脉硬化。硬化的椎基底动脉管壁顺应性差,血流阻力增加,从而供血速度减慢。〔2〕高黏血症。高黏血症会减慢血流速度,加重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3〕颈椎间隙变窄。使椎基底动脉出迂曲或扭曲、易位、折角、粗细不均、行程缩短及两侧椎动脉不对称等改变,这些改变会使椎基底动脉供血速度下降而导致眩晕发生。   腹针疗法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以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慢性疾病和疑难病为主要适应证的一种新的微针系统针灸方法[4],它的主穴引气归元中的中脘、下脘均属胃脘,两穴还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之原气,四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腹针理论中商曲对应于颈部的两侧、下脘与下脘上对应于颈椎部,故刺之以调运颈椎部经脉的气机,滑肉门可调脾胃,调气血之功,配合主穴,加强调升降的作用。气旁穴可补气穴,可改善气血亏虚型CSA;气穴在足少阴肾经上,有补肝肾、壮水涵木之功能,对肝肾阴虚型CSA有治本的作用;大横具有调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的作用,应选取用于痰湿阻滞型CSA。   从本课题中可知,腹针治疗CSA,在不同中医分型中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气血亏虚组与肝肾阴亏组的效果为佳。腹针对一些虚证效果尤为明显原因,也许是腹针取穴以任脉的穴位为主穴所致。从本实验中发现,腹针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魏佳军,章军建,姜健.经颅多普勒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分型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 2022,1(9):64-65.�   [3] 孙静宜,王爱莲,李世和.寰椎椎动脉环沟综合征的防治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2,23(1):15-17.�   [4] 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1-8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