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小学
数学
课堂
提问
策略
技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与技法
枝柯中心校 张旭明
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开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的主动意识,让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样,课堂提问技巧的优化越来越为我们所重视。可以说,课堂提问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情绪融入到课堂气氛中来,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我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
一、数学课堂提问行为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它常常是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响和答复,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答复予以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开展联想,积极思维。其次,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响信息,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那么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外表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提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开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答复,这种看似活泼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效劳,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为此,分析数学教学的特点,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教师亟待对自身的课堂提问的原那么和方法加以研究。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谋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要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提问要有“点〞
在小学数学课中有各种“点〞。 “点〞是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主要内容,因此围绕“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点〞的内容、词语设问,使学生明确“点〞、理解“点〞 、掌握“点〞,从而保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学生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根底。围绕“点〞设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如在圆面积计算教学中,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局部间的关系那么是教学关键所在。教学中,通过拼割法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后,我做了如下的设计:〔1〕、请大家仔细观察,由圆分割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哪些联系呢?弄清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也就解决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给学生留了较广的思维空间,能促使学生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学生可以说的内容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有条理地罗列两个图形的联系,中等生可能说的稍欠条理,而学困生也能说出一点或两点来。总之,人人有言可发,都有表现自我的时机。然后,教师再集中全班同学的正确意见,有条理的再归纳一遍:两个图形的形状变了,但面积大小没变;近似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近似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 〔2〕、完成上述发现后再提问:我们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那么,根据上面的发现,圆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时学生对圆与长方形的内在联系已经很明确,完全能对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以整理运用,独立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连接点〞设计问题。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根底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开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
如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根据与之有关的旧知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教师只需先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分子和分子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2、你能想方法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吗? 3、变成了同分母分数,现在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就会运用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自己学会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了。
又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先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将18和30的公约数写出来,从中找出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再让学生将18和30分别分解质因数。这时老师提问: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 他们与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有怎样的关系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提问,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也能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较好的把握了知识整体结构。
3.抓“致盲点〞设计问题。所谓“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正负数认识〞时,当学生明白“正数、负数〞的概念后,我提问学生“0〞是什么数?有的说“0〞是正数,也有的说“0〞是负数。这时我设问: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无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提问要有“三原那么〞
1.提问的启发性原那么。“启发性原那么〞是指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式学习,并在学习中为自己设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计算时,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出圆的周长时,提出“黑板上的圆测量能用滚动法吗?〞迫使学生不能不另开辟蹊径,想出了“绳测〞法。此时,又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成圆,提问:“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教者的这一问便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通过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
2.提问的逻辑性原那么。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提问的合作、探究原那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之一,也是课堂提问的根本原那么。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所承载的知识,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因此,课堂提问就必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必须本着平等、合作、对话的原那么,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前提,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问题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要使提问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究提问的技法。
1.提问对象要明确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要在问题设置上深入研究即可,提问谁无关紧要。常为了课堂气氛热闹,获取完美答案,提问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或为了让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专挑他们人微言轻提问,或认为课堂教学以一般学生为出发点而过多提问具有一般水平学生。因此,课堂提问要尽可能宽广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提问时所选的对象是对所提问题在经过充分思考的根底上能答复或根本能答复的学生,换句话说,问题的难易与答问对象水平应努力追求“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老师一般都设计一些复合型提问,由于它是由屡次提问组成,要注意设计好提问的层次序列,这既是由数学严密的逻辑性所决定的,也是学生的认识规律所要求的。
2.提问语言要精炼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数学得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模糊不清。如 “看到此题,你想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好答复。又如“观察这两列数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也难答复,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有发问时,对句子较长的问题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而对一般的问题,那么应提倡只说一遍,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注意听讲的习惯。
3.提问时机要灵活
教师在备课时,大都对课堂的提问作了精心设计,甚至连让那个同学答复、学生答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所准备,但课堂教学是个师生双方交互式的动态过程,因而在问答过程中出现一些老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事情也是常见现象,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提问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时机。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一上课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叔叔今年30多岁了,可过的生日和他八岁的儿子一样多,你说他现在有几岁呢?〞全班同学一下子就议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王叔叔为什么还没有过第八个生日的原因时,我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说:“今天我们学会这些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学生很快就对学习这局部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提问思考要留空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容许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一般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反响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答复,教师应作出及时的明确的反响。如前所述,评价是提问的有机组成局部,切不可低估其作用。当学生流畅完整的作答时,一句极普通的“很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答复与众不同,富有创造时,一句赞许的话也会使之倍感成功的欢乐。及时的反响还便于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缺乏,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解疑者、组织者,要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