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doc
下载文档

ID:1300709

大小:195.50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进出口贸易 国内 通货膨胀 影响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作者 单位〕 1 前言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开展,当前我国国内面临着物价上涨的压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涨幅达4.4%, 自7月以来CPI连续4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如图1所示。从价格的涨幅结构看, 食品价格仍然是整个CPI 涨幅中的主要因素。 图1 我国2023年1~10月的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从CPI 数据外表上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现象。但从经济实体角度来说,我国经济刚刚从2023年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衰退的阴影中走出,这种“过热〞另有其因。从以下一组数据可以管窥到引起我国通胀的另一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2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猛增到21737亿美元,增长了104倍。其中,出口总额从98 亿美元增加到12178亿美元,增长了123倍;进口总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9560亿美元,增长了87倍。202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23年又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从改革开放初期位居第三十二位提升到2023年以来稳居第三。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23年的近8%。 通货膨胀与进出口贸易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对外贸易是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本国价格水平也不再纯粹由国内因素决定,来自国外的通货膨胀冲击也可能对本国物价造成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平,国内生产消费与国际市场供求已经密不可分,通过国际贸易这个经济纽带,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染性势必使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物价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分析其作用机理及途径根底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 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胀的影响机制 通货膨胀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超额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进出口贸易作为一种“货币和商品的国际运动〞必然会作用于我国的货币和商品供求,进而影响其一般物价水平。众所周知,商品和货币都是人类社会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在步步升级的科技革命中逐渐向深、广两个方向开展。事实上,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生产的增长速度。90年代前,世界生产每增长1% 所引起的国际贸易增长为113%,进入90年代后所引起的贸易增长率上升到2%。至今,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并行开展,互相促进,共同成为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成为国际通货膨胀的主要媒介和枢纽。 进出口贸易影响通货膨胀最深层的机理在于各国不同的社会开展水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差异。商品价值量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即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进出口贸易中商品的价值以国际货币计量,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只有在生产该商品的整个国际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重大变化时才有一定的跃迁。商品的国别价值那么常直接以该国货币来表现和计量,具有不少的不稳定因素。那些兴旺国家由于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的装备水平、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以及生产组织管理水平都相当高,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加速开展使其劳动生产率几乎永远处于领先水平。 从社会总体来说,世界商品总供给不断扩大,货币总供给随着价值总量增加也不断增加,但这种增加量在兴旺国家与我国之间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兴旺国家主要生产高科技垄断性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这就使其在总价值分配上处于绝对优势,使相当一局部增发货币以高价商品出口的途径传递到我国;反之,我国多是些“量〞的扩张,很少有“质〞的飞跃,多为了国内资本积累超额发行货币,为“促进出口〞使本币贬值,从而不仅没能改善其贸易条件,反而引入了通货膨胀。进出口贸易收支改变了外汇储藏量,影响国内货币供给量,进而间接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因此,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改变了外汇储藏量, 影响国内货币供给量, 进而间接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 正因如此,至今兴旺国家能在社会生产总值低速增长的情况下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而我国却在社会生产总值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都难以降低过高的通货膨胀率,进而出现经济增长率递减趋势与通货膨胀率递增趋势同时并存的局面。 3 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胀的影响途径 国际研究说明,在国际贸易往来根底上,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受进出口贸易影响的路径主要有三:价格传递路径;“总供给——总需求〞路径;贸易收支变动引致的货币供给量传递路径〔货币供给途径〕。其根本传导过程如图2所示。在这一根底上,国际上形成了三种研究进出口对国内物价波动影响的不同视角。显然,对于国家而言,每一种传导路径的影响力各不相同。 图2 全球化与通货膨胀的贸易传导机制 3.1 国际市场价格传导途径 在名义汇率不变情形下,根据“一物一价〞原理,进口的外国商品和效劳价格水平会构本钱国国内物价水平的一局部,从而可能造成“通缩〞或“通胀〞进口的现象。Gamber and Hung(2023) 发现,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渗透程度越高,进口价格波动对本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越大。Rogoff(2023)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与亚洲新兴国家的贸易确实对兴旺国家商品的实际本钱造成了向下的压力〞。 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这些根底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本钱推动型通货膨胀。 从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来看,进口价格对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直接影响不如其间接影响。由于我国进口的绝大局部商品是生产必需品,原材料、燃料、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量在总进口额中占的比重较大〔见表1〕。因此,进口价格波动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作用最主要是改变生产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或生产本钱,并最终表现为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化。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发生作用最主要是改变原材料价格,尽管我国是某些大宗原材料的主要进口国,但在国际市场谈判能力不强,是国际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以原油消费为例,2023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石油需求增加,以及政治、自然等因素引起的石油供给数量的不确定,导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高。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因此此次石油价格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研究说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会沿着产业链,对整个国内价格体系发生作用:首先,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导致国内成品油和有机化工产品的价格上升,进一步会引起交通运输、用油工业品以及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其次,随着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下游的塑料、橡胶和化纤等工业中间品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上升,并由此一步一步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这种逐次传导的价格上涨机制一旦失控,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产生本钱推动型通货膨胀。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中,受原油、铁矿砂、氧化铝等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我国进口价格指数攀升较快。此外,受铁矿砂、氧化铝、玉米、有色金属等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我国进口价格指数攀升较快。 表1 我国2023~2023年进口商品总额及其构成局部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经济数据统计库 3.2 “总供给——总需求〞路径 一国商品和效劳的进口形成国家总供给的一局部,出口构成总需求的一局部,在国内供给量和需求量一定情况下,进出口贸易会改变该国“总供给——总需求〞平衡,从而使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对全球供求的敏感性〞。一般地,一国供过于求的产品通过出口输出到国际市场,可以缓解产能过剩造成的通缩压力;供不应求的产品那么可以从国际市场进口,以缓解产能缺乏造成的通胀压力。 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会导致本国对外商品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本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 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 因此, 最终将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进出口贸易一直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是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对外需的依赖度很高。2023年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到达30%和34%,国内生产、消费与国际市场密不可分。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来看,一是加工贸易较为普遍,二是贸易顺差较大。在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下,“产品出口、技术进口〞一直是种趋势,国外产品对居民消费产品价格指数〔CPI〕影响力较小。贸易顺差大代表的是外需力量强势与内需的相对缺乏并存的现象。如果只依靠外部市场吸收相对过剩的产品,那么国际市场供求条件的波动将不可防止地对我国的产能结构产生影响。最终,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不仅提高了我国对出口商品的市场需求,而且也引发了整个社会总需求的膨胀。这种膨胀的社会总需求一旦失控, 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3.3 货币供给途径 对外贸易差额会影响本国外汇储藏量,使中央银行的货币资产结构发生变化,构成外汇占款;而外汇占款的增长或减少,会影响本国货币投放总量变化,进而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决定了收支变化带来的通胀压力。一方面,当一国出现长期对外贸易顺差并形成巨额外汇储藏时,为了收购出口所得外汇,需要增加本国货币投放。从而会造成流通中通货过多,引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当国外资本大量流入而引起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时,也需要增发大量本国货币以收购外汇,从而也会导致国内货币供给量过多,引发通货膨胀。 从当前我国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2023年扩大为2622亿美元,导致国家的外汇储藏大量增加。2023年2月,我国外汇储藏到达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藏第一大国,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藏余额已达1.53万亿美元。由于外汇不能在市场直接流通,中央银行为买入外汇需要投放大量本币,构成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根底货币投放量随之增加,并引起广义货币供给量〔M2〕的扩大,货币供给量增加形成对物价的上涨压力。从而引发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将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 图3 我国外汇占款总额及其占M2比重 4 防范对外贸易传导通胀的建议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各国间总供给总需求的相互影响将继续深化。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进出口对国内物价波动的影响将越来越清晰,对于我国物价波动的研判必须放在全球经济供求平衡环境中。开放带来的通货膨胀冲击是难以躲避的,应对重点是加强输导与利用,这要求价风格控当局的相应调整。在处理进出口对国内物价波动的影响方面,积极防范贸易途径的国际通货膨胀冲击。 (一) 加强预警,参与定价权 在国际市场上,石油、铜等原材料的价格根本上由期货市场的交易价格来决定,中国虽然是数一数二的购置国,但是中国对各种交易规那么制定的参与权很有限,对价格的控制力更低,这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消费生产数量是很不相称的。在期货价格疯狂上涨中,中国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2023年的铜期货大战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所以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监测与预警,建立重要进口产品的调节基金制度。对于粮食、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应建立健全物资储藏与价风格节基金制度,防止国际市场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国内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同时深化开展期货市场,逐渐推出各种原材料的期货产品,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等进行联合采购,并且通过期货的信息来调节生产和经营,以此来参与到国际期货市场中。 〔二〕完善出口措施 要调整出口补贴的方向,将出口补贴的重点转向产品价值链的研发环节,调整现行的科研和技改政策,推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促使我国产业获得动态的比拟优势;要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整顿出口秩序,加快建立市场经济的价格运行机制,尽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价格体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