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扎实
推进
农村
改革
发展
综合
试验区
建设
工作总结
总结
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开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总结
xx乡位于县城以南32公里,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全乡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1.38万亩),辖22个行政村、3.2万人,xx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23亿元,财政收入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3元,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开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设想,到要求我乡“先行先试、探索道路〞,特别是
综合试验区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复,全乡上下广泛发动、全面启动,紧跟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节拍和部署,先行先试领先锋、大胆大步大跨越,使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开局良好。
一、强化宣传,在统一思想上形成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自3月4日,我县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学习讨论会议之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先后召开了党政联席会、乡村干部发动大会,由各村支部书记、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4月22日得到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后,5月12日,组织召开了近千人参加的再发动大会,认真传达贯彻市县关于推进试验区建设会议精神,并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会议结束后,各包片领导到所包村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发动股级以上的干部,结合自己对试验区建设的理解与行动,纷纷向市县试验区办公室撰写征文,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方向,启发了改革思路。同时一次性投入3万多元,在省道s216线两旁树立永久性标语牌9块,各村也在人口较集中的自然村悬挂3块以上的永久性标语。另外还利用播送、电视、网络、简报等媒体强化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宣传,激发“先行一步、探索道路〞的勇气,让“八篇文章〞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二、合理规划,在科学开展上奠定根底
在编制规划中,既表达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又考虑到实际建设能力;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利于群众生产,又有利于群众生活。规划工作在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屡次召开乡村干部征求意见会、党政班子联席会,集体制定了xx乡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及十项相关实施细那么。实施方案依据本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产业分布特征和农业农村根底,规划以集镇为中心,以s216和冯达路沿线各村为龙头,以油茶、板栗、茶叶、食用菌为支撑,以旅游开发为抓手,连接县内“一园四景〞,着力抓好吃、购、游等第三产业的开展,通过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最终形成“一点三线带一面〞的格局。实施方案为科学开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方向;实施细那么为强力推进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健全组织,在推动建设上提供保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把推进农村改革开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其他副科级领导任副组长,乡机关全体干部和局部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指导组、保障组、协调组和督导组,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工作制度。组建了专门办公室,抽调4名专职人员,配备两台,安装一部 ,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有版面。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农业、村建、国土三个单位2023名专业人员组成土地流转中心、山林流转交易大厅,实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岗,责任到人,经费有保障,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切实做到创立工作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干。建立了领导干部当“村长〞和单位包村责任制,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及协调。
四、创新举措,在重点工作上增添活力
(一)重民意,力求土地再生金。该乡地处深山区,山林面积广,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缺乏0.5亩,经过多方努力,截止目前流转耕地520234亩,流转率达38%,规模在20230亩以上5户。同时,重点在山林流转上下工夫,成立了山林流转交易大厅,现已流转林地66983亩,流转率达33%,其中5000亩以上的三户。一是政策驱动。对集体与农户的山林资源进行所有权、使用权界定、登记,明晰产权关系,发放林权证书,鼓励群众自由交易和流转,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能人带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能干人、明白人的带头作用,鼓励他们以不同形式承包山场。三是招商促动。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对连片的乡村集体林场和农户自留山经营权进行流转,先后有上海、北京、湖北三省市的外商到这里承包林场,搞规模经营。上海商人许巧根与英窝村委会签订了5000亩林地承包合同,承包期为50年,总投资xx万元,主要搞茶产业的研发工作。城关镇下岗职工朱义与石船村委会签订了500多亩林地和鱼塘承包合同,随后投入180多万元建起了农业生态示范园。四是合作拉动。由村集体或农户出林地,投资者出资金,实行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共有,联合经营,成立专业合作社,按股分红。五是干部推动。坚持指导而不干预,放手而不撒手,强化领导,跟踪效劳,做创业人员的坚强后盾,鼓励乡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把山场当工厂建、把基地当企业办。六是龙头舞动。豫达栗品、福源茶叶合作社和裕农油茶合作社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承包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使“组织+基地+社员〞的路子越走越宽。
(二)帮民富,提升农业效劳上水平。
(1)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做文章。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制定了三年产业规划和开展农业产业优惠政策,突出农业根底地位,明确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相关产业。利用国家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对石船、狮塘等16个村的农田进行改造,夯实了农业现代化根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了优质、高效的超级杂交水稻、“双低〞油菜、小麦和其它小杂粮,全年粮食产量达2023160吨,较上年增长6%。大力开展以板栗、油茶、茶叶、淮南猪、小山羊为主的特色产业,开展与改造板栗基地6000亩,新建一个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大别山板栗交易市场〞。在大造、新店等7个村开展与改造油茶基地7000多亩。大力开展茶产业,把英窝、新坳等4个村打造成茶叶专业村,标准和完善幸福茶厂的加工环境和设备条件,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在油河、狮塘等4个村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产量将到达15吨。另外,还大力开展相关产业。重点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为每个村至少建成一个农村市场连锁超市,并在各村逐步建立包含运输、餐饮、文化、中介效劳等工程的效劳中心。大力开展旅游产业,绘制了月亮潭、灌河湿地等景点导游图和宣传彩页,加强对新店老街、顾围子、雩娄高中和顾敬之旧居实施保护,旅游业蒸蒸日上。
(2)在社会化效劳体系建设上做文章。针对当前乡镇出现的农业效劳机构设置不合理、农业效劳机构人员素质低、对农业效劳机构管理指导不够有力、农业效劳机构缺乏工作经费,这一严重制约农业开展的问题。乡党委、政府重点把乡农业效劳体系建设作为开展现代农业、破解“三农〞难题的主要抓手,相继成立了农机、农技、林业、水利、畜牧五个农业效劳组织,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效劳组织社会化。五个效劳组织有的是由政府引导,有的是由政府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组织和自然人独立创设。其组织有自主的人事管理权和收益分配权,其技术效劳活动受市场驱动和制约,效劳费用大局部源自于效劳收益。二是效劳技能专业化。根据我乡重点农业产业经济开展的规模,配齐畜牧、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人员,经常邀请农业部门分期分批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提升效劳农业农村经济开展能力,解决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和不适应目前农业农村变化了的新形式问题,从而增强为农业效劳的科技力量。三是效劳功能全程化。效劳组织坚持以科技效劳为主体,同时完善各类配套效劳,包括市场需求预测和种养工程选定,种子和种苗、肥料和饲料、农药和兽药等实用技术的供给与保障,产品的收购、贮藏、加工与运销等。推广实施农业保险,解决农民种田后顾之忧。四是效劳机构网络化。积极构建乡、村两级农业科技效劳网络,做到农民找技术员不出村,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并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效劳到田间活动,切实履行其效劳农业的职能。
(3)在合作组织上做文章。紧紧围绕板栗、油茶、茶叶、食用菌、生猪、土地、山林、农机等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效劳、生产资料效劳等行业,大力开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开展进程,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开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到目前为止,全乡在工商部门注册专业合作社16个,入社农户2202家,入社率31%,农户带动率67%,入社资金xx多万元。例如,淮南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已开展能繁母猪490头、后备母猪568头,年产仔猪18370多头,仔猪供不应求,已成为鄂豫皖三省沿边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另外,按照乡党委确立的“培育一个产业、开拓一个市场、建立一个组织、致富一方群众〞工作思路,以支部为龙头,以合作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在淮南黑猪合作社和福源茶叶合作社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同时在每合作社都建立了团支部。
(四)重民生,实现城乡一体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开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加大公共投入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抓规划,着眼未来谋开展。在规划工作中,由国土、村建、交通、供电等部门协同配合,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坚持做到水、电、路、通讯等根底设施规划配套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对幸福村大河埂和黄泥榜村张柒坊两个“城中村〞进行规划整理,鼓励农户通过宅基地互换,到规划点集中建房,对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在规划集中地段给予一定的建房用地。新村建成后安置90家、440多人,已为全乡新农村建设亮点。二是抓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先后开辟两条各1200米的商业街,拆迁重建一条202300米的老街,高标准建成了行政区、工业区、贸易区和文化娱乐区,新建农贸市场一个、小商品市场一个、社会客车站一个,镇区到达了“四通一平〞,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20230%,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2580人,到达了撤乡建镇的标准。深入开展“一池三化四清五改〞活动,围绕省道s216线XX县区乡循环路,对可视范围内,所有堆放的柴草垛、违章建筑、猪圈、厕所、破旧建筑物进行清理,把两条公路打造成生态路、文明路,同时向村组延伸,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水质符合饮用水主要卫生指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0%;村庄环境、家庭卫生整洁,草堆、土堆、粪堆等按规定堆放;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卫生村庄达30%以上。通过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连续两年被市六城联创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红旗单位〞,xx年成功创立省级“卫生乡镇〞,在今年全市54个省级卫生乡镇复查验收中,排名第一。12月中旬省民政厅将到我乡检查验收撤乡建镇工作。三是抓投入,确保根底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多渠道筹措资金531万元,修通4公里的水泥路和两座桥梁。新建财政、工商两家办公大楼。为加快集镇街中河道治理,争取到国家小流域治理工程资金xx多万元,已进入招标程序。四是抓配合,驻村县乡单位齐心协力。各单位以“双联双促〞为抓手,努力把根本情况摸准,把工作制度定明,把工作职责讲清,并在资金和物质上给予了大力帮助。
(五)排民忧,生老病死有人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扶贫开发等工作扎实推进,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展成果。据统计,全乡累计为1323名低保人口、12023名五保人口发放低保金269多万元。60岁以上的老人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经启动。在医疗保障工作中,乡中心卫生院争取到国家对中心卫生院投资300多万元的建设工程后,新建一个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住院部,全乡22个村级卫生室,除2个村免建外,其余20个村级卫生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发动全乡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